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和秦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崛起

鹄辰 2024-07-19 23:42:36

继位之后,秦孝公矢志为国家树立威望,以遵循穆公霸权之路为不懈追求。他关注民生,广纳人才,并颁布贤者求访任命。在世间流传的求贤令中,格外瞩目商鞅的名字。商鞅是卫国人,他以极其出色的霸道之术吸引了孝公的注意。在孝公全力支持之下,秦国进行了声名卓著的“商鞅

变法”。此次改革,深刻地体现了吴起“先戒为宝”的思想重要性。

商鞅变法前,秦国实力相对较弱,军事实力与东方六国相比相形见绌,甚至被视作戎狄之国,排除在诸侯会盟之外。面对愈发严峻的竞争环境,秦孝公深感危机重重。商鞅凭借其独到的霸道策略引起了孝公的高度重视,孝公坚定地选择相信商鞅,全力支持他对秦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在政治层面,商鞅推行郡县制,制定严明律令,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统一税收和度量衡,并禁止私人斗殴;在经济层面,商鞅注重农业,鼓励耕战,设立二十等爵制度,激励百姓通过缴纳粮食或建立军功获取爵位,从而提升军人和农民的社会地位,激发他们的生产和战斗热情。

经过两次深入的变法,秦国摒弃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建立了更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度。特别是奖励耕战的政策,使得秦国国力和军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公元前342年,秦孝公派遣太子嬴驷作为使者,带领西戎九十二国朝拜周显王,展示了秦国在西方的霸主地位。在此基础上,秦国开始了东出争霸的宏伟计划。河西之地对于秦、魏两国而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魏国若能控制河西之地,将有可能进一步攻打秦国,甚至灭亡秦国。因此,收复被魏国侵占的河西之地,成为了秦孝公及其祖先的夙愿。

秦孝公八年(前354年),秦国趁魏国进攻赵国之际,派出军队突袭魏国,攻克元里(今陕西澄城),占领少梁。秦孝公九年(前353年),齐国、魏国爆发“桂陵之战”,魏军惨败,士气受挫。秦国抓住这个机会,秦孝公十年(前352年),任命商鞅担任大良造,率军直捣魏国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成功占领该地。

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魏惠王不得不下令在固阳(今陕西延安)以东修筑长城,试图阻止秦军继续东进。然而,这一切努力终究无济于事,秦军的东进之势无法阻挡。

公元前351年,商鞅领兵攻占固阳,此役使秦国顺利吞下上党郡这块重要的战略要地。尽管如此,魏国实力强劲,在与列国缔结同盟后迅速展开反扑,成功收复旧都安邑,并对固阳形成合围之势。无奈之下,秦孝公只好在彤地(今陕西华县)与魏惠王举行和平会谈。

公元前341年,魏国在马陵一役中遭到齐国重创,庞涓所率的魏军主力遭田忌和孙膑设伏,全军覆没,太子申被俘,庞涓自杀身亡。此战使得魏国元气大伤,逐渐走向衰弱。此时的秦国,经过两次改革,国力蒸蒸日上。秦孝公抓住时机,命商鞅挥师攻打魏国河西地区,魏军大败,主帅公子卬被俘。魏国只得割让部分河西领土以求和。

公元前338年,秦军再度进击魏国,在岸门(今山西河津)展开激战,魏军再败,主将魏错被俘。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任命公孙衍为主将,攻取魏国上郡军事重镇雕阴(今陕西甘泉)。面对秦军的猛烈攻击,魏国防守河西的名将龙贾坚守两年多,最终全军覆没,龙贾被俘。次年,魏国迫于秦国的强大武力,将河西之地尽数归还秦国。至此,秦国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也为日后的东征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