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42年后,南京社会面貌的变迁,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气息

史镜观澜 2024-12-02 20:49:10

南京,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无数沉痛的记忆。193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这一悲痛事件深深印刻在每一个南京人的心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南京从一片废墟逐渐走向复兴,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与改革。1979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大江南北,南京也开始焕发新生。那时的南京街头,梧桐树成行,市民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城市中,社会逐渐恢复生机。这些记忆,不仅仅是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也见证了南京从伤痛中走向繁荣的历程。

當年特有的向陽院,這是上世紀70年代特殊年代的產物。

1979年的南京街頭,綠樹成蔭的梧桐樹,感覺真好,那時候南京城中的梧桐樹特別多,這照片要勾起多少人的美好回憶。最後弱弱地問一句,現在南京城中的梧桐樹還有麽?

南京老百姓住的平房,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中山紀念堂裏孫中山的雕像。

可愛的幼兒園小朋友,現在這些小朋友早就成了大叔大媽了。

騎自行車的南京人。當年人們的出行,不少是騎自行車。70年代的中國,是個名副其實的自行車大國。當時,誰要是有一輛鳳凰、 永久的單車,那是很不得了的事情,比現在的寶馬奔馳都要威武。

1979年,江蘇省會南京,好多梧桐樹。人們的著打扮" ignoretag="true">穿著打扮都還很是樸素。男人們大多穿的是軍裝或中山裝,那個時代被老外稱為藍螞蟻時代。

中山陵前的軍大衣。這個軍大衣,對於過來人來說,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當年,誰要是有一件軍大衣,那也是很牛的事情。

玄武湖邊照相的女子。玄武湖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城內公園,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被譽為“金陵明珠”

公交車等車的海軍。南京是南京軍區駐地,南京城裏不少的軍人。

南京中山陵,埋葬著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中山陵於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陵寢麵積占地8萬餘平方米。

靈穀塔,塔高66米,九層八麵,原名叫陣亡將士紀念塔,始建於1931年是陣亡將士公墓建築群中一個重要的組織部分。

人民公社的曬穀坪,那房子上麵還高高掛著紅色標語。

路旁的日本兄弟縫紉機廣告。改革開放了,外國牌子也到中國來做廣告,搶占中國市場了。

旅遊點的照相館。當年可不像現在人人都有照相用的手機,相機還是個稀罕物。去到旅遊點拍照,就找照相館。要是外地的,就留個地址,到時候照相館把照片寄回家。

1979年的南京,处于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望过去,我们不仅记得那些深深烙印在城市肌理中的历史痕迹,也看到了这座城市在不断重生与前进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无畏与坚韧。从南京大屠杀到改革开放后的复苏,南京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也铭刻着希望与未来的足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