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500字。
我们熟知的那些大诗人大词人,他们的人生几乎都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也许,正是因为人生悲剧造就了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
所以,不管是时代成就了他们,还是他们成就了时代。对于今天的我们,那都是无比幸运的财富
杜甫当然也是他们中最耀眼的一颗星。
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杜甫从生到死一直都是过着悲苦凄惨的生活,就像他诗中那些穷苦百姓一样,那就大错特错了。
杜甫也有着富足的少年,轻狂的青年,和我们熟知的仓惶的中年,凄凉的晚年,用他自己四首登临诗,就能纵穿一生。
人生无常,但那个从小烙印在心中的伟大志向至死从未改变!
一、“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万丈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五岁的杜甫北游齐赵,尽管第一次进士考试落第,但年少的杜甫根本不在意,继续他“裘马颇清狂”的游历生活。
这一日游历到东岳泰山脚下,望着绵延千里,兀立齐鲁的泰山,诗人壮怀激烈,写下了这篇气势恢宏的《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借泰山之磅礴,写自己志向之远大。青年时代的杜甫豪情万丈,傲视一切。卓然独立,兼济天下。
图1 一览众山小
二、“日暮聊为梁甫吟”的雄心抱负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杜甫已经五十四岁。
这一年的杜甫经历了十年长安的落魄,五年战乱的生死流离,从长安一直辗转到成都,在“天府之国”四川也已经过了将近五年起起伏伏的生活。
这一段时间里,唐王朝经历了从盛转衰的过程。先是“安史之乱”的巨大动荡,“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马上又是吐蕃之乱,朝廷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内外交困、灾患重重,日益衰败。
这一年早春,诗人登上玉垒山,仰观浮云,俯瞰锦江,激情澎湃,写下这篇雄浑远大的《登楼》。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楼》感伤时事,虽有无边春色,但又感慨万方多难,表达了自己想要效仿当年诸葛亮,辅佐朝廷,澄清天下的雄心壮志。
图2 锦江春色来天地
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志难酬公元767年(大历二年),杜甫已经五十六岁。
离开生活了将近十年的成都,一转眼在夔州已经住了三年。
这一年深秋重阳节,多灾多难的杜甫拖着病体登上高处,遥望眼前的崇山大江,关山锁钥,黑山碧水,满目萧杀。此时吐蕃之乱犹在,国家仍然多灾多难,当此之际,杜甫挥笔写下千古绝唱《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高浑一气,古今独步”,乃是古今七律第一。
深秋肃杀的夔州渡口,除了感受到作者人生悲苦之外,更多的是感受到国难之秋,壮志难酬的感怀。
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给人以俯观众生的悲壮,悲悯世人的情怀和悲愤之后的壮怀激烈。
图3 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凭轩涕泗流”的满怀凄伤公元768年(大历三年),已经五十八岁高龄的杜甫思乡心切,乘舟离开夔州,到年底辗转来到了岳阳。
泊舟洞庭湖,终于登上了心仪已久的岳阳楼,此时距离他生命结束,只剩下了一年。
远眺磅礴壮阔的洞庭湖,想起自己一生,眼睁睁看着国家纷乱而一事无成,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生命即将终结,这个时候,人生凄凉涌上心头,不禁写下这首千古名篇《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感慨道:“岳阳城赋咏多矣,须推此篇独步,非孟浩然辈所及。”(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已经深感生命即将终结的杜甫,登上心仪的岳阳楼,远眺洞庭湖,气象开阖,感慨一生,老泪纵横,无限凄楚。
这不仅是杜甫一个人的凄凉,是那个唐王朝盛极必衰的凄凉。
是一个时代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