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正德初年最大的政治斗争,便是以内阁首辅刘健为首的文官集团,和以刘瑾为首的后宫“八虎”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非常的激烈,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政治斗争,成为明武宗朱厚照和文官集团冲突和决裂的开始。在这场斗争之初,以刘健、谢迁、韩文为首的文官集团纷纷上书要求处死刘瑾等“八虎”,给朱厚照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压力。朱厚照则不愿处死刘瑾等人,多次派司礼监太监陈宽、李荣等与刘健内阁沟通,想要免除刘瑾等人的死罪,贬官遣送南京,但都被刘健等人严词拒绝,这也内阁和皇帝的矛盾处于了激化的边沿。
从后世的角度看这次政治斗争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双方处于你死我活的状态,谁都不会放过对方。后来刘瑾当权,处死和贬谪了大量的文官大臣,因此认为刘健等人对刘瑾发起的攻击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从史料上分析,却发现事实并非后世教科书讲的那样。在这轮政治斗争开始之前,刘瑾和内阁并没有那么大的矛盾冲突。刘瑾不但没有到权倾朝野的程度,就连在后宫都不太说得上话,只是朱厚照的玩伴而已。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没有任何权势的刘瑾等人,刘健内阁为何这么忌惮,且急于处死对方,连朱厚照的面子都不给?
是刘瑾等八虎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或者是抢夺了文官集团的利益?从史书上看这种事情当时并没有发生,刘瑾等八虎还只是不掌握朝廷大权的普通太监而已。刘瑾真正侵犯文官集团,很犯下滔天罪行,都是在刘健内阁倒台之后的事情。对于还没有发生的事,刘健却如此急于处死对方,这就显得非常不合理了。对于无冤无仇,甚至是没见过几面的两人,怎么会有如此大的仇恨,非得置对方于死地?从各方面的史料分析,刘健如此操作的动机来源并不是在刘瑾或朱厚照身上,而是吸取了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初年的教训。
从明朝历史上看,刘瑾是明朝宦官专权的代表人物。他在明武宗正德初年把持朝政,垄断朝廷大权,被认为是明史上四大权宦之一。他在当时的权力极大,与外朝的大学士焦芳结成政治同盟,打击排挤了文官集团,给明朝国家和朝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是明朝奸臣中的代表。他的崛起和独霸朝政,被认为是明武宗朱厚照纵容的结果,也称为朱厚照的黑历史之一。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正德初年的刘瑾并没有后来那么大的权力,只是朱厚照的玩伴而已。他从小被太监刘顺收养,后来因犯罪被赦免后排到朱厚照的东宫当值。
在明朝宫廷中,太监官署独立存在,不在朝廷体系中,只对皇帝本人负责。在所有的太监官署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掌管宫廷宿卫的是御马监,负责宫廷后勤需求的是内官监。这三个官署的权力最大,因此皇帝宠信的太监往往是出自于这三个部分。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宠信的王振、明宪宗朱见深宠信的汪直、明孝宗朱祐樘宠信的李广,都是出自这三个部门。但刘瑾并不是如此,他在真正掌握大权之前与这个三个部门没有任何关系。他在东宫当值也只是负责朱厚照的生活,朱厚照喜欢骑射打猎,他就陪着当玩伴,仅此而已。
朱厚照即位后,他才开始照顾自己身边的太监,将常常陪着他玩耍的刘瑾等人分配到了后宫太监的各个官署。即便如此,刘瑾也没有捞到司礼监这样的权威部门的职务,而是被派到钟鼓司管事。钟鼓司在明朝宫廷的地位不高,是掌管钟鼓乐队和杂耍庆典的部门。这个部门只是为了皇帝生活服务,与朝廷内阁的各机构没什么来往,更不要说插手干预政务了。可以说在当时的朱厚照身边的八虎中,刘瑾的地位也算不得最高,比起进入了御马监的张永、提督西厂的谷大用、执掌东厂的马永成都远远的不如。
可是刘瑾还是被内阁首辅刘健猜忌了,不但内阁大臣们纷纷上书弹劾要求诛杀,而且以户部尚书韩文为代表的六部官员们也纷纷上书表示支持。如此多的大臣上书要求对几个太监喊打喊杀,而这几个太监只是朱厚照的玩伴,刚上任连椅子都没坐热,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从当时朝廷的政治格局来看,对刘健内阁威胁最大的并不是刘健等八虎,而是以焦芳为代表的六部大臣。刘健等人不去压制官僚集团内部的挑战者,却拿刘健等人说事,完全是本末倒置的。按照很多史书的说法,是刘瑾等人带坏了朱厚照,让朱厚照迷上了骑射打猎,所以他就应该被处死。
但是从史书上看,实际上在刘瑾等人进入东宫之前,朱厚照就已经沉迷打猎了,而且多次给负责东宫教育的师傅发生冲突。朱厚照直到即位也没有读完《论语》和《尚书》,就是因为长期沉迷打猎,而朱祐樘又对其非常纵容,所以才学业上没有进展。刘瑾等人进入东宫,只是负责照顾朱厚照,顺便担任书童和玩伴,并没有主导权,怎么能说朱厚照是刘瑾等人带坏的呢?史书上的这种说法是典型的倒果为因,把事情的主次都搞颠倒了。如果朱厚照像朱祐樘那样喜欢读书学习,刘瑾这样的太监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刘健等人弹劾刘瑾八虎,其根本原因并不在所谓的把朱厚照带坏了,而是有着其它的政治意图。当时刘瑾等人罪状不显,刘健却不给朱厚照面子,坚持要将刘瑾等人处死,实在是非常过分。为此他不但让内阁大学士上书,而且还联合了户部尚书韩文等人,发起了遍及整个朝廷的政治攻势。如此大的政治攻势,在明朝数百年历史中也是不多见的,而且每一次都会引发朝廷天翻地覆的巨变。几个刚刚出头的小太监,怎么当得起这么大规模的政治攻击?从刘健崛起的过程来看,可以发现他的忌惮是什么。
刘健是明孝宗朱祐樘的老师,从朱祐樘登基即位开始,他就进入了内阁,而且在内阁一干就是近二十年。他的崛起实际上是与朱祐樘的政治利益息息相关的,也是朱祐樘掌控朝廷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前文讲过,朱祐樘登基后面临的是明宪宗朱见深留下的烂摊子。当时以内阁首辅万安和御马监太监梁芳为首的奸佞集团独霸朝政,朱祐樘手里没兵没将,想要夺回朝廷大权阻力很大。他从凤阳调回了养老的司礼监太监怀恩,又召回名臣出任吏部尚书、马文升出任兵部尚书,逐步的铲除了奸佞集团的势力,重新控制了朝廷和内阁。
在这个过程中,朱祐樘依赖的是两方面的势力,一方面是司礼监,一方面是东宫。刘健作为东宫清流官的代表进入内阁,接替被强制罢官贬职的万安等人,成为朱祐樘控制朝廷的主要抓手。而朱祐樘之所以能强行将万安、梁芳等权奸罢官夺权,就是依赖于怀恩掌管的司礼监的势力。怀恩是朱瞻基时代就入宫的老太监,宫里的资历和地位极高,成化年间长期执掌司礼监,兼管东厂和锦衣卫,能和掌管御马监、西厂的汪直分庭抗礼。可以说朱祐樘能在短时间内平定奸佞集团,让刘健等人取而代之,怀恩和司礼监是居功至伟的。
如果没有怀恩掌控司礼监,不但朱祐樘无法夺回朝廷大权,甚至连皇位都会出现巨大的危机。刘健作为这场政治斗争的受益者,自然之道司礼监对于国家和朝廷的重要性。所以刘健内阁和司礼监的关系非常好,双方互相协调,主导了朝廷的话语权。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厚照即位后,自然会用自己的熟悉的太监来掌管司礼监,而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就是机会最大的一批人。因为只有让自己的人掌控的司礼监,朱厚照的皇位和皇权才有保障。最关键的是,司礼监的人才选拔不经过朝廷,而是皇帝个人说了算。
因此一旦刘瑾等人掌管司礼监,必然与内阁发生职权和利益上的冲突。刘健是上一轮司礼监和内阁冲突的受益者,此时他的地位却与当时的内阁首辅万安仿佛。如果朱厚照仿照朱祐樘行事,再次用司礼监的权势打压内阁,刘健必然步万安的后尘。到时候不但难以保住内阁首辅的权势,甚至有性命之忧。
所以阻止刘瑾等人进入司礼监是重中之重,司礼监必须由与刘健关系好的陈宽、李荣等太监掌控。所以刘健才如此强势,逼迫朱祐樘处死刘健等人,就连贬官遣送南京的提议都不同意。说白了,刘健就是要将刘瑾等人置于死地,将司礼监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政治盟友手中。
只要控制了司礼监,也就控制了皇帝,内阁的权势足够将朱厚照架空。可以说刘健等人上书诛杀刘瑾,本质上就是跟朱厚照争夺司礼监的控制权。朱厚照当时才十四岁,一开始并不敢硬刚,所以才有了打算贬谪刘瑾等人的想法。但刘健等人得寸进尺,再加上焦芳的告密和刘瑾等人的哭诉,这才让朱厚照下定决心与刘健撕破脸。政治斗争的结果是刘健内阁倒台,包括户部尚书韩文在內要求诛杀刘瑾等人的官员被贬谪外放。然后刘瑾清洗了司礼监,掌控宫廷大权,而八虎则占据宫廷中其它显赫位置,朱厚照开始重组朝廷内阁的政治架构。
从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次政治斗争就是刘健内阁想独霸朝廷大权而挑起的战争。他利用朱厚照年纪小,不懂政治,想强势剥夺朱厚照对宫廷的控制力。他的目标对准刘瑾等八虎,实际上就是孤立朱厚照的打算。一旦让他得逞,刘健内阁必然垄断朝政,朱厚照就成了傀儡皇帝。文官集团的野心是极大的,为此不惜走上欺君罔上的路子。他们对上垄断朝政,对下鱼肉百姓,这也是明朝走向衰亡的开始。好在有刘瑾和焦芳的绝地反击,这才让刘健等人的阴谋没有得逞,否则东林党乱国的局面将提前一百年在明朝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