融创与中交地产,两个“惊雷”背后有着更需要警惕的隐线

快乐海风八 2024-03-25 02:29:53

房地产市场突然响起了两个“惊雷”。

5月12日早上,融创中国发布了一则内幕消息,由于未在宽限期内支付到期票据的应付利息,公司正式宣告违约,目前正在积极寻求与票据持有人协商,以达成一致的方式解决相应问题。

另一个“惊雷”无疑是同一天股票上演“闪崩”的中交地产,同样被传出现债务违约;同时,之前据媒体报道,一份“关于2022年5月份金融机构到期借款无法偿还的报告”开始流传,递交对象正是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尽管去年年底开始,融创流动性紧张局势已有所表现,然而意识到困难之后,老孙还是一直很努力在完成兑付。可惜,没撑到最后。

关于融创债务问题,之前已经聊过,融创西南区域是率先出现问题的地方,并且已经开始处置资产、寻求融资。重新回过头来看,危机链条从西南区域慢慢传导到集团层面,努力、积极兑付值得称赞,但本质上是自身加杠杆所致,自食其果。

反观中交地产,今年3月份中旬开始,公司股票34个交易日里、上演27个上涨行情,一举成为A股市场最闪亮的仔,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没有之一。

年初至今,中交地产股票已经实现了高达314.65%的增长,由今年1月4日的每股6.51元涨到5月12日最高点的每股31.75元,翻了约4.88倍。在今年大回调行情下,能够实现翻倍增涨已是罕见,何况接近5倍的增长。

中交地产能够实现如此走势,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中央正在不断推进大基建,包括全面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科技、物流、城市、农业农村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作为16家地产央企之一,基建是中交地产的主业之一,也是强项。

而一天上演近“天地板”的走势,与中交地产债务违约不无关系。对此,中交地产发布了辟谣公告,其表示,公司货币资金足以覆盖日常经营需求和到期借款;公司现金流正常,融资渠道顺畅,能保证偿还到期债务。

中交地产披露的债务数据只是冰山一角。2022年一季度,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73.99亿元,短期债务166.65亿元,现金短债比1.04,符合“三条红线”对现金短债比大于1的要求。

央企平台的融资能力虽然是毋庸置疑,但中交地产的债务高筑问题则是不可忽视,比如:货币资金中包含着不可挪动的预售监管资金,剔除受限资金后,是否足以覆盖短期债务,仍是有待进一步披露的。

2022年一季度,中交地产资产负债率88.06%,较2021年末上涨0.7个百分点,负债率已超过国央企的负债红线,也与“回归合理水平”渐行渐远。

冒险加杠杆,终究是追求规模作祟,中交地产提出的目标是:央企前三、2023年销售目标超过千亿。2021年全年,中交地产实现全口径销售额为560亿元,权益销售为398亿元。

中交地产模式已经“融创化”。

其实,两个惊雷同时爆发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市场下行压力面前,是不分民企和央企。

从销售数据上看,今年前4个月,无论是碧桂园、融创、万科等头部房企,还是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保利发展、中海、中国金茂等央企,都出现接近或超过40%的下跌,中交地产前3个月,则录得增长。

其中,4月份以来,全国各地开始给楼市松绑,有数据统计已有超过百城放松限售、限购、限贷;同时,部分城市房贷利率已跌破5%。这样的现象,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特别是在过程曾出现房贷利率超7%。

然而,楼市松绑不断加码,房企销售业绩却仍未有所起色,单月销售同比下跌超过50%,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再看央行数据,4月份,住户贷款减少了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

销售数据、贷款数据是体现市场气色的最好说服力。

还有一个市场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首轮土拍中,各个城市普遍是国企接盘,大到市级国企、小到区属国企,而央企却很少出现在公开土地市场中。

广州土拍中,仅中海拿下1宗热门地块;南京土拍中,中国建筑、中粮地产、中海共拿下4宗地;杭州土拍中,中国建筑、中国铁建共拿下2宗地;深圳土拍中,华润置地共拿下2宗地;

苏州土拍中,招商蛇口、中国铁建共拿下2宗地;宁波土拍中,保利置业拿下1宗地;长沙土拍中,中海、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保利均有所收获。

其他城市中,合肥取消供应4宗地、东莞终止出让6宗地,央企也是拿下个别地块。唯有今年2月份开拍的北京土拍中,是央企的主场。

单拿央企出来,是因为其与地方国企接盘有不同的地产,因为后者项目规模不及前者,资金需求和顾虑因素较少。

而无逻辑观察从市场人士得到的信息是,中交地产递交求助信,只不过是地产央企之一,包括JM、ZS、HR、ZH等,均有提出类似的需求。为什么央企也缺钱,也是与土地市场遇冷相关,而央企需要股权大局,给予了支持。

融创、中交地产背后是房地产市场下行严峻形势,以及消费信心有待提振。这是一个循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