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17岁中专女生姜萍,自从拿到阿里数赛预赛12名成绩后,网上的讨论一直不断。但是,舆论似乎已经走偏了方向,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开始质疑、造谣、挖料、八卦,不只在一个平台,在全网多个平台发酵。
决赛之后,消停了几天,但涟水教体局的回应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姜萍再度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姜萍也会上网,她只有17岁,面对这一波波突如其来的、如洪水猛兽般的评价,她该如何应对?成人的世界是否该还孩子一片纯净的天空?
有人说,质疑姜萍事件,不是针对姜萍,而是出于对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的愤恨,和对诚信、公平、正义的向往。
那看看质疑的对象,提出的疑问,是真的想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还是打着质疑的幌子在实施网暴呢?是真的想还原一个事实真相,还是怀着吃瓜的心态猎奇娱乐呢?
看第一个回复,姜萍的月考成绩,数学83。质疑姜萍的网友开始狂欢,肯定地表示就凭这么差的月考成绩,就不能在阿里数赛中取得93的高分。
一次成绩又能说明什么呢?月考和竞赛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咱不说华罗庚,年代、学习状况不同,就说说普通人的情况。
以我个人举例吧,在高中时数学基本都是130以上,但是高二下学期鬼使神差考了69分,当时考试的时候就感觉大脑短路,认为题目都是错的,拒绝去证明,基本交了白卷。但是,也不影响我高考130以上啊。
儿子的初中同学,一直是年级第一,学习也是出奇的认真仔细。初二会考地理、生物,还选考英语,但是平时难么优秀的他,只有一科是A,英语才考了C,简直让人跌破眼镜。不过,到初三正式中考,仍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最好的重点高中。
月考都是基础知识,相对于竞赛肯定简单,理论上来说难题都会,简单题还不是满分。实际上,会做难题,不一定会做简单题。就像大学毕业生,去做小学的题目却不会做,小学要求直接列式计算,大学生却总想用方程。
不知道你有没接触过一些高中生,平时考练都非常难,会做,但是遇到简单题,反而考不好,有的是眼高手低,有的是想用复杂的方法证明简单的题,思路走偏,反而做错。
所以,一次月考成绩无法证明姜萍的数学水平,也无法推测竞赛成绩好坏。
看第二个回复,竞赛问题向达摩院核实竞赛解释权在阿里达摩院,他们拍了视频、公布了成绩,就证明他们对姜萍的成绩确信无疑。要不是他们公开发布视频,特意注明中专、17岁女孩、数学天才等字眼,引起公众关注,大家也不会认识姜萍。
姜萍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利益,她不能凭借这次比赛被心仪的大学录取,最好的出路就是老老实实地考常熟理工,然后研究生向浙江大学发起冲刺。至于能不能考上,以后的路走的是否顺利,全靠她个人的努力,没有破格这一说。竞赛出名,和她升学没有半毛钱关系。
姜萍个人也没有开通什么账号,没有趁机捞金,也没有侵犯他人的利益。
获利的反倒是阿里达摩院,知名度更高了。原本是比较小众的竞赛让更多人熟知,以后参加的人数会更多,更容易找到数学有天分的人。
在家长圈,还是更认可教育部的白名单竞赛,因为和升学有关联。这波宣传后,家长可能也会对阿里竞赛充满兴趣,至少还想参加这个竞赛,不会轻易阻止。
竞赛试卷都在阿里达摩院,是真是假,他们才最有资格来评判,来向公众说明。
所以,为啥质疑17岁孩子,不去针对竞赛主办方呢?他们的回应不是更有说服力?
看第三个回复,姜萍预赛使用的电脑是借的有人说,姜萍平时都没有电脑,借个电脑就能直接上手答题?
自己没有电脑,学校也有机房啊,想参加比赛,肯定会克服很多困难,在机房练手难道不行吗?
借电脑比赛,难道就意味着直到比赛那天才用一次电脑吗?就不能借用很长时间,用来熟悉各种软件了?
再说了,数学那么多公式、证明,写在纸上比在电脑上速度更快,没有电脑,也不耽误人家自学数学。
所以,这也不是质疑姜萍的理由。
看第四个回复,学校对涉嫌个人隐私的零食等问题不清楚质疑成绩真假,和零食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有网友问:教师王闰秋是否向姜萍同学赠送过零食?
这是哪门子想法,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是有罪的。
不知道由谁率先发起,居然造谣师生关系问题,还有人给他们起外号,这就严重涉险人身攻击了。合理的质疑尚可理解,但要遵守起码的文明底线。没有事实依据,就把脏水泼到人家身上,是什么心态?
真的是污名化,越说越离谱。
看到李玫瑾老师的感慨,不知道是不是针对姜萍事件,但是说的很有道理。
她说:哪怕是令人欣喜、敬佩的事,总见一些人在网上毫无保留地表达嫉妒、猜忌、恶意中伤。他们到哪儿都能起着搅乱事实、颠倒是非的作用。对与他无关、无害的人充满攻击和伤害性,至少人让人被恶心一下,似乎不经意飞进心里的一个苍蝇。
所以,这些不靠谱的质疑,是真的在为学术公正讨公道,还是别有用心呢!
写在最后:姜萍事件本应该是带给人正能量的事情,不管身处何境,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坚持着自己的热爱,努力不放弃。
至少给了我很高的情绪价值,让我正确对待孩子的天赋,不要因为家长的视而不见,影响孩子的发展,而要给孩子提供机会和支持,让孩子有施展自己的舞台,而不一定非要去卷、区去挤独木桥。
没想到,事情的发展越来越像一场闹剧!
都是成人,该消停了吧,让17岁的孩子回归平静的生活。如果实在是想知道什么真相,就请再多一点耐心,等待决赛结果。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