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常常引发人们对于其历史地位的诸多讨论。有人提出清朝避开了所有封建王朝的坑,是封建王朝的巅峰,没有和亲、没有藩乱、没有纳贡、没有党争、没有权宦、没有后宫干政,甚至没有普遍意义上的昏君。
这种观点是否准确呢?让我们以客观的态度来议一议。
一、和亲政策的“消失”这个消失是加引号的。
只不过,相比汉唐和亲,清朝外嫁公主并没有显得那么“不堪”。
至于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在清朝建立之前,满族就与蒙古等族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清朝建立后,这种关系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相比于汉唐和亲的被动、带有明显的求和意味,满蒙联姻是传统的、主动的,相互的,双方处于同等地位,甚至蒙古还是被羁押的一方,满清不仅“下嫁”公主,还娶蒙古族女子为后,清朝历史上就有多位科尔沁皇太后,比如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孝敬成皇后等。
其二、与传统的和亲政策相比,清朝的联姻更具有系统性和战略性。满清不仅仅是将皇室子女嫁给边疆民族首领便一了百了,还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手段,加强与之的联系和融合,最终使之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体系中。
比如,清朝在蒙古实行盟旗制度,设立理藩院专门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同时大力推广喇嘛教,以宗教的力量来稳定边疆。
如此一来,皇室嫁女就不会显得那么功利和突兀,清朝的和亲才被冠以联姻之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和亲政策的“消失”,虽然联姻在形式和目的上与传统的和亲有所不同,但本质上还是通过出嫁公主来加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还是和亲。
据统计,清之一朝共外嫁有400多位格格,为历朝之最,其中真公主有69位,也是历朝之最。包括与吴三桂、林丹汗的和亲,末代甚至与倭国联姻。
二、藩乱割据清朝藩乱割据虽然没有像唐朝那样祸延百年,但是真心是有,三藩之乱打了八年,被占据大半南方,后期更是北洋割据、东南互保。
三、纳贡体系的演变在对外关系上,清朝确实与传统的封建王朝有所不同。
清在建立初期,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统一了全国,并对周边地区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在这种情况下,满清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周边如朝鲜、越南、琉球等,都向之进贡,承认其宗主国地位,但与此同时,满清也会给予这些外藩一定的赏赐,与唐宋的“岁赏”并无不同,多数时候都是“赏”大于“贡”。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崛起和近代国际关系的变化,清朝的纳贡体系逐渐瓦解。在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满清中后期给列强赔款数十年,辛丑条约一年的赔款额就相当于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这才是清与其他王朝最大的不同,再怎么说其他王朝都是纳贡与“内贼”,清却直接予以“外虏”。
宁予外邦,不予家奴,清朝的嘴脸比宋之纳贡还要可恶。
四、党争的存在党争是封建王朝中常见的政治现象,清朝也不例外,而且贯彻始终。
清初,主要是满洲贵族内部的权利之争,最典型的如多尔衮与豪格的争位,康熙时明珠与索额图之间的党争,还有九龙夺嫡时的八爷党、太子党等等。
清末,则是围绕着国家现代化改革展开的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争斗,如洋务派与顽固派,改革派与守旧派,帝党与后党。
四、权宦现象清朝在这方面相对较好,没有出现像魏忠贤那样的权宦。
满清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对宦官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清朝设立了内务府等机构,专门管理宫廷事务,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同时,也严禁宦官干政,对违规的宦官进行严厉的惩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宦官的问题,清朝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宦官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谋取私利、干预朝政的现象。例如,晚清时,李莲英、安德海、小德张等宦官就受到了慈禧的宠信,权倾朝野,胡作非为。
只能说清朝权宦干预朝政的烈度没有唐明那么大。唐明是制度出了问题,满清是人出了问题。
五、后宫干政的争议满清统治者为了防止后宫干政,确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规定后宫不得干政,后妃只能在宫中生活,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加强对皇子的管理,防止与后宫勾结。
然而,这并没有完全杜绝后宫干政的现象。比如,清初的孝庄太后,只是孝庄太贤能,才没有造成不良后果。但清末的慈禧、隆裕、慈安等又把这一切拉到了与其他王朝同一水平线。
六、没有权臣干政?多尔衮、索额图、鳌拜、年羹尧、穆彰阿、袁世凯数不胜数。
七、没有昏君?清代十二帝,确实无一暴君、荒淫之君,但不能说没有昏君。
乾隆迷之自信,当时西方已经发生了工业革命,对大清这个农业国已经完全形成了降维打击,他却还认为大英只配为大清的“朝贡国”。
嘉庆为人忠厚宽和,但做事却软懦无比。嘉庆八年,厨子陈德行刺;十年,无业游民萨米文扛着铁枪直闯神武门;十八年,两百多名天理教徒打到了皇后寝宫;二十年,祭扫东陵,随行的兵部尚书大印被偷;二十四年,一名普通老百姓一直走到内右门,深入大内,才被发现。对于这些腌臜事,嘉庆竟然都未追查出个所以然。
道光生活简朴,却心胸狭窄,毫无主见,众说纷纭时就往往没了主意,谁的声音大就听谁的。
咸丰帝更是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
清朝确实没有一个暴君,荒淫之君,但从乾隆开始,就基本全是庸君、昏君,他们虽然私德良好,但却一个个不敢承担任何风险,在千年不遇之大变局前,最关键的不是勤奋,也不是仁爱,更不是节俭,而是眼光、观念和勇气。
八、武德充沛?康熙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乾隆平定准格尔,反击廓尔喀,十全武功虽然有水分,但也有干货。
清朝确实是大一统封建王朝中疆域最辽阔的,东北是他带来的嫁妆,新疆、西藏这些边地都实现了实控,大清的国境线在葱岭,在喜马拉雅山,小明的国境线在大同、在北京居庸关。清之一代基本没有北方游牧民族寇边。
但我们依然不能释怀——
清中期是没有蒙古小王子,但是来了沙俄寇边,而且不仅仅是寇边,还割走了几百万平方公里,从东北割到西北,要不是列强掣肘,辛丑年之后,内东北也要被沙俄从实际占领变成永久占领了。
清末更是满目疮痍,长城以内尽是列国驻军,内河航道,英日军舰自由横行,弱宋也没有这么挫吧?
宋武功是不行,但至少文明还是被异族仰视的,满清被全世界鄙视,沦为鄙视链的最底端,不仅英法这种“发达”国家,也包括沙俄这种君主集权的农奴制国家,甚至包括尼泊尔、缅甸、越南、朝鲜、刚果、智利这样的撮尔小国,也瞧不起我大清,日本自不用说,做了快两千多年的小弟也在清末雄起了一把。
九、封建王朝巅峰?在很多方面,清朝确实是巅峰。
比如封建礼教。男尊女卑、裹小脚,清朝是巅峰。明只是缠足,现今墓葬出土还没有发现清朝的那种小脚(清是断骨)。
比如等级制度,下跪叩头,称奴才,清朝是巅峰。唐以前,臣子能与君王同坐,宋时才撤了座位,清除了皇权专制,还有八旗奴隶主制度。
比如八股取士,清朝是巅峰。明朝考生除了四书五经还可以诸子百家甚至佛道经典问答,甚至可以议论朝政。清考生却只能在朱熹注的四书五经内答题,还必须是皇帝钦定的那几本。
这导致中华读书人大都成了没用的腐儒,所谓:“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
比如,文字狱清朝是巅峰,所谓雍正无头,清风不识字。
比如,闭关锁国,清朝是巅峰。明朝是禁海,但却有郑和七下西洋,清却要靠洋人来“开关”,而且还是两次。
比如,滞塞民智,清朝是巅峰。晚明已经出现了许多思想流派,甚至出现了与程朱理学对立的阳明心学、实学,后来均流传日本启蒙了明治维新。
清朝却再次回到滞塞民智的老路,而且远比明朝变态。顺治明令关闭民办书院,康熙禁止传教士教授科技知识,告诫皇子“勿为汉蒙所学”。清朝只有一位光绪帝曾主动想过开启民智,但他却是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与其说清朝是封建王朝的巅峰,还不如说它集所有封建糟粕之大成。
而之所以,清朝给人以封建王朝巅峰的感觉,只是因为满清的统治者只管坐稳江山,维稳做得第一。
汉初有吕后专权,中有王莽篡政,后又有宦官外戚之祸,汉末更是天下大乱,流寇四起,豪强割据,征战不休。
唐代则有武后篡权、安史之乱、藩镇之乱、黄巢之乱,而且后来也重蹈宦官之祸的覆辙。
汉朝稳定期,包括文景之治、汉武中兴、明章之治,即便算上汉武帝在位的54年(汉武盛世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一共181年稳定期,仅占大汉422年江山的43%。
唐朝稳定期,包括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即便算上维系国运不衰的高宗、则天时代40年,也仅有93年,占大唐289年江山的32%。
而清朝只一个“康雍乾盛世”,就达130余年,占大清276年国祚的47%。
清朝基本上扛过去了除新时代不可避免的潮流外一切可能直接导致王朝灭亡的因素。藩乱、权臣、外戚、君主素质基本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大家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