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检大观园为啥没抄蘅芜苑?豪门贵妇两面三刀的宅斗,都藏在这里

薇薇聊红学 2025-01-07 08:31:13

抄检大观园为啥没抄蘅芜苑?豪门贵妇两面三刀的宅斗,都藏在这里

抄检大观园可是小说《红楼梦》的重头戏,在这场闹剧中,大观园群芳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可话又说回来,很多人被抄检之后证明了清白,之后自然也不会传出什么流言蜚语。

可蘅芜苑不一样,凤姐领着一众婆子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直接绕开了此处。

这时候情况就微妙了,王熙凤为什么要这么干?

不卖关子,读者都是站在上帝视角的,关于绣春囊是谁的这个问题,主要的嫌疑人只有两个方向:一是潘又安或是司棋的,毕竟这两个人胆子大到在大观园中谈恋爱被捉住了;二是薛家人的,就算薛宝钗和香菱主仆品行端正,可薛家其他的仆人媳妇就未必干净了,有薛蟠那种少爷在,薛家稍有姿色的仆人媳妇,大概率会被“惦记”过。

他们的审美和格调都不高,逻辑上存在有绣春囊的可能性。

同时,凤姐的确领着人在司棋的箱子里搜出了男人的鞋袜和情书,这让潘又安和司棋的嫌疑就更大了。

可再大的嫌疑也只是嫌疑,没有人抄检过蘅芜苑,因此,蘅芜苑的嫌疑也没办法解除。

还是那句话,迎春保不住自己身边的下人个个都是正经的,薛宝钗也同样如此。

荣国府是个腐朽堕落的豪门不假,薛家的名声也不清白,“金陵一霸”同样是臭名远扬。

王熙凤是薛宝钗的亲表姐,她又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她必然明白:当她放弃抄检蘅芜苑的时候,就等于给她的表妹宝姑娘扣上了一个有关风化事件难以洗清清白的帽子。

而清白的名声,对于一个古代的未婚少女又极为重要。

王熙凤怎么就不怕这么做会得罪亲姑姑薛姨吗,这些都是小说中的疑案……

这些,又是读者读到后极容易忽略的问题。

其实这些读者忽略的问题背后,隐藏着的是豪门贵妇宅斗的两面三刀。

抄检大观园是由绣春囊事件引发的,绣春囊事件的真正解决办法,凤姐已经当着王夫人的面儿说了出来:

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绣春囊的主人究竟是谁,在没有监控的古代,真是找不到的。

而王夫人和凤姐这些豪门贵妇需要做的,是在绣春囊事件发生之后亡羊补牢,重新制定合理的劳动纪律,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此时,亲人之间的任何扯皮和推诿责任都是无用功,完全没有必要。

说句实在话,在邢夫人从傻大姐那里面拿到绣春囊的时候,这件有伤风化的物件,还没有对荣国府产生任何的后果。

还是那句话: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可读者看到的是什么:邢王二夫人这些豪门贵妇,没忙着解决真正的问题,而是开始整事儿……

这一切,看在读者的眼里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更是会立刻引起精于算计的王熙凤的高度重视。

王熙凤的婆婆邢夫人和王熙凤的姑姑王夫人,这两个女人到底想啥呢……

一.两面三刀的豪门贵妇

绣春囊事件的发生过程,和邢王夫人对此事的反映,其实都不正常。这两个豪门贵妇,并没有想着如何真正解决家庭存在的问题,她们只想着宅斗、想着如何算计对方。可表面上,她们又得像一家人一样的过日子,这就是豪门贵妇两面三刀的地方。

按照小说的情节顺序,咱们重新捋一捋这个过程:

抄检大观园的起因,是由王夫人看到了绣春囊开始的。

王夫人看到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送来的绣春囊之后,她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怒气冲冲的去找王熙凤,将王熙凤痛斥一顿。

我且问你:这个东西如何丢在那里?”凤姐听得,也更了颜色,忙问:“太太怎么知道是我的?”

如果没有王夫人后来说的话,只看这段情节也算合情合理:王夫人觉得自己的侄女凤姐做了丢人的事情,因此狂怒,人在狂怒的时候是没有智商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什么话都说得出。

可王夫人真是“天真烂漫”,该说的话不该说的话他真都能说出口,读者可以细品这句话:

你婆婆才打发人封了这个给我瞧,把我气了个死。

此言一出,王熙凤是彻底被亲姑姑和婆婆的两面三刀给整伤心了。

先来说王夫人

王夫人怒气冲冲地直接说绣春囊是王熙凤的,这种行为就是甩锅。

邢夫人让下人拿着绣春囊给王夫人看,王夫人马上就提出了绣春囊是贾琏夫妇的看法。

那时,王夫人不在乎绣春囊是谁的,她在乎的,是这个错必须是大房的人犯下的;她在乎的,是宅斗过程中不能被邢夫人拿到了小尾巴。

至于王熙凤是王夫人亲侄女这件事,王夫人在真正关键的宅斗时刻,也是毫不顾惜的。

这叫王熙凤情何以堪!

自从嫁进荣国府之后,除了奉承贾母之外,王熙凤就把亲姑姑王夫人当成了自己唯一的依靠。

凤姐替王夫人当家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辛苦工作落下了一身病;

凤姐替王夫人当家时,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对下人严格管束,不惜得罪了一群人;

凤姐替王夫人当家时,捧着王夫人连带着贾宝玉,不惜冷落了正牌婆婆邢夫人和丈夫贾琏。

曾经王熙凤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只因为凤姐觉得娘家是她唯一依靠、唯一的根。

凤姐和婆婆没血缘,没血缘的人靠不住;

凤姐经营和丈夫的关系就那么回事儿,丈夫为妾、为丫头都能和她反目成仇,男人的心靠不住。

凤姐曾经天真地以为,只要她抱紧王夫人的大粗腿,王夫人就会疼爱她、呵护她,有了贾母和王夫人的疼爱,婆婆邢夫人和丈夫贾琏对她也只会高看三分。

可凤姐真的错得离谱,王夫人对她的倚重是有期限的:贾宝玉小的时候,王夫人身边又没有没有信任之人,这时王夫人当然会器重王熙凤。

等到贾宝玉长大了,等到探春也长大了,王夫人就会逐渐利用探春把管家权从王熙凤手中回收。

探春是个姑娘家,在抄检大观园的时间点,最多再有二三年就会出嫁。等到探春出嫁后,荣国府的管理权直接全部回到王夫人的手上。

到了那个时候,贾宝玉的婚姻也该提到日程上了,荣国府的当家少奶奶,最后只会是宝二奶奶的。

至于琏二奶奶,凤姐的结局就是同她婆婆一样后边站。

在此时此刻,凤姐才算看清楚自己在王夫人心中真正的地位。

让凤姐伤心的可并不只有王夫人,邢夫人同样如此。

的确,凤姐把一颗痴心扑在王夫人身上,可如果要说她不孝婆婆,这也是不对的。

凤姐除了不为婆婆在王夫人身边争权,其他的大事小情,对于婆婆也是尽力的。

在贾母面前,王熙凤没少夸邢夫人也疼爱宝玉(尽管这种事不存在),为邢夫人的脸上贴金。

在处事方面,比如在贾赦要讨鸳鸯为妾这件事上,凤姐直言劝谏邢夫人不要这么做,可无奈邢夫人不听,这就怪不得凤姐了。

凤姐对婆婆邢夫人,是有几分孝心可以正常相处的。可邢夫人不会这么看凤姐,在她的眼里,凤姐是王夫人战队的,是她的对手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敌人”。

邢夫人捡到了绣春囊,按照一般的生活逻辑,她应该先把儿媳妇凤姐找来,娘俩秘密认真地商讨一下对策,然后再告诉一下王夫人。

荣国府的几位豪门贵妇,应该齐心协力共同面对这场突发的风化事件。风化事件一旦应对不好,可是会上整个荣国府出大丑的。

可邢夫人偏不这么干!

当邢夫人没有亲自带着王熙凤来见王夫人,而只是命王善保家的把绣春囊封了给王夫人,这已经是邢夫人在向王夫人放大招了。

邢夫人想要向王夫人表明的是:

在她的世界里,已经把王熙凤这个儿媳妇给剔除了。此时,她在明着向王夫人下战书,如果王夫人把家管理得一团乱的话,这个家是不是也该轮到她管管了!

这时候,可怜被榨干了的王熙凤,已经被亲姑姑和婆婆同时准备抛弃了。

这种抛弃,对于一个古代妇女来说是致命的。王熙凤必须马上拿出对策,避免被邢王二夫人抛弃这件事成为事实。

这个时候王熙凤的脑子要高速运转,她首先要拎清,邢王夫人究竟要干什么,然后才能顺藤摸瓜拿出对策。

再来说邢夫人

邢夫人的打算,其实很简单容易看清楚。

读者都是站在上帝视角的,能看清楚贾宝玉的人品和审美,才会选择假设绣春囊是潘又安司棋或者是薛家人的。

如果身处其中,认为绣春囊是贾宝玉的是很正常的逻辑:毕竟贾宝玉是大观园中唯一的成年男子。

邢夫人之所以派王善保家的把绣春囊封给王夫人,就是暗戳戳的提示:贾宝玉都干了这么恶心的事,都是因为王夫人这个当家主母没管好的原因。

顺便说一句,这才是抄检大观园事件会发生的唯一理由。

抄检大观园这种事一旦传出去,会使荣国府所有未婚女眷的名声都有损。隔墙有耳,这种风化事件根本瞒不住,必然会产生后果的。这么简单的道理,王夫人不会不懂。

可王夫人还是任由这件事情发生了,她是宝玉的生母,她必须护住宝玉的清白,哪怕证明宝玉清白的方式,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昏招,她也在所不惜。

说邢夫人疼爱宝玉,那纯属扯;

说王夫人疼爱女孩子,那更假,邢王二夫人都是两面三刀的女人。

当邢夫人质疑贾宝玉人品的时候,王夫人首先就想到甩锅到亲侄女王熙凤夫妇身上。

为了亲儿子,王夫人能将侄子贾琏和侄女王熙凤都豁出去。

是王熙凤够聪明,用一句话牵制住了王夫人:

不但我没此事,就连平儿,我也可以下保的:太太请细想。

这句话的内涵很深,很多读书者没有读出来这句话中的深意。在这么关键的时候,王熙凤是没空顾及平儿是否清白的,她之所以要把平儿抬出来,是因为她要暗示王夫人,她们都是王家嫁进荣国府的姑娘,自然也是一荣俱荣,一损皆损。

王夫人如真的把王熙凤甩出去去自替自己儿子顶锅,她也将会失去娘家的依靠,这才是王夫人直接把话拉回来的真正原因。

你起来。我也知道你是大家子的姑娘出身,不至这样轻薄,不过我气激你的话。但只如今且怎么处?

凤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让王夫人又把她算成了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王夫人的打算:

这时候,王熙凤一定要摸清王夫人的打算。

其实天真烂漫的王夫人也够蠢,她的打算也简单而直接,邢夫人算计她的儿子,她也会选择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把这口锅重新扣回到大房的头上。

王熙凤用聪明的头脑把锅甩了回去,这口锅,要么由在大观园中的贾迎春,要么由在大观园中工作的王善保家的亲戚来背。

王夫人命王熙凤去带人抄检大观园,这就等于让王熙凤公开去得罪婆婆邢夫人,王熙凤不可能直接做这种蠢事。为了自己着想,凤姐一定要把大观园中的水彻底搅浑,这样她才不至于两面不是人,才有机会从中巧妙脱身……

二.凤姐的谋算

当凤姐知道亲姑姑王夫人和婆婆邢夫人都靠不住的时候,她只能抱紧贾母这一棵大树了。

抄检大观园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瞒住贾母来进行的。贾母身边的鸳鸯、琥珀等大丫鬟不是吃素的;贾母从娘家带来的陪房媳妇,和这些媳妇的晚辈女性也不是吃干饭的。

她们端着贾母的碗,不敢砸贾母的锅,一代荣国府有什么风吹草动,她们必然会选择汇报给贾母听。

我举个可以类比的例子,贾琏在荣国府外面偷娶了尤二姐,这种事情都瞒不住王熙凤,会有平儿等人打小报告给凤姐听的。只在荣国府内发生的事件,贾母自然会知道的。

邢王夫人酝酿着抄检大观园事件,这件事情王熙凤不敢明说,但在暗中,她会绕着弯让贾母知道的。

这种绕着弯的方法很多,比如平儿用几句话点一下鸳鸯就可以了……

真正聪明人的交流,是可以隔着窗户纸说话的。

有了贾母的暗中支持,这才让探春能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秉烛以待,直接告诉众人她早知道这件事的资格。

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

这才让探春有了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将众人都训斥一顿的底气。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这才让探春有了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直接打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的资格。

按照豪门正常的生活逻辑,探春可以不把王善保家的当回事,可她必须给伯母邢夫人面子,不可以让邢夫人的陪房当众丢人。否则,一顶不孝的帽子是可以扣在探春头上的。

但如果此时探春代表着的是贾母,那就另当别论了!

探春打王善保家的,这件事情邢夫人就算忌恨,也只能去记恨王夫人,凤姐成功的在这件事情上隐身,顺便还让邢夫人在贾母面前吃了个瘪。

咱们回过头来,再说其他人的情节。

凤姐不敢真的和王夫人撕破脸,王夫人想要借抄检大观园达成的目的,凤姐是一定要帮衬着的。

因此,凤姐带着一众人等首先进了怡红院。

在怡红院中,众人在抄检后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众人都道:“尽都细翻了,没有什么差错东西。虽有几样男人物件,都是小孩子的东西,想是宝玉的旧物,没甚关系的。

在王夫人面前,王熙凤已经做了一个顺水的人情。

接着,众人进的潇湘馆。

王熙凤要为王夫人护着贾宝玉,她更要为贾母护着林黛玉。

众人在紫鹃的箱子里,翻到了宝玉的旧东西。

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如果凤姐愿意往小了解释,那就同宝玉房的一样,这些都是宝玉小时候的旧东西,没有关系的。

可如果有心人愿意往大的去闹,紫鹃和宝玉的关系就撇不干净了。

请读者注意这时王善保家的态度:

王善保家的自为得了意,遂忙请凤姐过来验视,又说:“这些东西从那里来的?”

王善保家的得意之处,自然是源自于她自以为抓住了贾宝玉的小尾巴,故意去针对紫鹃,她还没有那么闲。

读者这时候注意凤姐的反应:

凤姐笑道:“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况且这符儿合扇子,都是老太太和太太常见的。妈妈不信,咱们只管拿了去。”

凤姐这时候主动提到贾母,是在向王善保家的暗示,让王善保家的别老糊涂了,忘记了紫鹃贾母的人。

王善保家的敢公开针对紫鹃,这意味着她间接地在打贾母的老脸。

凤姐对王善保家的提醒带着几分揶揄、也带着几分善意,此时,王善保家的算是欠了凤姐一个人情。

这时读者再看王善保家的反应:

王家的忙笑道:“二奶奶既知道就是了。”

很显然,王善保家的已经反映出自己说错话了,然后带着几分奴颜媚骨把话找补回来。

李纨住的稻香村,此处不会有人认真检查。原因很简单,没有人会为了坏而坏,荣国府的大奶奶是个寡妇,已经没有资格在府里争权夺利了,谁也不会蠢到无缘无故去得罪她。

惜春那里,也不会有人过分较真。众人在惜春的丫鬟入画那里,也是真搜到了男人的物件。入画的解释是,这些东西是她哥哥放在她那里收着的。

对这个解释,凤姐选择了相信,并且直接宽恕了入画。

凤姐道:“这个自然要问的。只是真赏的,也有不是,谁许你私自传送东西呢?你且说是谁接的,我就饶你。下次万万不可。”

抄检大观园这件事,严格来说就是荣国府内部的宅斗,宅斗这种事,没有必要牵扯到宁国府。

此时,凤姐也给尤氏做了一个人情。

接下来就要说到重头戏,薛宝钗住了蘅芜苑了。

其实刚从怡红院走出来,凤姐就对王善保家的说了这样的话:

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的。”

而王善保家的也做了这样的回答:

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的。”

这段对话的微妙之处,很多读者没品出来,这段对话的内涵正在于:它发生了本身就是奇怪的事。

绣春囊事件发生在白天,王夫人给凤姐和众陪房布置工作也发生在白天,而抄检大观园则发生在晚上,大观园关门之后。

这其中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让王夫人可以操作很多事情。

比如:王夫人可以暗示薛宝钗在家里住几天,别在大观园那趟这趟浑水;

比如:王夫人可以暗示一下薛姨吗,让薛姨妈找个借口,把薛宝钗留在身边住几天。

这些温情的举动,才是亲人之间应有的相互扶持。

可偏偏这一切,王夫人都不曾做过。王夫人就能眼睁睁地看着亲外甥女薛宝钗在晨昏定省之后返回蘅芜苑,然后莫名其妙的被卷进一场风化事件中……

当这一切也看在凤姐眼里时,她会用怀疑的眼光定位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关系:王夫人和薛姨妈之间,大概率出现了伤及亲情的裂痕。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王夫人对薛宝钗的漠视。

王夫人和薛姨妈都是这种两面三刀的人,探春的话高度概括荣国府的人际关系: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王夫人和薛姨妈关系密切,她们两姐妹再把薛宝钗推成宝二奶奶,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凤姐将彻底失去权力和地位。随着凤姐失去权力,权力能带给她的光芒和荣耀也将立刻烟消云散……

这是凤姐不愿意发生的事!

接下来凤姐,做了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毋庸置疑,凤姐有善良、热情的一面,可如果谁动了她的利益,她一向都是两面三刀的。

凤姐撺掇着王善保家的不去查蘅芜苑,这在表面上是给薛姨妈极大的面子和信任,同时也是给王夫人留着面子,让她可以在王夫人面前交差。

可不查蘅芜苑,也让薛宝钗没了洗清清白的机会,第2天,宝钗为了避嫌就匆匆搬走了。

然后呢?

凤姐当着王夫人的面,说出了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更内涵的那句话:

我想薛妹妹此去必是为前夜搜检众丫头的缘故,她自然为信不及园里的人,她又是亲戚,现也有丫头老婆在内,我们又不好去搜检。她恐我们疑她,所以多了这个心,自己回避了。也是应该避嫌疑的。

此时,凤姐彻底断了薛宝钗回大观园的路。

这也就等于,薛宝钗在荣国府当家这件事情彻底告一段落。借着抄检大观园,王熙凤算是撵走了一个对于自己掌管荣国府当家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这时,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微妙,凤姐是很乐于见到王夫人和薛姨妈真的翻脸了……

抄检大观园为何不查薛宝钗住的蘅芜苑?原因就是这些豪门贵妇宅斗的结果。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