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了解下法律上如何解释“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是指在公司设立时股东认缴并在工商登记机关登记核准的资本数额。我国的注册资本现在不再是实缴制而是认缴制,即公司成立时的注册资本是不需要实际到位。股东只要承认注册资本的金额,公司即可以成立,不需要经过会计事务所进行“验资”环节,所以注册资本可能完全是虚的而不是真实的。
这就导致了很多投资人喜欢将注册资本金额加大,甚至加大到完全脱离自己实际出资能力的地步。
举例有位企业家投资了2家公司,我们分别称为“A公司”、“B公司”。A公司设立时,企业家认缴的注册资本是1000万。由于钱款没有到位,他们几个股东委托了1家中介代办机构拿着机构的钱作为注册资本(即股东出资)存到公司账户中。
公司成立之后,企业家将这笔钱又转回了自己的账户,而企业家在B公司投入的1000万是真实到位的。A公司成立后3年,这位企业家将1000万注册股本金转让给了另一位老板,自己退出了A公司经营。2年多过去了,最近这位企业家找到我,因为A公司负债累累、资不抵债,而自己却被债权人告到法庭。
他感觉到非常冤枉,自己早已将股份转让给别人,与A公司毫无瓜葛了,怎么A公司欠债,还要找到自己?这是因为有1位非常懂法的债权人将A公司告到法庭,这位非常懂法的债权人在执行过程中,通过法院的调查,查实了在公司成立初期,企业家投入的1000万实际上是虚假的,即资金进去之后立即又回去,存在着出资不到位和不真实的情况。
懂法的债权人由此向法院申请追加这位企业家为“被执行人”,并且法院立即将这位企业家在B公司的股权和他名下上千万的房产都予以了冻结和查封。
一、注册资本大还是小?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注册资本是在公司成立初期需要注意的大问题。那么,注册资本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至少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 股东的出资能力千万不要脱离自己的出资能力。
比如,一个股东最大出资额只有200万,可他却偏要把注册资本填写为2000万。一旦这家公司经营亏损,那么这个股东所要承担的责任就不是200万,而是2000万,1800万的负债需要他承担。
2. 根据公司经营需要。
比如,如果你的公司是建筑公司,注册资本有资质的限制所以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定,那么你就应当按照标准来。如果你的企业没有资质限制,我的建议还是要量力而行,注册资本不要过大。
告诉各位企业家,在公司设立时不注意保护自己,设立时的出资不到位,风险它就会像一颗定时炸弹一直埋藏在你身边。只要这个公司无法偿还负债,你就要在出资不实的1000万内承担连带责任。
所以,非常遗憾,这是你在公司设立时的“胎里疾”,再高明的医生也是无法治好的。只能和对方进行调解,以分期偿还或降低总额的方式来减少损失。
二、注册资本并不等于投资总额一家公司注册资本是100万,他计划投资一个比较大的实体项目,其他股东可能投入3000万,3000万叫做“投资总额”,而100万叫“注册资本”,差额2900万在财务上是应付款作为股东借给公司使用的资金,这里有两点好处。
1. 股东作为出借方可以向公司收取不高于月息两分的利息,从而充抵财务成本,这也是股东产生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2. 更重要的是,注册资本是无法抽回,他将与公司同存亡。
但是2900万作为出借款,一旦公司有风吹草动是可以随时收回,这使股东的出资风险降到了最小,因此注册资本适可而止,投资总额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规避风险,保存投资本金。
最后我还想纠正很多企业家一个不正确的观念。有限公司的“有限”除了一个重要的含义叫做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含义,“有限责任”是指当公司债务到期时,公司的所有资产将作为承担法律责任的限度和范围,与注册资本没有直接关系。
也就是说,假设一家公司注册资本是100万,而他的欠债是2000万,而在债务到期时,这家公司的所有资产加起来是1000万,那么这家公司对债主承担的责任不是以100万注册资本为限,而是以1000万的实有资产为准。因此,从法律责任的承担上来看:注册资本的大小与它的盈利能力没有关系,与它的债务偿还能力也没有直接关系,而与企业家的脸面、出资能力以及和企业的经营能力有关系。总而言之,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同时企业家也需要明白一个事实,在适当的时机实施止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应当意识到,金钱本身并不蕴含情感色彩,而损失亦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而转移。掌握止损策略,是每位成熟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与此同时,止盈的概念同样不可忽视。
当一个企业步入持续盈利的轨道时,企业家们往往会沉浸在这种成功的喜悦之中,欢欣鼓舞,不能自已。他们错误地认为眼前这一美好的盈利局面将会永恒不变地持续下去,仿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然而,倘若我们静下心来,进行一番深入且全面的思考,就会不禁发问:在这个瞬息万变、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真的存在能够长盛不衰的企业吗?又是否真的有人可以享有长生不衰的命运?
实际上,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绝非孤立、静止的存在,而是具有生命特征的动态实体。必然要经历从诞生到成长、从成熟到衰退甚至消亡的完整过程,如同四季更替,必然要享受高峰时的荣耀与辉煌,也要承受低谷时的挫折与困境。
以历史的视角来看,曾经那些盛极一时的商业巨头,如摩托罗拉、柯达等,都曾在各自的领域中独领风骚,但最终也无法逃脱时代变迁和市场竞争的洗礼,逐渐走向衰落。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技术的革新、消费需求的变化、政策环境的调整等诸多因素,都在不断塑造和重塑着企业的生存环境。
所以,无论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还是从外部环境的影响来看,企业都不可能实现永久盈利的理想状态。这就要求企业家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在盈利的高峰时期,能够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可能到来的低谷的准备。
总之,对于企业的发展,我们要有一种理性且客观的认知,明白盈利的持续性并非必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起伏不定的市场中稳健前行,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