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为何会变成春节,继而引起外人的觊觎?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锅

钱越说过去 2024-02-05 03:17:20

近几年每每随着农历新年临近,关于它的英文称呼到底是“Chinese New Year”,还是“Lunar New Year”,必然会成为牵动全球,特别是过农历新年的中韩越等国及其移民团体的热点事件。

阿越在上一篇中已经说过,无论是从起源,还是从历史,亦或是基于现实等角度考量,“Chinese New Year”才是农历新年的正确译法。只强调阴历属性的“Lunar New Year”,不仅是不伦不类的翻译,还是打东边的那半截盲肠,和打南边的那条毛毛虫,对中国发起抢夺农历新年的“文化战争”。

革命先驱孙中山

那么国人过了数千年的农历新年为何会变成春节,继而引起外人觊觎的呢?这锅还得革命先驱孙中山来背。

历法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是故每当改朝换代,新朝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都会在第一时间更定历法,确立本朝一年的伊始,也就是正朔的所在。不过自西汉的《太初历》确定以夏正定岁首后,两千余年里,历法虽多有革新,但以冬至后的第二个初一为元旦(有闰十一月、闰十二月的年份例外)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

可当民国成立后,历法及传统节日突然发生了千年未有之改变。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改元改历通电:

“各省都督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议决,由本总统颁行。订定于阳历正月十五日,补祝新年。请布告。”(《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

新年快乐

此电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革命之初由甲子纪年、年号纪年改成黄帝纪年,对民众没有多大影响,毕竟历法依然是夏历,元旦还是那个元旦,传统佳节依然如期欢度。可突然将宣布废止夏历,使用西历,并将沿用了千年的夏历元旦改期到西历1月1日,民众的惊愕可想而知。想象一下,上一秒大家伙还在期盼着新年的脚步来临,下一秒突然告诉你元旦已经过了,这是何等的……

为防止民众过旧历新年,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就差把人投进监狱了。

袁世凯上台后,依然推行新历。然而在国人的印象里,自开天辟地起就在过旧历新年,它在民间的地位可以说是等同于信仰般的存在,深深地扎根于民众心间,不是一纸行政命令可以解决的。

于是乎是否继续执行《改元改历令》,成了摆在袁大总统面前的棘手问题。执行,法令没人遵守,若是为此强行动用武力,只会激起民众的逆反心理,让政府出尽洋相。撤销,改元象征着正统,连这个问题都退缩,明摆着是在打自己的脸,今后的工作还怎么干?

袁世凯

关键时刻,内务总长朱启钤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替代方案。他于1913年向刚坐上总统宝座的袁世凯递交报告称:“中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意思是既然旧历新年无法禁绝,干脆顺应民意,依四时令节之说,改旧历新年为春节,定为法定假日,给个一天假期意思意思。如此可官民两便。袁世凯是个实用主义者,只要能维护他的统治,实施的是新政还是旧政,内心并不是特别在意,对这种新瓶装旧酒之举并不反感。就这样,自1914年起,夏历新年正式以“春节”的名义继续存续。

其后袁大头因复辟帝制而变得臭名昭著,在全国上下声讨中死去。“春节”作为旧历新年的壳,也被反袁人士所憎恶,欲除之而后快。特别是革命旗帜孙中山。

1923年3月2日,孙中山抵粤的孙中山组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国民政府前身),出任陆海军大元帅。1924年,他再次提出废止春节的建议。只是当时广州国民政府蜗居岭南一隅,无力推行。

蒋介石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击败北洋政府,蒋介石在名义上完成“统一”。为体现自己是孙中山事业的正牌继承者,打着对方的旗号,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废除春节的行动中。

当年12月,颁布《中央对普用新历废除旧历协助办法》,明令“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严禁民间举办一切与春节有关的民俗活动。1929年的春节,再次变得鸡飞狗跳。春节期间,民国政府出动警察上街禁放爆竹,禁卖春联,遇有关门歇业之店铺勒令其开门。

接下来几年,每逢春节,官民对立必然被拉到极限。民众完全无视法令,继续欢度春节。官方大肆批评过春节的民众愚昧,甚至以实际行动来制裁不尊号令的民众。湖南发行的《国民日报》1930年1月30日版关于“废历除夕”的社评及报道,就相当典型:

“如发现有贩卖门神纸花等,便赏他一个撕之大吉;如果有玩龙灯狮子的,便请他尝尝铁窗风味,至于喊拜年,喊恭喜发财的,我们即目他为反动口号,硬指他为不奉民国正朔的反动派。”

《国民日报》关于废历除夕的社评及报道

1931年9月18日,随着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再次上升为主要矛盾。国难当头,民国政府也没心思就春节问题再与民众折腾。最迟至1933年,民国政府对民众过春节的干预行动告终。

民众通过“软抵抗”,历时20余载,终于保住了旧历新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顺应民意将春节列为四大法定节假日之一,且放假3天,是假期最长的一个节假日。

阿越说

新年变春节,甚至一度遭废止,这个锅必须由发出《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的孙中山来背。但也不能完全怪他,这其中自有其历史渊源。

历史上,我国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鸦片战争以前。长期以来华夏文明的发达程度远高于周边,当时华夏就是顶流。因此古人自有骄傲的本钱,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四周都是蛮夷,以“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姿态,运用宗藩制与他国交流。乾隆与马戛尔尼的对话,虽然被认定为傲慢与愚昧,可其中折射的正是这一思想。

鸦片战争

第二阶段,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来自海上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也让当时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并非这世界上最顶级的掠食者。为捍卫国土与尊严,变法图强的呼声逐渐喧嚣尘上。不过当时的人们秉承“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路,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留华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科技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洋务运动正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兴起。

第三阶段,《辛丑条约》以后。随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被人们抛弃,近在咫尺的日本给革命者提供了最好的模板。孙中山、黄兴等民国草创者早年都有旅居或留学日本的经历,日本通过抛弃传统,“脱亚入欧”全盘西化,成功的由任人宰割的弱国变成列强,让革命者们发现西法“真香”。所以革命成功后,真香定律发挥作用是自然而然地事。辛亥革命及其后的新文化运动,虽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良性变革,可付出的代价却是将传统当做糟粕统统抛弃,转而彻底拥抱西方。连鲁迅都干莫能外。

辛亥革命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改元改历,废除夏历新年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打倒孔家店”的旗号下,喊出“汉字不除中华必亡”要求汉字拼音化,废除中医,自我否定中国历史等一系列魔幻操作喷涌而出。民国全才、巨匠赵元任先生的《施氏食狮史》,就是为打脸当时的汉字拼音化运动而作。

改元改历,废止旧历的结果,导致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一度出现断层,且在其后的很长时间里不受重视,给了小盲肠和小虫子等对我们发动反向“文化战争”的机会。

相关文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