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目标下,地产、通胀如何左右经济走向?

围炉话今朝 2025-01-21 02:50:47

在当前的经济大棋局中,诸多因素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地产投资增速与整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微妙关系,成为了经济调控者们关注的焦点。稳定的经济态势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当面临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严峻形势时,为了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对冲手段。

01

在众多选项中,制造业投资由于产能过剩问题,难以担当此重任,现有的机房、机床等设备已然大量闲置,如果继续盲目投资扩产,不仅无法带动经济增长,反而可能加剧产能过剩的困境。因此,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到了基建领域,特别是智能基建。

为了推动基建项目的顺利开展,政策层面的调整势在必行,其中,放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限制成为关键一环,这意味着对地方政府债务需要有更多的容忍度。去年,中央提前下发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为基建注入强大的资金动力,通过大规模的基建投资来对冲地产投资下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系列举措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充分展现了宏观经济调控的战略眼光与务实操作。

02

说完基建,让我们将目光转向通胀这一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通胀水平通常通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与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来衡量。根据2024年12月份发布的数据,PPI同比下降2.3%,这表明生产端正面临着通缩的压力,即生产者所面临的物价指数处于下降状态。而CPI同比上涨 0.1%,意味着消费者所感受到的通胀水平在上升。乍一看,这似乎呈现出一种通胀背离的现象:生产者感到物价在降,而消费者却觉得物价在涨。

然而,深入剖析CPI的构成,我们会发现其中另有乾坤。2024年1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持平,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12.5%,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正所谓 “二师兄” 最近有点 “飘”,2024年全国生猪出栏70,256万头,同比下降3.3%;年末生猪存栏42,743万头,同比下降1.6%,猪肉产量5706万吨,下降1.5%。

面对如此情况,我们不禁要思考:在两会设定的2024年CPI目标为3%的情况下,猪价未来还将如何发展?同时,央行的重要职责之一是稳定物价,当CPI逼近国务院给定的目标时,货币政策又该如何抉择?是否应该因为CPI的上升而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呢?

03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一组数据。有一张图展示了深色线代表的中国生猪出栏量与浅色线代表的中国猪肉价格同比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生猪出栏量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猪肉的产量增长率,因为生猪被宰掉后就变成了猪肉。通过观察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呈现出高度的负相关关系。当生猪供给,也就是猪肉供给较多的时候,猪价往往比较低;而当生猪供给较少的时候,猪价则会显著升高。这充分说明,中国的猪价波动主要是由生猪供给变化所引致的,即供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猪价走势。

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看到猪价上涨引发CPI明显上行时,货币政策的操作就需要谨慎权衡。货币政策主要是用于调控总需求的,通过紧缩货币,让人们手中的钱变少,从而减少对各类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达到抑制需求的目的。然而,猪价上涨的根源在于供给不足,而非需求过剩。试图通过紧缩货币来增加生猪供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违背经济规律的。货币政策在面对这种由供给因素主导的价格波动时,需要寻找更为精准的应对策略,而不是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紧缩措施。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无论是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带来的挑战,还是通胀中猪价引发的CPI波动,都考验着经济调控者的智慧与能力。基建投资虽能对冲地产下行,却也需警惕地方债务风险;货币政策面对供给主导的物价波动,更要精准施策。

在未来,我们必须持续关注经济数据的动态变化,灵活运用财政、货币等多种政策工具,寻求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充分等多目标之间的平衡,以稳健的经济发展为社会稳定与人民幸福筑牢坚实根基,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文本来源@徐高的视频内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