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隆德园工笔水陆画

新潮视野 2022-04-18 15:30:21

水陆画为佛教绘画,用于水陆道场。兴于唐,盛于宋。初为幡画,见于敦煌藏经洞;后为卷轴,藏于各地寺庙中。及至明代,所画释道人物俱已定式,画技达到至高,画面已臻至美,繁缛精致,无以复加,堪称我国绘画的一朵奇葩。

——冯骥才《宝宁寺水陆画李春安摹本序》

何为水陆画

水陆画的历史

常常会有人问,究竟什么是水陆画?

水陆画,是伴随佛教水陆法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宗教文化遗产,它的图像内容主要依据水陆仪轨及民俗信仰进行绘制。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水陆大会”等,是古代佛教设斋供佛用以超度亡灵的法事活动,也兼具追忏悔过、积德行善等功能,相传由梁武帝因梦创制水陆仪文开设水陆道场。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晚上梦到一个自称“面然”的饿鬼向他求食,并说三天后阿难将毙命,也会沦落为饿鬼。阿难醒后非常恐惧,于是向佛申诉。佛便授给阿难可以使饿鬼得食、自己福寿绵长的经咒。阿难便开设了水陆道场,救度所有饿鬼。这便是水陆道场(又称为水路法会或者水陆斋会)的起源。

在佛教寺院内举行水陆道场时悬挂的大型宗教绘画,就是水陆画。它是水陆法会上供奉的宗教人物画,悬挂于法会内坛,其上绘有佛、道、儒三教的诸佛菩萨、各方神道、人间社会各色人物等,代表法会所邀请的对象。水陆画既反映三教合一的思想内容,又包含大量民间信仰的祈愿需求。因此,水陆画不仅是宗教美术的集大成者,也是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风俗、生产生活、世态百相的一座宝库。

水陆画是中国画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水陆画多收藏于寺庙当中,除了有宫廷御用画师的作品外,大多出自当时的名家之手。比如历史著名的人物画家吴道子,吴道子艺术其中最重要一条是“吴带当风”,而这个艺术特征实际上专门指的是寺院壁画及水陆画的创作。

此外,明代大画家文征明、仇英、沈周都信仰佛教,在水陆画兴盛的年代都参与了大型寺庙水陆画的绘制。可以说,水陆画是体现当时最高艺术水平的绘画,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是见证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一件瑰宝。

宝宁寺水陆画《不动尊明王》

隆德园水陆画 线稿

在工笔水陆画的创作技法上,水陆画中所画的天王、力士等衣纹刚劲简放,转折流动自如,线条呈钉头状,行笔收笔,如鼠之尾,充分发挥了“钉头鼠尾描”的表现力和装饰性,很好地表现了画中天王、武将、力士蕴含的精神力量。

水陆画工笔重彩,设色艳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蕴含着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蕴。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水陆画多用矿物质颜料绘成,虽经几百年,颜色艳丽如新。人物工整,用色三矾九染,画面具有深厚沉着、华丽饱满的视觉效果,凸显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2022年春天,隆德园新画院正式启用,孩子们终于有了一隅静心绘画的教室。几年来经历了数次搬迁,隆德园吴院长和倪老师始终不忘初心,将工笔水陆画这份技艺传承下去。

春天虽然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编辑:懿萍

//文章:静静

//校对:沐芯

//图片:隆德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