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值美国大学毕业季,欧阳娜娜终于在入学6年、Gap Year3年后迎来了属于她的毕业典礼。
然而在毕业典礼现场,有眼尖的网友发现欧阳娜娜拿了Professiona Diploma,但其他同学却拿的是Bachelor of Music,这让不少人满脸问号:
难道欧阳娜娜这是拿了学历,但没「本科学位」的意思吗?
#六年就混了个大专文凭,这两天看到欧阳娜娜Diploma挂在热搜上,引来了很多网友的质疑和焦虑。
尤其是留学生们,在评论区炸了开锅,纷纷激愤开麦:
营销了这么多年,上大学一直以为是在上bachelor,到最后本科学位都没有,觉得很可笑。也有一些反驳的声音:
是谁还困在学历的评价体系里?中国人被学历绑架的一生,花很多时间拿了个这样的文凭好像天塌了一样。面对激烈的争议,欧阳娜娜倒是第一时间给出了回应。
她强调「我走在我自己这条路上,不伤害别人,就没有什么错。」
没想到这种字里行间的的「松弛感」,更是激怒了诸多留子:
欧阳娜娜选择什么路是她的自由。
但是,让网友破防的究竟是才女人设崩塌,还是这种「不在乎学历」背后隐藏的特权?
看到欧阳娜娜风轻云淡的回应,不少网友感到被欺骗。
欧阳娜娜一开始就疯狂营销伯克利才女的人设,吃学历红利、赚取利益。
如今揭穿了,就反口一句学历不重要。
也有网友承认破防,是觉得欧阳娜娜背靠优渥的家境,一边月入 208,一边跟普通人说gap。
一直以来,大专在学历鄙视链中都处于最底层。
那么多网友嘲笑她,因为在我们的世界里学历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但是,对欧阳娜娜来说,「学历」是最不值得一提的。
一出生就拿到好牌的人,很难意识到自己享受了特权。
对于欧阳娜娜,去伯克利学习也许只是陶冶情操的方式之一。
但是对很多普通人来说,所谓的本科或硕士学历是人生奋斗十几年的目标或终点。
甚至把考上研,称之为「上岸」。
拿到学历证书的那一刻,或许是很多人的人生中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网友一边抱怨东亚人困在「关键且艰辛的每一年」,一边对欧阳娜娜拿大专文凭的苛刻「审判」,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我们大多数人自出生起就一刻不停地卷入「踩踏式竞争」中,休息不可能,别说gap year了,只敢gap day。
如果不努力去拿到一个好学历,可能面临被社会系统淘汰。
每一刻都充斥着紧绷和焦灼。
一个读研的网友说很羡慕欧阳娜娜:
正在读研的我对着屏幕在心里暗暗羡慕欧阳娜娜的人生。她不需要一个本科学历去考公考研,也不需要一纸证书去作为她求职的敲门砖。反倒是我,是我们,还一直被困在这无形的枷锁之中,被现实裹挟着往前走。「不在乎学历」的松弛感,是我们不想拥有吗?
是我们没有「特权」拥有。
特权也从来不以特权本来的面目出现。
精英的培育方式,让欧阳娜娜相信,自己是靠着自己赢得了一切。
并且让自己可以选择走自己想走的路,看上去那么地自然、合理。
你想要走的是山路也好,还是花路,我觉得都取决于你自己。在她眼中,世界是个可以自由探索的、对人友善的后花园。
优渥的家境给了欧阳娜娜以丰沛的资源和极高的配得感、松弛感。
教育社会学家姜以琳发现:
人们对教育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枢纽,是向上流动的阶梯。但是在现实中,教育无法促进阶层流动,却会促进阶层的自我复制。
这个研究结论确实让人失望和丧气。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付出就有回报」这个回应链条已经断裂。
众多走进大学和走出社会的年轻人都面临着生存和意义的双重拷问:
当高学历未必通向一份待遇优渥的工作,也无法带来向上流动时,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自己和生活焦虑?
有一个「研究生退学」超话,聚集了102万自称「学渣」的人。
都在诉说着读研期间非常现实的苦恼。
据网易文创数读的调查,「和导师相处不好、被压榨」是排在第一的想退学原因。
这个原因带来的绝望指数高达 100%。
当初有多想上岸,现在就有多「绝望」。
谷雨实验室采访过一位从211大学研一主动退学的学生浩宇:
离开学校后,他从没加过班, 把「不内卷」当做人生信条。
一到周末,他就约朋友去爬山、徒步、看展。
而八个月前,他还困在学校实验室里,开着痛苦却无法逃脱的组会。
晚上失眠,深夜emo,对自己的生活很无望。
同样毅然退学的,还有以安。
作为从双非本科考上985研究生的优秀学姐,她被视为初中母校的骄傲。
她的名字和照片在「荣誉校友」的宣传栏上帖着。
人生被学弟学妹们羡慕着。
但没人知道的是,她已经退学一年多,工作都换了几份。
退学几天后,她去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缓解读研带来的巨大内耗。
她在雪山上大喊:「从明天起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如今,走上退学路上的人正在增多。
几年前的数据显示,包括本科硕博,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主动退学率达3%。每年退学人数近50万。
刷到一条「我终于退学成功」帖子的评论区,网友纷纷发来贺电:
恭喜脱离苦海!放弃名校研究生去工作,值得吗?
这个话题被无数次讨论过,又无数次被再次提起。
一个退学生或许说出了许多选择研究生退学的年轻人的心声:
我从未后悔当初做出退学的决定。庆幸自己可以从原本既定的社会节奏中脱离出来,开始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他们主动退学,逆流而行,也是及时止损。
越努力越幸运,是优绩主义的认知偏差。
优绩主义,曾不断向愿意投入的人承诺:可以实现阶层向上流动。
并且警告不愿投入的人会坠落。
它暗示人人皆可通过努力、行动力和牺牲,实现上升。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优绩主义是一场无止境的自我剥削。
它将人区分为「胜利者」和「失败者」,迫使人扎入「踩踏式的竞争」中。并使之成为一种羞辱和怨恨的来源。
我们被优绩主义卷成了麻花,每个人都感到倦怠。
于是,有人开始退出这个游戏。
放弃优绩主义游戏,不是放弃努力,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
优绩主义有一个特征,就是会不断产生短期的意义感。
通过不断考试、不断获得某某证书,形成一种依赖。
但现在脱离这个系统后,外界不再投喂给你这种短期反馈。
你要面对的是自己,怎么找回自己的价值?
那些羡慕欧阳娜娜的网友,除了羡慕她家境优渥带来的松弛感特权,也是羡慕她对自己的高度自我认同。
或许,欧阳娜娜如此清晰地了解自己、认可自己的姿态,才是我们普通人应该习得的。
欧阳娜娜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很多年轻人想象的在平行宇宙中的自己。
她鼓励你去做自己人生中的编剧,你敢吗?
某乎上有个贴子问:
只想做一个普通人,真的很羞耻吗?
起因是贴主面临毕业,周围的同学不是考研,就是考公。
他也盲目跟着考研,但感觉很痛苦,效果也不好。
我错了吗,我该怎么说服自己努力上进呢?有这种困惑和焦虑的不止帖主一个。
如今我很认同这样一个观点:
内卷社会更重要的是勇于尝试、懂得认输和庆祝失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像毛姆书中的主角一样:
抛下大多数人所追求但让他不快乐的东西,去旷野追寻和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
即使这种行为在他人眼中很傻。
人生是旷野,多逛逛总能找到方向。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撰文丨琳一二
编辑丨qko
主编丨眠去
出品丨麦子熟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