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进入末期,节后上班首日将迎来“寒露”。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里,寒露是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六个节气里的“老五”。
寒露到来,意味着进入深秋,将要迎接冬季,对农桑、饮食、保健等方面有许多提示作用。
寒露从天文上说,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每年在公历10月8日或9日到来;从气候上说,冷空气南下更为频繁,北方寒意明显,南方做好降温准备;从征候上说,寒露前后,大雁南飞,海边蛤蜊增多,菊花开得正欢。
寒露是由暑入寒的正式信号,有三个方面与生活息息相关:
1、从时机上看,有“早寒露”、“晚寒露”的区别,如果在交节当天19时前进入寒露,是早寒露,19时以后就是晚寒露。今年寒露是10月8日2时59分43秒,属于“早寒露”。
2、从养生上看,寒露前后的阳光是“分水岭”,如果寒露前要防晒,那么寒露后的阳光就是“补药”,偏寒体质的人尤其要晒太阳,升清降浊。
3、从饮食上看,要注意养肺和养脾胃,养肺多吃果实,如芝麻、杏仁、山楂、雪梨等;养脾胃多吃根茎,如芋头、莲藕、荸荠等。
实际上,无论是早寒露还是晚寒露,传统文化都把寒露作为预测农业、健康的重要信号灯,常见的谚语有“冷不冷,看寒露”、“八月寒露是灾年,九月寒露兆丰年”、“寒露若逢下雨天,正二月里雨雪连”、“早寒露穿单衣,晚寒露冻死牛”等等。
流传比较广的是“最怕寒露天晴”、“寒露宁可无风、刮风一场空”,有的地方叫“不怕寒露下雨,就怕寒露天晴和刮风”。
寒露节气仍属于秋季,此时秋意浓厚,层林尽染,秋高气爽,登高望远,天晴正是适合赏秋、赏菊、钓鱼、吃蟹的时候。地头稻田满满成熟,刮风吹起稻浪,预示丰收年。为何不要天晴和刮风?
一、寒露如果天气晴朗,对农桑和健康影响大。
农谚说:寒露怕天晴,天晴冬不冷。意思是寒露当天如果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那么接下来的冬季,很可能是暖冬。
暖冬对农业和健康的影响是什么?
1、从农业上说:
对小麦收成不利,小麦冬天越冷、下雪越多越大,次年收成才越好,有“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说法。如果是暖冬,意味着下雪少,对小麦收成不利。
对农业防病虫不利,冬天来临前,大量害虫蛰伏起来,如果冬天格外寒冷,那么能把害虫冻死,来年虫害威胁就小了,农作物收成有保障。反过来,暖冬对害虫没什么威胁,还增加了来年爆发病虫害的风险。
2、从养生上说:
从寒露节气一直到次年的雨水节气,全身有4个部位要防寒防冻:头部、腹部、关节、腿脚,如果频繁受冻,轻则伤阳伤正,重则诱发疾病。天寒地冻时人们防护会加强,但在暖冬情况下,很多人会放松警惕,埋下健康隐患。
二、寒露如果刮风,会有收成差、疾病多的问题。
寒露起风,对南方的影响尤其突出,有个气象名词叫“寒露风”,是贬义词,又叫社风、秋风寒。
1、寒露风对农业收成的影响
该气候特点是干燥、低温、昼夜温差大,寒露前后正是晚稻抽穗扬花期,寒露风会干扰晚稻开花、授粉,出现授粉不良问题,晚稻的空壳率增加,出现减产。
2、寒露风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南方如果刮起寒露风,气温下降很快,此时大部分区域仍是短袖短裤,睡觉盖薄被,如果被寒露风突袭,很容易引起大范围感冒着凉,腹泻增多,中老年人容易夜尿频多,频繁起床又增加着凉机会,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最怕寒露天晴或刮风”,有一定道理,对农业生产和健康养生有不小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