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博士

史涣看看生活 2024-10-14 10:45:37

北方人笑话那些假医生,特意送他们一个尊号“蒙古大夫”,我不知道这个称谓的出处。同理,要是别的方面造假的,是不是也可以引用一下这个称呼呢?

赵某健何许人,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也没必要知道。我先前也不知道,假如不是一条95后的博士获得研究员职称,估计大家都不知道。

前几天,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聘任研究员信息公示,其中有位95后的赵某健引起了网络的关注。按理来说,95后当研究员也不构成新闻要素,因为不到30岁的著名大学教授都有,研究员也就是相当于正高职称。赵某健引发关注的,主要还是因为,他拥有两个博士后、四个博士头衔。这个年纪,这么好的学问,值得别人关注一下,也是正常的。

后来一查,赵某健本科就读于四川传媒学院2013级播音主持专业,四川传媒学院是民办高校,赵子健2017年在该校获得本科毕业文凭。随后的七年,他在多个国家获得多个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具体如下:加图立大学,表演艺术专业,获艺术学哲学博士学位;莱西姆大学,心理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于萨拉戈萨大学正念心理学专业,获正念硕士学位;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专业,获佛学硕士学位;香港浸会大学,中国文学语言及文化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塞万提斯米格尔欧洲大学,心理健康专业/精神病学评估与护理专业,获双硕士学位等。

以上大学中,西方的我不知道,香港的那两所大学我知道,看看他选择的专业,具体的就不用细说了,明眼人估计已经知道真相了。

当年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也写过方鸿渐博士学位的事,时光虽然过去了一百年,现实还是那个样子。方鸿渐开始的时候也怕人问及他的博士学位的来历,可时间长了,被人叫方博士习惯了,他也就自认为是真的方博士了。换句话说,他骗着骗着,自己把自己就给骗了。

赵某健之所以被发现了,那是因为他搞大发了,假如他稍微懂得收敛一点,假如就放1个博士学位出来,再加上所谓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申请个研究员真的不是难事,可偏偏他不懂得含蓄,一下子把家底子亮出来,结果导致狐狸的尾巴很快就露出来了。

这样的事不仅在赵某健身上,在很多人身上,甚至很多行业,都有这样的情况。远的不说,就拿每年都高居赌博榜靠前的中国作家残雪,每年一到诺奖评选前夕,她就成了国内的名人,她说,诺奖评委之一的专家,称呼她为“中国的卡夫卡”,难道专家是说她跟卡夫卡一样,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学历教育?

年前记得她还获得了“美国文学奖”,上网一查,好像就没有“美国文学奖”一说,美国文学最高奖项叫“普利策奖”,就像中国的最高文学奖叫茅盾文学奖,而不是中国文学奖一样。按照通常的认知,头衔越大的,虚假的可能性越大,比如世界华人作家大奖,或者世界华人文学奖之类的,这都是骗子不知道在哪个大西洋群岛国家注册的组织。一个在中国都不知名的作家,都没有称得上是代表作的人,怎么能享誉世界呢?

赵某健的学历事件,估计可以解释残雪在海外的“知名度”。

以前一直觉得西方人或境外比国内人做事靠谱,事实上,哪里的骗子都是一样的,世界上到处都有要钱不要命的人,只要钱到位了,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国内读者都不看或看不懂的东西,怎么国外的读者就能读懂?那是翻译给译错了吗?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句话是真理。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看下赵某健的履历,就能知道事情真相,可世界上就真的那么多糊涂蛋吗?还是因为利益驱使,不愿意去做得罪人的事?就像残雪,有没有可能有些人碍于她哥哥的面子,最后大家相互吹捧一下呢?我觉得完全不排除这个可能。

任何一个专业确实都可以出状元之才,但不可否认的是,状元之才也是有成长轨迹的,成长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假如后天没有一点超常的付出,仅仅靠所谓的天生禀赋就可以成名成家的,这十有八九都是扯淡。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赵某健被人一眼就可以看穿,他为什么不知道收敛一点呢?

答案其实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家自认为有权有势,根本不用收敛,他即便吹牛,也没人敢去质疑他;二是也许他已经收敛了很多,身上不知道还有多少水份呢,这些爆出来的都是已经筛选过的;三是世界上这样的假货太多了,赵子健冒出来也许是偶然的,但是,赵某健之类的有人被曝光那是必然的。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网络,存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