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大叔”是美国最为著名的文化符号之一,根据《美国军事史》中的说法:早在美英战争期间,美军物资中的牛肉桶上印有“EA-US”的字样,其中“EA”为公司名称缩写,而“US”则为产品名“山姆大叔(Uncle Sam)”的简写,它恰好跟代表美国的“US(United States)”相同。
有士兵发现了这个巧合,于是打趣说道:一看到桶上的“美国(US)”,那肯定就是指山姆大叔喽。久而久之,这种说法传开,后者也成了代表美国的人性化绰号。
美国人把自己的文化图腾塑造得十分高尚:“山姆大叔”代表着诚实可靠、吃苦耐劳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当目光坚定、表情刚毅的他伸手指向你,就代表着国家需要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印着山姆大叔的征兵海报贴满了美国每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他的影响愈发深入人心。
然而事实上,吸引更多年轻人报效国家的可能并非山姆大叔,而是光鲜亮丽的征兵女郎。
众所周知,二战初期,美国民众对战争有着极为强烈的抵触情绪。即便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也有不少持有反战心理。瓜岛海战期间,美国海军亚特兰大级巡洋舰“朱诺”号惨遭日军潜艇击沉,苏利文一家五兄弟被一窝端,无一生还。这样的惨剧很大程度上滋长了美国民众的恐惧心理,逼迫美国政府出台“苏利文法案”以避免悲剧重演。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军对兵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如何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积极报名入伍呢?美国政府打起了擦边球:他们绘制了大量以性感漂亮的女郎为主角的宣传海报,声称“军中自有颜如玉”,为国征战就是国家英雄,来了就能享福。
这样的宣传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一些二战时美军的报告来看,除了爱国青年外,不少原本游手好闲的街溜子和帮派成员都应征入伍,被改造成国家栋梁。
事实上,以“情色”做诱饵达成美国政府的某些政治目的,后来也被延续了下来,成为美国的传统之一。冷战期间,“女郎”们再度大展身手:在美国政府制作的针对红色阵营的宣传海报中,英姿飒爽的女郎们敢于同狡诈的敌人斗智斗勇,有些惨遭敌人俘获,即便面对生死也毫无怯意。这样的形象往往能引起年轻人的怜惜,在丑化以苏联为代表的敌对阵营国家的过程中,这些海报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那么言归正传,就让我们以艺术的眼光、回味历史的心态来欣赏一番吧。
△在冷战时期美国政府的宣传海报中,苏联人的形象都非常难看。尤其是士兵,个个歪戴着军帽不修边幅,抱着酒瓶喝个烂醉,俨然一副痞子模样。相比之下,深入敌后的美军女间谍则个个花枝招展却一脸正气,面对强敌临危不乱,显得勇敢坚强。
△也有不慎落入敌手的女战士,惨遭敌人拷打乃至处刑。即便生死攸关,她们也坚决不背叛国家,不过话说回来:穿成这样去打仗,难道能提升战斗力?
△再看这组对比更是重量级:同样是当间谍,美军女间谍就懂得以充满智慧的手段达成目的,而苏联间谍则简单粗暴,甚至不惜当街飞车抓人。可怜的女士,即便近在咫尺的宪兵也无法挽救。
△这张对苏联军官的特写,是在暗喻对方高层的堕落与腐败。事实上,虽然冷战中后期苏联特权阶层确实成了一个饱受诟病的大问题,但同一时期的美国同样的情况也不见得能好到哪儿去。
△图为被疑似东南亚某国游击队俘获的美军女兵,美国当局恐怕想要以此告诫民众:即便身为医护人员,女兵依旧未能免遭敌人的虐待欺凌,由此可见敌人的凶残。
△美国人臆想的苏军集中营,专门用来关押被俘的女兵。图一那位喝酒的苏军士兵疑似再度客串,昔日光鲜亮丽的女兵们被折磨得衣衫褴褛,实在引人怜惜。
△这张海报让笔者有些疑惑:中正的苏军军官神情坚毅一脸正气,乍看还以为是苏军的宣传画;再看下方苏军士兵的所作所为,或许美国人想用这种反差凸显讽刺意味和悲剧色彩,以取得更好的鼓动效果。
从这些宣传画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女主角们大多衣不蔽体穿着暴露,带着浓厚的“色情暗示”。二战结束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美国青年对“性”的追求愈发放纵,甚至有学者称,一场所谓的“性革命”席卷了那个年代。美国年轻人的各种负面情绪不断膨胀却难以宣泄,而这些大尺度的宣传画恰到好处地出现,引发年轻人的无限遐想,最终成功地引导着他们去仇视苏联。
人们看到了自己想要看的,美国政府获得了他们需要的结果,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样的宣传对彼此而言是“双赢”的。
当然了,在冷战这样极端特殊的历史时期,两大阵营都掏空心思地想要压倒对方,各种奇葩操作层出不穷。仅仅打“色情”牌来扭曲民众对敌对国家的认识,这样的操作根本算不了什么。反过来说,苏联也有类似的操作,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如今尘埃落定,站在后来者的位置上,以鸟瞰的视角重新去审视那段历史,这些夸张甚至可以说是狰狞的海报中,似乎又凭空多出一些喜剧色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