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0年岁月,讲述故宫古建筑前世今生的故事

微格尔 2024-08-13 02:57:39

不久前,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的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古代传统都城规划的典范。

在如今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上,聚集了15处历史遗产,其中,已经600多岁的故宫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故宫是跟随北京中轴线一起成长起来的,是其核心所在。

明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故宫开始营建,并于1420年建成,从此成为明清两朝皇帝的皇宫,经过不断的修建扩建,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气势宏伟的故宫。

每逢节假日,故宫都成为人们蜂拥而至的旅游热门地。很多游客在庞大的故宫里随意游览,看看藏品,拍照打卡,然后便匆匆离去,往往错过了对故宫宫殿建筑的考察了解。

而这些设计精巧、营建技艺高超、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才是故宫“最具唯一性的收藏品”,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因此,进故宫参观,可不要错过对这些宫殿进行观察了解。

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古建筑学家晋宏逵不但熟悉故宫,还曾参与过2001年规模庞大复杂的整体维修工作。他的这本内容和图片丰富的《故宫营建600年》,写的是故宫,又不止于故宫。

作者以深厚的历史和古建筑知识,回溯和讲述故宫营建前后的历史,从元大都的都城建设到明代都城的规划和改造,故宫的格局和建筑艺术与细节特点,以及2001年故宫大修工程的工程实例,对故宫600多年的营建历史、建筑特点、文化传承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梳理和专业讲解,并配以大量实地照片、历史图片、古代舆图、建筑平面图等进行展示。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一座古代都城是如何进行规划建造,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格局和特点,一座复杂的古代宫殿建筑又是如何进行设计和营建的,各处的建筑设计有什么样的规制和含义。

元大都的营建,是由多才多艺的汉人刘秉忠主持,对都城的布局结构颇有讲究,比如建筑方位、对称关系等,还设有先进的排水设施。

在元大都相对完善的都城建设基础上,也是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明代紫禁城开始营建。各座宫门、宫殿、院落、楼阁、园林的组成和安置,还要符合等级制约、主次分明、格局合理、装饰细节。

经过当时建筑专家统一严密的总体规划设计,以及后来明清两朝皇帝的多次修理、改建、添加,紫禁城建筑群庞大繁杂又秩序井然,600年来还抗住了多次地震的考验,既体现了古代建筑学的专业高水平和建筑艺术,又富含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让人叹为观止。

故宫的修建并不容易,筹备阶段招募工人、采伐木材、烧造砖瓦、运输储备等工作就已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最终花费约十五年之久,终于建成这座规模壮丽雄伟的宫城。

我们也许无法清楚明清两朝是如何对故宫进行维修,但从2001年启动、直到2020年收官的整体维修工程可以看到,对这座百年古建筑群进行修理维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作为工程参与者,为我们揭示了许多维修工作的过程、细节和现场照片,如果单独分出来,也许还可以出一本《我在故宫修宫殿》的书了。

这本16开大开本又厚重的书,正如故宫的营建历史和建筑工艺技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值得细细品读和感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