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徐庶降曹后真实地位,诸葛亮冷冷一句,道出蜀汉必亡原因!

汉史钩沉 2024-11-25 21:46:47

徐庶,刘备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前最好的谋士。与诸葛亮相比更加侧重军务,而且有游侠之风,早期与关羽、张飞等武将相处更加和睦。

少年时很讲义气,曾经为朋友报仇而杀人,在被救出后以徐福为名求学。认识到一人之力终究有限的徐庶,去了当时文风最盛的荆州,与诸葛亮相知相识。

他们这群人,后来绝大多数都名留青史,有徐庶、诸葛亮、石韬、崔州平等。除了诸葛亮一人追随刘备,其他人都在曹魏做官。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三国志》

但最早去投刘备的人却是徐庶,也是他向刘备举荐:“我有一个好友叫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刘备听完就觉得徐庶举荐的人,再差能差到哪去,让他来入职吧!

结果徐庶坚持这个人,不是寻常人可比,他的才华值得刘备亲自去请。所以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 ——《三国志》

但可惜的是,刘表死后曹操南征,徐庶、诸葛亮跟着刘备南下途中。被曹操大军打散,徐庶的母亲被俘虏,徐庶出于孝道不得已离开刘备,选择北上投曹。

但徐庶入曹营,并不愿意做危害刘备的事,所以献策不多。曹操最开始觉得他是刘备数一数二的谋士,对徐庶还很看重,但徐庶始终不愿献策,加上曹营人才济济,徐庶渐渐也就泯于众人了。

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典略》

一直到曹操病逝,曹丕都继位了,徐庶才混到了御史中丞。此时诸葛亮已经做了蜀汉丞相,昔日的知己好友,两个都很有才得年轻人,可以说仕途天差地别。

更重要的是,徐庶再也没有上升空间了,魏国并没有安排什么大事让他做。徐庶就跟一个普通的官员一样,做着所有官员做得琐事,从郡守混到御史中丞,就再也没有升迁机会。

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魏略》

但诸葛亮却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窘境,自己不仅要管政务,还要亲自带兵北伐。之前这些都应该是刘备、关羽、张飞的活,但现在这些人都不在了。

诸葛亮手下能称为一流名将的也就一个魏延了,性格上还是一柄双刃剑。街亭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得不交给马谡去做,因为实在没人可用了。

当然后来证明王平等人也可以,但当时是青黄不接,王平是魏国降将。马谡是跟随诸葛亮多年的参军,人家哥哥马良还死在了夷陵之战,关键位置没道理不用马谡用王平。

谁都没有上帝视角,如果张飞、马超仍在诸葛亮肯定不会选马谡。但还不是缺人?老将死的七七八八,小将都还很年轻,谁行谁不行不试试谁能知道。

所以当诸葛亮北伐,苦于顺手的人才不够多时。又得知徐庶在曹魏才做一个御史中丞时,不由得冷吸一口气:“魏国到底有多少人才啊!连徐庶这样的人都得不到重用”?

这就是诸葛亮接受的蜀汉悲哀之处,在关羽失荆州后,荆州派的人才来源断了。以前的人才,是老一人少一个,益州一则文风不盛,二则不能让本土派尾大不掉,用着还束手束脚。

虽然诸葛亮的北伐,能让魏蜀维持一段均势,但魏国的国力是蜀汉远不能比的。而且随着各国边界相对稳定,魏国还在以更快的速度恢复国力,这才是让诸葛亮最为绝望的。

更可怕的是,魏蜀之间的差距只在人才吗?土地、人口、粮食,甚至钢铁、布匹、骏马差量,哪一项能比得过人家,双方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是刘备和诸葛亮把蜀汉从一个割据政权,拔高到了不属于它的高度。当多年之后,刘备早已黯然离世,只剩下诸葛亮一人苦苦支撑时,看到昔日的挚友徐庶在曹魏竟然混不出名头,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悲凉!

4 阅读:2435
评论列表
  • 诸葛亮结党营私,用荆州世家子弟掌握鼠国军政大权,然而这些人搞搞文还行,武是真不行,提拔个襄阳的向宠抓住成都的兵权,结果是个绣花枕头,一出门就被名不见经传的小贼给打死了。想让平时高谈阔论兵法的马谡战场立功,结果又是个照本宣科的教条主义者,魏延倒是荆州人,但不是世家子,和它们尿不到一个壶里

  • 2024-11-26 20:12

    辣鸡文

  • 2024-12-21 02:57

    徐庶是在曹魏不好出力罢了!背主投曹已经名声不好看了,再加上魏晋名士风,讲究真性情,施展才华屡立战功也对不起他孝子的名声,更不会因老母而弃刘备而去了,[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