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人生安全的五个道理!看懂《第二十条》,人生少踩大坑!

三分钟看大片 2024-02-11 23:38:10

正在热播的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毫不意外地爆了。

有观众评:“金句频出”。

也有人说,“嬉笑怒骂聚焦公正!真的很好看”。

还有人表白:“这是春节档个人最喜欢的电影”!

无论哪种口径,全是夸张艺谋导演和《第二十条》的。

《第二十条》既讲法律法规,也讲家长里短;既讲检察官的工作生活,也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件。

在电影层面来说,张艺谋很好将剧情的可看性和普法结合到了一起,看完电影的观众,在感受到春节热闹氛围的同时,也真正学到了关于《刑法》“第二十条”的知识,一举两得。

不过,认真二刷完《第二十条》,我发现,这部电影教给我们的,其实很多。如今关于“见义勇为”和“互殴”的话题特别热,尤其是互殴往往来的猝不及防。

下面,我结合《第二十条》剧情,列一下五个避免“互殴”不惹事不怕事的知识点。

这5条最朴素的方式方法,都是电影里通过超有料的情节和对话反应出来的,主打的就是实用性极强。

第一个,冲动是魔鬼。

这是韩明夫妇在劝导公交车司机张贵生的时候,用到的话。

虽然这句话我们听到过很多次,但实际上,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很难控制情绪,很多犯罪行为,都是一时冲动发生的。

电影中,因为冲动而造成悲剧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遇到事情,沉稳冷静是第一原则,就跟韩明说的那样,“理性平和”是关键。

即便遇到棘手的,紧急的,人命关天的事情,也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防止因为情绪激动,做出错误的决定,抱憾终身。

第二个,遇到纠纷留好证据是关键。

片中,韩明(雷佳音 饰)的儿子韩雨辰见义勇为,为了救下被霸凌的同学,反而自己被诬陷,被立案审查。

其实,当时韩雨辰热血上头,情绪激动,很快去救同学了,忽略了先保护自己的原则。假如以后我们遇到此类事情,建议大家要在第一时间,留好视频证据。

现在人手一台手机,如果韩雨辰在对方霸凌同学的时候,能用自己的手机拍下一段影像,然后再去见义勇为,最后也不至于闹到百口莫辩的程度。

有时候,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自己掌握事情的走向,见义勇为可以,但一定要在保护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切记。

第三个,能跑就跑,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才是王道。

第一次是见义勇为没法跑,第二次性质不同了,是被当街报复,这跑就对了!

张科叫来四个混混把韩雨辰打了一顿。打完后,因为没有张科指使的证据,韩雨辰也是只受了轻微伤所以无法报案,相当于吃了哑巴亏。

实际上,在遭受围殴或殴打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韩明说的逃跑。这样既可以避免自己受到进一步的人身伤害,还能有效报警,以最快的速度处理这件事。

如果跑不了,那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重要部位,同时记住殴打者的一些特征,比如样貌、身形等等,方便之后协助警察寻找打人者。

还有,遇到这种情况,最好不要反击,因为反击可能被定性互殴,也可能对自己的人身造成更严重的威胁。

如果一定要反击,也要确信自己是在保护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进行。

第四个,沟通最重要。

跑也没跑了,进派出所了,下面就面临一个关键的环节。

调解阶段太关键了,电影里韩明与老婆与张科的父亲(张译 饰)的首次调解,完全是反面范例,话赶话没好话。

为了一句“一厘米”,张主任嘴都气歪了。

调解现场本就双方剑拔弩张的,这很正常,但最大的原则还是解决事情,一次良好的沟通真的很重要。

第五个,相信法律,托关系走后门往往会更复杂。

如果调解失败了,立案了,走司法程序,怎么办?

片中,韩明和老婆为了让校领导撤案,想尽了办法,又是给校领导送礼,又是托关系走后门帮忙,结果越来越糟。

找自己的大舅子,没想到大舅子嘴上大包大揽,实际上什么事情都不干,导致最后浪费了时间。

找张主任的外甥帮忙,没想到攒局到一起,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冲突。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就四个字:相信法律!

总之,万事莫慌张,保护好自己。世界很安全,又很危险,防患于未然,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1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