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爬后走”和“先走后爬”的宝宝,到底差别有多大呢?

有为奶爸育儿 2024-07-14 16:36:33

宁宁家儿子大壮十个月了,长得白白胖胖,看起来就很聪明。宁宁两口子工作都很忙,娃一直都是奶奶在帮忙带。奶奶说,大壮特别有天赋,直接跳过了“爬”这道程序,马上就要会走了。平时扶着客厅的茶几,就能站起来了。

宁宁提前好几个月买了爬行垫,奶奶表示,我大孙子根本都不用爬,爬行垫都省了。

宁宁跟婆婆说,先爬后走的娃,发育更有优势,大壮现在月龄小,有机会学习爬行,您还是带他多练习一下吧!

婆婆听了不太高兴,觉得儿媳妇纯属胡扯,都没怎么带过孩子,怎么还瞎说呢?我又不是没带孩子的经验!俩人因此闹了红脸,谁也不听谁的。

后来,还是带大壮做儿保检查时,儿科医生的话,让婆婆明白了,原来,“先爬后走”,才是正确的成长路径。回家后赶紧把爬行垫铺上,让大壮爬了起来,不再教他学走路了。

从儿童大动作发展角度来讲,小宝宝在八、九个月开始爬行,一周岁左右开始练习走路,这是正常的成长规律。而且,爬的时间越长,以后走路会越稳,受伤的几率更低。

你会发现,宝宝在七、八个月的成长阶段,就有爬行的欲望,只要大人把握住机引导,他很快就能掌握爬行的技能。

文章开头的大壮,已经有了爬行的能力和想法。如果奶奶控制他爬行的欲望,一直让孩子扶着茶几练习走路,宝宝就感觉到爬行没有什么意思了。可能会按照引导,把爬行这一步给略过去,直接站起来走路。

还有一种情况是,小宝宝肌肉力量弱,身体协调能力不太好,爬行对他有点复杂,很难迅速实现爬行,就开始尝试着走了。

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有点过度保护,担心在爬行过程中受到磕磕碰碰。即便是宝宝有爬行的想法了,大人会把孩子抱起来,阻碍他们爬行。

我想说的是,这种过度保护的心理,也限制了孩子爬行的机会。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小宝宝先走后爬和先爬后走,两者的区别很大。

先爬行后走路的宝宝,身体协调能力好,各方面发育也更好。

在大壮奶奶这一辈人的传统观念里,宝宝不会爬,直接就学会了走路了,说明孩子非常聪明。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不爬就走的孩子,是大人干预引起的。

“三翻、六坐、九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多数的宝宝,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坐起来,九个月就会爬行了。

事实上,孩子在学会了翻身后,还会慢慢探索爬行的各种姿势。只有掌握了爬行技能后,才能独立坐起来这个过程很短。

有研究发现,宝宝的坐和爬两个动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那些直接越过了爬,学会了走路的宝宝,通常协调能力很差。做运动的时候,笨手笨脚的。

不爬就走的宝宝,大脑也会受到影响,当有外界刺激的时候,因为大脑的前庭功能发育受到了影响,难以维持身体系统的平衡。

其实,爬行,是手脚配合身体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孩子手脚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如果没有进行爬行,直接就走路,身体协调能力远远不及先练习爬行,再学会走路的孩子,未来的运动能力也会受到限制。

爬行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来说非常有意义,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实现独立移动,变换位置的一个过程。爬行对于孩子未来各方面的发育,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家长如何引导呢?

首先,提供爬行的环境。

刚尝试爬行,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放一些他喜欢的玩具和小吃,或者通过语言来引导娃向前爬行。

还要保持家里的温度适宜,不要穿得太厚。爬行过程中,可以给孩子戴上护膝,或者放上爬行垫,保证安全。

也可以试试在后面用手推宝宝的脚掌借力,帮助提升爬行的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疲惫或者是有困意了,大人就不要再引导他们继续了。

其次,陪孩子一起爬。

如果孩子不想爬行,家长可以带着他一起向前爬。不仅能提供参照物,还可以让爬行更有动力。

宝妈可以在一旁大声地鼓励宝宝,相信他们会爬得越来越迅速。

Tips:在练习爬行过程中,保护好孩子的腹部和胸部,在保证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带他们练习爬行。

碎碎念:

家长要相信宝宝,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训练引导,他们一定能很快就学会爬行。

你家宝宝是先爬后走,还是先走后?或者是不爬就学会了走路呢?孩子的平衡力怎么样?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