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就有外卖了?不仅可以“货到付款”,就连皇帝也爱吃

云帘逸仙 2024-10-14 15:53:01

文|赵公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外卖这个如今随处可见的词汇,你可能以为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产物。

但其实,早在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享受到了“足不出户,美食速达”的便利。

没错,外卖可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宋朝这个外卖业蓬勃发展的年代,各式美味就像今天一样,被送到百姓的家中。

不同的是,那时候可没有手机APP,人们得派仆从或“闲汉”去饭店下单。

而且,收钱方式也颇为讲究,不少店家提供“货到付款”服务,先送餐后收钱,跟现在的外卖小哥何其相似!

更有意思的是,就连皇宫里也少不了外卖的身影,宋朝的皇帝们,可是出了名的“外卖爱好者”。

宋孝宗赵昚和他老爹赵构,常常派人去城中“索饭”,买回各色小吃,大快朵颐,看来在美食面前,君王与布衣并无差别。

古代外卖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既有寻常百姓日常点餐,也有皇室成员的奢华派对;既有现做现卖的私房菜肴,也有限量供应的抢手美食……

千年之后,当我们再次拿起手机,轻点外卖图标时,不妨回想一下那些行色匆匆的古代外卖小哥,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只为将一份热腾腾的美味,送到他人的餐桌上。

古代就已经开始有“外卖”了

提起外卖,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身着统一制服的外卖小哥,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然而,外卖这一方便快捷的餐饮服务,其历史却可追溯到上千年前。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外卖的身影早已悄然出现。

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京城里“更外卖软羊、诸色包子、猪羊荷包,烧肉乾脯,玉板、鮓豝,鮓片酱之类”。

可见彼时京城百姓已能通过“外卖”品尝到各色美食。

而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中,也不难发现一个行色匆匆的身影——只见他手中端着食盒,想必正赶着给客人送去热腾腾的饭菜。

外卖最初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唐代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吴凑被任命为京兆尹,按照惯例,他需要宴请前来祝贺的宾客。

令人惊讶的是,客人们还未到达,筵席已经准备妥当,原来,当时长安城的饭店都会提前准备好各色菜肴,官员只需派人前去取餐,便可短时间内设下百人宴席。

这种饭店送菜上门办宴的做法,堪称古代外卖的雏形。

到了宋朝,外卖行业迎来了全面繁荣,不仅达官显贵们热衷于“索唤”美食,寻常百姓也能轻松享受到外卖服务。

正如《东京梦华录》所言:“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在繁华的都城里,不少商贾人家甚至不再自己做饭,而是习惯于从饭店买来现成的食物。

宋代外卖小哥“闲汉”的身影,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他们往往在酒楼附近徘徊,伺机询问客人是否需要代为购买。

连宋朝皇帝也对外卖情有独钟,据史书记载,宋孝宗赵昚曾多次派人到市井“宣索”各色小吃,尤其钟爱南瓦张家的圆子和李婆婆的鱼羹。

每逢夜市,赵昚总会差人捎来这些美味,大快朵颐之余还赏赐小费,颇为大方。

太上皇赵构也同样喜爱民间美食,宋孝宗前去请安时,他曾特意点了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等外卖款待。

外卖在宋代的盛行,一方面得益于当时经济的繁荣和都市生活的发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间烹饪手艺的精进和饮食品类的丰富。

据《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书记载,当时的外卖品类涵盖主食、炖品、烧烤、凉菜等各个门类。

这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口味的追求,也为繁忙的都市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宋朝外卖行业的兴盛,既是商业发展的结果,更折射出古代饮食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透过古籍文献管窥古代外卖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美食的向往,以及对便捷生活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

以上内容参考自正观新闻2023年10月27日关于“一千多年前的外卖是什么样的”的报道

外卖作为连接店家和食客的纽带,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生活印记,品味古代外卖的风韵,也是重温那段烟火气息的历史。

古代“外卖”的历史意义

在宋朝这个外卖业蓬勃发展的年代,人们想要享受美食,究竟有哪些途径?

在通讯工具尚不发达的古代,点外卖可不像现在这般轻松,想要品尝心仪的美味,得先派人到店里下单。

这个任务通常由家中的仆从或“闲汉”担当,他们往往在饭点时分出现在店铺门口,向店家传达主人的需求,再将饭菜装盒带回。

有意思的是,古代外卖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一些饭馆会提前做好各色菜品,摆在门口任客人挑选,堪比现代的快餐店。

还有些店家则采取“限量供应”的模式,每日只做固定数量的菜品,先到先得;更有一些饭店可根据客人的口味,现做现卖,颇有“私房菜”的风范。

宋朝的外卖行业还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闲汉”。

他们游走于酒肆饭馆之间,专门为客人跑腿购餐,可以说是古代外卖小哥的鼻祖。

只要你在店里吃饭,身边就常会出现“闲汉”的身影,询问你是否还需要添购些什么。

说到外卖,怎能不提宋朝的美食呢?在《东京梦华录》等古籍中,记载了形形色色的外卖菜品:或素或荤,或清淡或浓郁,汤羹、炖品、烧烤、凉菜,应有尽有。

这些美味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也见证了宋代饮食文化的繁荣。

令人称奇的是,古人在保证外卖口感方面颇费心思,他们发明了一种名为“温盘”的器皿,盘身由两层瓷制成,中间填入热水,巧妙地起到保温效果。

外卖打包则多用食盒,以竹、木为材质,分格设计,防止食物串味,如此精巧的设计,不禁让现代人也啧啧称奇。

在外卖专送员尚未出现的年代,店小二往往身兼数职,除了日常的跑堂工作,他们还得负责外卖配送。

提着沉重的食盒,穿梭于大街小巷,不论远近,皆须步行前往。虽然辛苦,却也是店家的重要收入来源。

外卖在宋代的兴盛,折射出这一时期经济的繁荣与都市生活的富足。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卖逐渐从达官贵人的专享,走向寻常百姓的餐桌。

人们不再满足于家常便饭,而是愈发追求饮食的多样性和便捷性,外卖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成为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透过古代外卖业的百态,我们看到了先人们在饮食方面的智慧结晶。

从菜品的丰富到包装的精巧,从配送的便捷到口感的讲究,无不体现出古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千年之后,这种精神依然在外卖行业中延续。

以上内容参考自甘肃省博物馆2022年3月5日关于“宋朝的外卖,连皇帝都爱吃”的报道

今天,我们只需轻点手机,便可尝遍四海八荒的美味,然而,每一次下单的背后,何尝不是数代人匠心独运的结果?

品味外卖,也是品味历史的厚重;拥抱便利,更要心怀感恩,愿这千年传承的风味,继续温暖每一个人的生活。

结语

当我们再次拿起手机,轻点外卖图标时,不妨想象一下,千年之前,也许有一位宋朝的“闲汉”正在为你而忙碌。

他穿梭在汴京的大街小巷,手中提着装满美食的食盒,脚步匆匆却又小心翼翼,生怕饭菜凉了,影响了客人的口感。

而在皇宫里,宋孝宗正翘首以盼,等待他的南瓦张家圆子和李婆婆鱼羹,对他来说,这些市井小吃,也许比御膳房的山珍海味更有滋味。

是的,外卖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千年之前,它就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发芽。

从寻常百姓到皇亲国戚,从街头巷尾到宫廷深处,外卖承载着人们对美食的向往,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烟火气息。

今天,我们依然能从这些古老的故事中,品味到先人们的生活智慧。

那些精巧的外卖包装,那些便捷的配送方式,无不彰显着他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所以,下一次当我们享受外卖带来的便利时,不妨心怀敬意,想想这背后凝结了多少代人的智慧结晶。

这千年传承下来的美味,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又一明证吗?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