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白日梦彻底破碎了,发现无法撼动中国后,撕下了往日强硬的面具,主动来电要求中国再给一次机会。
欧盟,这个曾经以开放和合作著称的经济体,如今却频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开关税压迫,试图以此逼迫中国企业就范,交出核心技术,并在欧洲市场上任其宰割。
欧盟原本打算在10月30日,也就是本月底,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这紧迫的时间,暴露出欧盟急于求成的野心,通过关税壁垒,迫使中国车企在欧洲投资建厂,从而将中国的资金和技术“收入囊中”。
从一开始,他们就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试图在谈判桌上占据绝对优势。在长达八轮的中欧技术团队磋商中,欧盟始终不愿做出实质性让步,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即使中国团队回国后邀请欧方继续谈判,欧盟也表现得相当冷淡,似乎笃定中国最终会屈服于关税压力。
这种傲慢的态度,源于欧盟对自身实力的过度自信,以及对中国依赖欧洲市场的误判。他们以为加点关税,就能逼着中国车企在欧洲建厂,这样就能轻松拿到中国的先进技术跟大笔的资金。
为了达到目的,欧盟甚至不惜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绕过代表中国汽车行业的机电商会,私下与个别中国车企接触,试图通过“逐个击破”的方式,瓦解中国汽车行业的团结,并在价格承诺问题上攫取更多利益。
这种做法,无疑是对中国主权和尊严的挑衅,也暴露了欧盟在贸易谈判中的不诚信和双重标准、他们嘴上喊着“自由贸易”,背地里却操纵市场,想用不正当手段占据优势。
面对欧盟的强硬态度,中国没有选择默默忍受,而是果断采取了反制措施,以牙还牙。中国政府明确警告欧盟,其做法将导致失去中国的投资。中国企业也纷纷响应政府号召,暂停在欧洲的业务拓展计划。
东风汽车集团暂停了在意大利的生产,长安汽车也取消了原定在米兰的品牌发布会。这些举动直接打到了欧盟的弱点,就像抽掉了支撑它的关键。原本,欧盟指望中国车企会为了保住欧洲市场而妥协,但中国企业的强硬反击,彻底打破了欧盟的幻想。
他们终于意识到,中国并非任人摆布的棋子,而是拥有实力和决心捍卫自身利益的强大对手。中国企业暂停在欧洲的投资计划,对欧盟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意味着欧盟将失去来自中国的巨额投资,更意味着将错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壮大的良机。
在全球汽车业向电动化转变的关键时期,欧盟如果失去了中国这个重要伙伴,确实会是个很大的损失。在中国的强硬反制下,欧盟的态度彻底转变了。
10月25日晚上11点,欧委会的东布罗夫斯基斯给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打了个电话,希望能继续讨论电动汽车关税的问题。这次深夜来电,充满了戏剧性。
之前,中国一直主动找欧盟谈判,但欧盟的态度却一直很冷淡。如今形势逆转,欧盟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寻求与中国对话。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反制措施取得成效的直接体现。
中国企业暂停在欧洲投资的举动,对欧盟经济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冲击,也让欧盟内部的反对声音日益高涨,尤其是来自德国汽车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德国车企很依赖中国市场,如果中欧贸易摩擦加剧,他们会遭受重大损失。
在内外压力之下,欧盟不得不重新评估局势,并最终选择回到谈判桌。即使欧盟表现出谈判的意愿,也不意味着他们已经真心实意地想要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谈判内容上,欧盟依然设置重重障碍,例如要求中国对出口到欧洲的每个品牌、每种车型分别制定最低限价,这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种做法,暴露出欧盟的“两面派”作风。一方面,他们假意与中国谈判,试图缓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他们却在谈判桌上设置陷阱,试图继续以不公平的条件限制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而笼罩在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摩擦之上的,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美国大选。这场大选的结果,将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将直接左右欧盟在对华贸易问题上的立场。
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中美关系很可能还是会很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将不得不更加依赖中国市场,并寻求与中国在贸易问题上达成妥协。
反之,如果哈里斯当选,民主党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加温和的对华政策,并加强与欧盟的合作。这将给欧盟带来更多的底气,使其在与中国的谈判中更加强硬。所以美国大选的结果,成为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摩擦中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
欧盟的谈判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美国新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影响。他们正在观望,等待美国大选的结果,以便做出最终的决策。这表明,中欧之间的这场博弈不仅仅是双边贸易问题,还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
中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贸易摩擦,未来的发展还很难说。合作与对抗的两种可能性,交织在一起,难以预料最终的结局。对中国而言,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是首要任务。中国不会为了满足欧盟的要求而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
中国也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愿意和欧盟通过平等的对话来解决分歧。对欧盟而言,他们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限制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保护自身的汽车产业。另一方面,他们也意识到,与中国对抗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并可能失去中国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当然在欧盟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些国家,比如德国,很依赖中国市场,所以更愿意和中国合作。而有些国家对中国崛起感到不安,倾向採取强硬的态度。
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摩擦,是全球化背景下大国博弈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游戏中,大家都没占到便宜,反而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利益。
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只会损害各方的利益,而合作共赢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中欧双方都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加强沟通与对话,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贸易战升级,保持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对抗和冲突只会带来两败俱伤的结果,而合作与共赢才是通往未来的唯一道路。
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摩擦,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化解分歧,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繁荣的世界。
信息来源:
中欧电动汽车下一阶段怎么谈?独家披露
2024年10月27日 14:47 川观新闻
文/编辑:清辉夜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