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与王震以兄弟相称,彭老总很生气,刘伯承劝他:别管他们啦

漫步史书 2024-08-30 16:29:08

1969年4月1日九大会议上,经毛主席点名,徐海东不仅出席了会议,还被选入了主席团成员。

那时徐海东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不仅需要坐着轮椅,还要时时刻刻准备一个大的氧气包,后来大会举行投票选举,徐海东因为行动不便,十分困难。

也就是在这时,徐海东一眼看到了旁边的王震,特意让人把他请了过来,还郑重其事的敬了个礼:

“王老弟,我非常信任你,因我病重不能走动,请您代我投票!”

王震一听,连忙鞠了一躬:

“徐大哥,我一定照办。”

王震代替徐海东,投下了庄严的一票。

王震与徐海东交情颇深,但其实早年革命时期,两人交集并不多,真正让两人产生联系,还是长征结束到陕北以后得事儿。

1936年10月,徐海东奉命率领红十五军团去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他首先见到的就是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

徐海东、王震两人一见面,便热情的拥抱在一起,他们两人都是性格豪爽之人,所以见面后也没扭捏,各自聊起了过往的革命经历,彼此都对对方钦佩不已。

从这一面以后,徐海东与王震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徐海东本身年长几岁,所以王震干脆称呼他为“徐大哥”,徐海东就称王震为“王老弟”。

以后几十年,两人的称呼都没有变化。

有意思的是,当时彭老总听到两人互相“大哥”、“老弟”的称呼很不高兴:

“我们是革命队伍,称什么兄,道什么弟?”

按说彭老总的批评也不算错,当时红军队伍非常讲究官兵一致,待遇平等,为此还特意改了称呼,把伙夫改称炊事员、马夫改称饲养员,与司令员一样,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革命队伍里的同志都是平等的关系。

就在这个时候,刘伯承站出来劝彭老总不要管这些,还幽默的说:

“我们两人不可以,他们二人却都是工人出身,可以称兄道弟。”

原来当年,徐海东革命前当过窑工,王震在粤汉铁路上当过机车上的铲煤工人。

大概也是因为有着相似的过往,加上性格投缘,他们彼此都很信任彼此。

不过,在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徐海东因为身体原因常年休养,王震也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忙碌,所以两人见面的机会不多。

1947年9月,考虑到徐海东病情原因,组织上将他搬迁到了刚解放的大连,当时徐海东的肺已经大部分失去功能,以至于连治疗的苏联专家也很感慨。

徐海东在大连一住就是很多年。

1956年,王震听说徐海东在大连休养,专程从北京赴大连探望,当听说王震要来,徐海东激动的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王震到大连以后,当地党政军领导干部想请他视察工作,但都被王震谢绝:

“我这次来大连,一不视察军队,二不检查地方工作,我是来看望徐大哥的。”

一见面,王震与徐海东仍然如当初见面时一样,热情的拥抱在一起,两人兴奋的谈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还一起合影,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徐海东的身体状况一直很不好,差不多从1940年以后就进入休养状态,纵观他的革命生涯,特别是1940年年以后,都是辗转各地休养。

对于一员猛将而言,这样长期的休养生涯是他最不能忍受的。

对徐海东的情况,毛主席心知肚明,但考虑他的身体状况,毛主席曾特别批示“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可徐海东自己坐不住,他辗转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疗养期间,就多次对前来探望他的战友说:

“我要安心养病,争取早日恢复健康,为党工作......”

从告别一线后,徐海东就一直没有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到大连休养,一直也没放弃要再出山工作,但毛主席接到他的信后,还在百忙之中专程回了一封信。

海东同志:七月十七日来信收到。病有起色,甚慰。我们大家都系念你,希望你安心静养,以求痊愈,此复,顺祝愉快。毛泽东 1950年8月2日

1956年9月,徐海东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八大以后,他回到了北京,在身体尚能支持的情况下,主持并参与了红二十五军军史的工作,并特别嘱咐编写委员会:

”一定要写党、写人民、写集体,不要突出个人。“

徐海东常年病重,但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都对他的病情十分挂念。

1960年,毛主席到广州冬休,和徐海东一家比邻而居,考虑到徐海东的病情,毛主席每次出门都要嘱咐司机,车开出去以后要从上坡下滑一段在打火:

“海东同志住隔壁。他是病人,不要吵他!”

1964年10月,徐海东当选为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后来在那个特殊年代,徐海东也不幸受到了影响,使得他本就不好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

王震有一次气鼓鼓的摔掉挂在身上的“黑牌子”,到徐海东家探望,徐海东当面盛赞他:

“王老弟,你砸得好!我们对党对人民问心无愧,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顶得住。”

尽管艰难,但徐海东还是想方设法安慰王震,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徐海东刚安慰完王震,自己马上又遭到厄运。

1967年,武汉“七二〇事件”发生后,徐海东遭到莫名针对,他本就性如烈火,此次遭到无妄之灾,情绪上更加激愤,还专门去找王震诉苦。

这次王震反过来安慰徐海东,这才让徐海东稳定下来情绪:

“你要多加保重身体,相信问题一定会搞清楚的。”

当时王震虽然也处境艰难,但还是专门嘱咐了徐海东的儿子徐文伯:

“你爸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其他地方都不要去了,我不怕被牵连,徐大哥的事我要管到底。”

可随着时间推移,徐海东的处境愈发艰难,那时他本就病重,各种病症不断折磨着他,但所需的药品和氧气也被人恶意掐断,后来更是连冬天用的暖气也停了,也因为如此,徐海东呼吸愈发困难困难,嘴唇和指甲都发了紫色,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关键时候,是徐文伯冒着风险去找了王震,王震那时日子虽然也不好过,但是一听“徐大哥”情况,还是忍不住发脾气:

“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毛主席不是说过,徐海东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为什么要砍掉这面旗帜啊!”

王震把徐海东的情况报告了周总理,请周总理设法就徐海东的生命,后来是周总理拍板,徐海东所需的药品和氧气才又被送到家里。

尽管“九大”以后,徐海东重新当选中央委员,但他的处境并没有改善多少。

不久之后,根据“一号命令”,徐海东被疏散到了河南郑州,并要求他们限期搬离北京,当时徐海东身体情况已经很不乐观,其实并不适合历来北京,加上徐海东本身就是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兵,作为一代战将,战争来临时反而要他离开,他没办法接受。

不过,对于组织上的命令,徐海东执行从来不打折扣,他最终还是同意拖着病体到郑州。

第二天,同样接到“疏散”命令的王震专程来找徐海东告别,当时两人心里都很难过,却不得不分开。

王震愤愤的说:

“我们都是工人阶级出身,是拥护毛主席的。”

徐海东也点点头:

“你说得对,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推门!”

“我们什么都不要了,只要‘同志’两个字。”王震紧紧地握着徐海东的手,落下泪来:

“这次分开,恐怕难相见了。徐大哥,我是不会忘记你的。要是我先死,你从报纸上看到我名下有‘同志’两字,我就……”

徐海东从来没有见过王震落泪,同样他也意识到,只怕此次分别,两人今后绝难在见面,不由得又愁容满面。

很遗憾的是,徐海东到了郑州以后,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不仅仅是医疗用品很缺乏,有时就连生活物资也不够,当时徐文伯冒着风险,给在江西红星垦殖农场的王震写了一封信。

王震收到信以后,心里也很焦急,他千方百计的收集了一些药品,想给徐海东送去,但遗憾的是,这些急救用的医药品自始至终都没被送到徐海东身边。

也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徐海东的身体每况愈下。

在弥留之际,徐海东嘱咐儿子徐文伯:

“我死以后不要通知我的那些老战友,但是一定要告诉王震。”

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病逝于郑州,终年70岁。

徐文伯依照父亲的嘱托,给在江西的王震拍了一封电报过去,王震听说消息后,心里十分悲痛,一连几天都吃不下饭,后来他亲自拟写了一封几百字的唁电,但这份电文却被河南军区给退了回去。

1979年1月25日,党中央为徐海东彻底平反昭雪,后来在北京政协礼堂为他举行追悼会,王震出席了老友的追悼会,并在追悼会后对老友的家属说:

“海东大哥是我当之无愧的老大哥,要不是林彪等一伙残酷迫害,决不会这么早离开我们,他要是看到现在这样的结局,多么高兴啊!我永远忘不了大哥,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历史功勋永放光辉,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1 阅读: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