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和先锋并不是艺术的代名词——谈谈忻钰坤导演的悬疑推理电影《心迷宫》

楷威放映室 2022-06-07 22:55:41

被定义为第六代的电影导演早已经步入中年,无论是最开始的王小帅、娄烨,还是后来的贾樟柯,都走的是现实题材,关注边缘非主流人群,没有类型片元素,风格或纪实或先锋,被划分到所谓“小众文艺片”。

这也许和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相关,而新一代的导演,无论是美学趣味、获得信息的手段还是思考方式,都有别于前者。他们在饱读专业书籍、遍阅无数佳片的同时,也有了更广阔的创作思维。

这些人,已经逐渐从所谓的“纯文学”的阅读中走出来,吸取各种类型的营养,比如推理、科幻、恐怖等,而在这些类型元素中,推理悬疑的风格,是最有挑战性也是最容易吸引观众的一种,特别是和现实题材也有着暧昧不清的关系,在这种题材下创作的影片,如果有一个过硬的剧本和懂得电影语言的导演,必然会成为颇受好评的佳作,比如当年国产黑马影片《心迷宫》。

父与子

影片涉及多条故事线,也因为不同人物的线索堆叠,才形成复杂的戏剧张力。好的作品可以给人以不同的解读视角,比如父子的情感,这样一种最基本的人情世故。

当父子最终不约而同地走到棺材前,观众才突然发现影片一开始展现的父子矛盾,最终在这里释然了。略知一些戏剧方法的人都知道最基本的反转效果,而《心迷宫》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大家都快忘记儿子的误杀事件,被其他故事牵引之后,这条线又慢慢回归到最初,解决了父子矛盾,而在此期间,两个人之间没有任何面对面的交流和冲突,影片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是创作者艺术功力的表现。

细节即是高度

除了结构之外,那些闪回及有意安排的细节,也是影片艺术高度的体现:黄欢在床上找到了村长的奖章,丽琴发现大壮车上有死去丈夫陈自立的拐杖……这都不同程度给影片增加了更深的厚度,也表达出主题那复杂的人心。

举一个闪回的例子,就是影片开始大壮想要杀人灭口的一系列动作,当观众再次回到这个画面,多少会马上下判断认为人是他杀的,但当观众看到后来大壮放下石头,又开始产生新的疑惑,而答案揭晓时,观众才恍然,原来陈自立是自己坠崖身亡的。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心迷宫》不但在内容上有自己的思想深度,在创作的方式方法上也表现不俗。

电影语言

这部影片得到推崇,不光是剧本的功劳,在讲故事的方式或者说导演对电影语言的掌控上也是要加分的。《心迷宫》放映后,很多评论都和黑泽明的《罗生门》、奉俊昊的《杀人回忆》相提并论,不管有没有这个高度,至少说明创作者的用心。

而让我想起的电影,则有格斯·范·桑特的《大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象》的讲述方式里有一个特点,就是转到之前曾经有过的场景,然后讲述场景中其他角色的故事。所以在观影过程中,大家经常会在情节有新的进展时,被一个熟悉的场景隔断,然后新的情节其实正是之前的故事延展和揭示,直到大家不断深入真相,从而获得观影的快感。

荒诞

影片基于现实,但同时也带有极强的荒诞感和所谓的黑色幽默,在影院里,也会听到不时传来笑声,比如陈自立因为拉屎而从山崖坠落。当然,影片最大的荒诞,就在于白虎的哥哥和嫂子端着白虎的照片那一刻。因为他们是为了躲避讨债的人,而向村长借用这个“无人认领”的尸体,而他不会想到那具尸体正是白虎本人。

在此之前,尸体出现岔子的时候,也夹杂着丽琴、他的丈夫陈自立、情夫王宝山和大壮的故事。当这几个人的纠缠告一段落,无人认领的尸体再次被送回,观众才发现表情异样的村长,这个从一开场就游离于人们视线的人终于重新回到眼前,原来他才是那个知道尸体真相的人,而他对尸体的处理方式,这一切的动机,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

《心迷宫》里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内容、思想和创作方法,每个观众的体会和关注的点也各不相同。新生代导演虽然基于小成本的原因而不得不从现实题材入手,但他们已经摆脱了看似离艺术很近的“先锋另类”的叙事方式,开始认真考虑如何讲好最贴近普通人心灵的故事。在《心迷宫》里,当最后白虎的棺材经过每个和他有牵连的人身边时,你就会知道人心的复杂,也会知道这是部“用心”的电影。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