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一生“三起三落”,每一次都靠“告病缺席”,巧妙避开大风波

青春的逐梦想飞翔 2025-01-20 15:54:38

参考资料:

1:陈云、李先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凤凰历史

2:带你了解陈云同志生平往事 令人敬佩 凤凰历史

从1957年到1962年,陈云一直都在主管中央经济工作!

在这个特殊阶段,陈云可谓是党内的“救火队员”!

作为经济决策层的重要“参谋”,陈云和毛主席之间有很多交集,在面对关键性问题时,二人甚至会站在“对立”的局面。

毛主席不止一次批评过陈云,甚至还说他距“右派”只剩50米。

可即便如此,陈云一生也从未在明面上挨过“批斗”,甚至数次靠着“告病”妙招,躲过了几次政坛上的“大风波”!

而回头看来,有几次中央会议,毛主席最想批的其实就是陈云,只可惜,这位机敏的老将却提前预知到了风险,用“告病”的方式巧妙避开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在党内有“老病号”之称的陈云,到底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大风波,以及他一生中的三起三落!

1956年陈云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主抓经济建设工作,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毛主席主张倡导的激进路线与陈云等人主张的稳健发展之间,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当时陈云和周总理等主管经济的人,提出了“反冒进”的理念,却惹得毛主席不悦,老人家多次批评说:有些人啊,跟蜗牛一样爬得慢。

当时毛主席虽说没有点名道姓,但聪明人都知道,这是在说谁。

陈云自己呢,也很快就感受到了压力。

1958年1月,毛主席主持召开南宁会议,可陈云却敏锐地察觉到这次会议的不同寻常,提前就告病请假避开了会议的锋芒。

在会议上,毛主席言辞尖锐,他直言:你们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

会上毛主席还点名批评了富春、先念和一波同志。后来刘少奇出面“打圆场”,说主席的批评主要针对管经济的几个同志,可主席却直言不讳地指出,主要就是想批评陈云同志,只可惜他却没来参加。

会后,得知消息的陈云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立即从疗养地匆匆赶回北京。并在次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主动做了深刻检讨。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说他离“右派”,只剩50米。

但由于之前陈云缺席了南宁会议,在某种程度上大家伙集体为陈云分担了压力,毛主席也没有进一步追究反冒进的责任。可从那以后,老人家却很少再听取陈云的意见了。

直到1959年的庐山会议前夕,大炼钢铁遇到麻烦,毛主席不得不再次找来陈云帮忙降低指标,还罕见的赞扬了陈云。

可到了庐山会议开始前,陈云却又“称病”了,而且他不仅自己没去,关键时刻还拉了邓子辉一把!

那陈云这次不寻常的“告假”到底又为什么呢?为何邓子恢多年后会感慨:多亏了陈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呢?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主管经济的陈云却“离奇”告假缺席了,早在1959年下半年,陈云就感觉到了身体不适,主动向中央告假想去外地疗养,毛主席对此表示同意。

于是陈云离京到大连疗养,七月庐山会议召开前,毛主席派人询问陈云能否参加,按老人家当时的意思来看,是陈云能来就来,不能来的话也不勉强。

除了陈云之外,毛主席还派人通知了同在大连疗养的邓子恢。

二人接到通知后,邓子恢是想上山的,可陈云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考虑到当时毛主席很反感“冒进”,邓子恢又是“包场到户”的倡导者,于是劝他不要去,二人就这样“错过”了庐山会议。

后来邓子恢得知庐山上发生的事后,也是一阵后怕,坦言说要不是陈云的劝解,后果可能比想象的还糟糕。

如果说南宁会议和庐山会议,陈云的告假是“巧合”,那七千人大会上,陈云的反应就堪称“一绝”了。

到了1962年,随着困难时期的问题显现,毛主席也意识到要总结经验教训,主动在七千人大会上做了自我批评。

会上,毛主席特别强调每个常委都要讲话,而陈云这次恰好也在其中。

可即便毛主席单独三次“点名”陈云,可他却“拒绝”发言,只是一个劲儿的“推辞”,说是工业调查还没结束,讲话没有根据,也没有把握,自己还得再想想。

而这一想,就拖到了七千人大会之后的西楼会议。

在西楼会议上,陈云做了长篇讲话,对七千人大会提出了他个人的不同意见。

毛主席又一次赞扬了陈云!

可仅仅过了半年时间,陈云就主动支持起了邓子恢“包产到户”的理念,提出要分田到户。

毛主席觉得这是瓦解农村集体经济,老人家前脚刚号召说别忘记阶级斗争,陈云后脚紧跟着就又“称病”了。

而这一次称病,陈云从北京回到了江西,直到1972才重新返京。

期间,刘少奇也曾因农村发展问题咨询过陈云意见,可他却说自己长期生病,不了解当下农村现况,不适合发表意见。

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陈云彻底告别了中央,可也正因如此,他成功躲过了最动荡的那几年。

即便有些人想挑陈云的毛病,也属实是不好挑,他的话很少,讲话也谨慎,压根就抠不到他字眼儿上的问题。

再加上陈云是工人出身,没有剥削阶级的根。

所以即便最差的时候,也只不过是被下放到江西,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最坏也不过是如此了。

直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陈云的身体才彻底好转,再次出山,而他沉默了14年后的第一次公开发言,就直接投下了“六枚炸弹”,再一次一鸣惊人,造就了我党既七千人大会后,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