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汪曾祺作品《不要着急》,发现里面的写作方法

星海月浅浅 2024-07-20 18:38:54

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汪曾祺先生有一部作品,叫《汪曾祺的写作课》,一看这个书名,就觉得似乎是刻意教人写作的。

其实,汪先生说过,他“不开风气不为师”,就是“悄没声地”写自己的东西,并没有要“来吾导乎先路也”的意思。这一点,我是相信的。

《汪曾祺的写作课》是2020年出版的图书,那时候,汪先生已经不在。我没有阅读过这本书,看了相关简介,说是“本书精选了汪曾祺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文章35篇”,可见,这也是一本组合起来的书稿。

最近在阅读汪先生的作品,我发现,汪先生真的没有刻意去教导别人写什么,怎么写。他的作品,与现代人“碎碎念”式写作十分相似,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经验。

也许因为他是作家,他写得更有趣。平淡之中“有趣”,这就十分考验文笔吧。

汪曾祺先生有一部作品,叫《不要着急》,是一本散文精选,主要讲述汪先生的故乡、童年、读书和写作的相关事情。

他不教人写作,但他从不吝于分享自己的写作方法。所以他谈到“书”,谈到“写”,谈到与文字相关的,总会写一写自己的经验,并且提一点诚恳的建议。从中,我们便能对写作的一些方法了解一二。

1.不要“学”任何人

汪曾祺先生知道很多人有意学他写作,他说:“不要这样。第一,不要‘学’任何人。第二,不要学我。我希望青年作家在起步的时候,写得新一点,怪一点,朦胧一点,荒诞一点,狂妄一点,不要过早地归于平淡。”

这里,我想汪先生是希望青年作家要保持独创性,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失去自己的“活性”。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人的优点,也有高低之分,如果认为别人更好,就去学习和模仿,连自己本身的优点都抛弃,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也许你一辈子都超越不了对方,更没办法突破自我,得不偿失。

学习,是有必要的,我们学习,更重要的,是改正自身的不足,使得自己有所进步。

2.写真实的东西

汪曾祺先生在《七十书怀》中说,有一个文学批评用语叫“淡化”,淡化主题、淡化人物、淡化情节等等,而有人就将他的作品划分到这一类去。

他不懂“淡化”,但他承认,他的作品确实比较淡。

汪先生认为,他的生活平平淡淡的,经历也是平平常常的,他所写的作品,是他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气质所决定的。

“我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亲身感受,我不能靠材料写作。”

写作讲求真情实感,非自己所经历,常会写得不知所云。

失真,就会让人觉得虚假。与其强行将作品写得华丽、酷炫、跌宕起伏,还不如清清淡淡,让温情自然流露,质朴自然,更令人看得舒心。

汪先生的作品,大多给人愉悦的感觉,大抵就是如此。

3.小说的描述要使读者有具体印象

关于这一点,汪先生在写初中国文老师高北溟先生时提及的。

高北溟先生讲《训俭示康》:“……‘厅事前仅容旋马’,闭目一想,就知道房屋有多狭小了。”汪先生受此启发,觉得这样写,对小说有好处。于是他的小说用语,也多是这样写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讲尺寸,说三米、五米,可能印象比较含糊。但“仅容旋马”,就很形象生动,脑海中不由自主地闪现一间屋子,只容下一匹马,足以转身而已。

这样的描述,使得小说生动形象,画面感十足。写小说、写散文的人,可以借鉴。

4.多读书,多观察,多记录生活

汪先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书名号。书名号是篇名、报刊名、戏曲名、歌曲名等使用时出现的,由此可见,汪先生读书十分广泛。

他写了一篇《谈读杂书》,就说到自己读书是杂家,什么都读,毫无系统。因此他写作时,引用和举例的作品,类目也十分广泛。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认识世界,这是毋庸置疑的。汪先生还从书海中,悟出写小说和写散文的道理。

例如他读包世臣的《艺舟双楫》,里面评论吴兴书的古帖字体“情意真挚,痛痒相关”,他认为写小说、写散文也当如此。

汪先生善于观察生活,也善于记录生活。

《不要着急》里面,大量地记录他的故乡、他的童年往事。地理环境描写十分细致,很多小事情也记得很清楚。但其实汪先生离开故乡已久,多年不曾回去。

读汪先生的作品,那个地方,那个事件,那个人物就像在眼前一样,十分生动。不知汪先生何时写的,但不管何时写,能写成这样,他无疑是善于观察的,才能记得那么深刻,面面俱到。

而且汪先生记录的生活素材,很多都创作成了小说。包括我最近读的《受戒》《大淖记事》,都是基于现实环境改编的。里面的人物,很多都有原形的,真实生活里,确有这么一个有突出特点的人物。

要写好散文,写好小说,多读书,多观察,多记录生活,是必须的。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感谢阅读。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