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时期,中国的不少文物都被西方国家掠夺,其中抢走最多最可耻的就是日本。
日本大约从我国盗取了360万件文物!更令人气愤的是,其中有11件,日本不仅据为己有,还称其是“日本国宝”。
那么,被日本霸占称其国宝的文物有哪些?
中国文物流失的惊人数字提起中国文物流失,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日本,从明朝到抗战结束,日本对中国文物的掠夺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明朝时期,那些倭寇不仅烧杀抢掠,还特别“懂行”,专门挑选值钱的文物下手。
不过这些零散的掠夺行为,跟后来的系统性抢劫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真正大规模的文物掠夺是从甲午战争开始的。
1894年,日本打败清政府后,不光要钱要地,还把主意打到了中国的文物上。
他们派出专门的文物调查队,四处搜刮珍贵文物,这些人里面有不少考古学家和艺术史专家,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实际上是在有计划地掠夺。
到了1900年,情况更糟,八国联军以“维护和平”为名,开始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这期间,日本趁乱进入北京,把故宫、圆明园等重要文物收藏地洗劫一空。
万佛楼也难逃劫难,这座佛教艺术宝库里的文物,被日军装了整整七车。
还有1924年天龙山石窟的佛头被盗案,至今想起来都让人愤怒,这些佛头后来在日本拍卖市场上高价出售,有的甚至被运到了欧美。
日本人对中国文物的掠夺不光从宫廷收藏下手,连普通百姓家的文物也不放过。
从北到南,从沿海到内地,几乎没有一个地方能幸免,他们抢走的东西五花八门:古籍善本、青铜器、瓷器、字画、书法作品,只要是值钱的都往外搬。
抗战结束后,据日本人自己统计,他们掠夺了中国大约有360万件文物。
如今这些被掠夺的文物有些在日本博物馆里展出,有些在私人收藏家手中,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日本从中国掠夺走的文物,竟然有11件成为了他们的“国宝”!这简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中国文物却被列为“日本国宝”这些被日本奉为“国宝”的中国文物,每一件都价值连城,比如王羲之的《丧乱帖》,李生的《潇湘卧游图卷》,还有商代的盛酒器“虎食人卣”。
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原本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没想到如今却成了他国的“国宝”。
除了以上这些被日本视为国宝的中国文物,走进日本的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这些地方都收藏着大量中国文物。
特别是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文物占据了其馆藏的相当大比例,除了国立机构,日本的私人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中国文物。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日本寺院也成了中国文物的收藏地。
京都大德寺、东福寺等古寺里,不少珍贵的中国书画和佛教文物都在那里“安家”,如此可见,日本掠夺的中国文物真是数不胜数。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每当有中国文物在日本展出,总会引起国内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人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些文物能够回到它们的故土,然而想要让流失到日本的文物回归故土,这条路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
日本有人呼吁:把文物归还中国几十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通过正式外交渠道与日本方面交涉,我们的文博专家和学者们也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和追踪这些文物的下落,但收效甚微。
日本政府对文物归还问题的态度可以说是相当消极,他们经常以“合法取得”或“无法确认来源”为由,回避文物归还的要求。
那些私人收藏家的态度就更不用说了,大多采取回避甚至完全拒绝的态度。
不过,在日本也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无动于衷,一些有良知的日本民间组织,比如“中国文物返还运动推进会”,一直在为文物归还奔走呼号。
一些日本学者也发出了支持文物归还的声音,他们通过学术研究和公开演讲,揭示这些文物的来源,呼吁日本政府正视历史,采取积极行动。
但是,文物归还之路依然困难重重,法律程序就是一个大难题。
国际法对战争掠夺文物的归还并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而且,很多文物的所有权已经几经转手,这都增加了追讨的难度。
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些文物年代久远,需要特殊的保护技术和运输条件,要是在运输过程中受损,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还有文物鉴定的问题,有些文物的真伪认定需要双方专家进行长期研究。
不过,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并没有放弃希望,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不断呼吁关注文物归还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举办展览、学术交流等方式,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在逐步加深,这为文物回流创造了更好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日本一些个人和机构主动归还文物的善举,虽然数量不多,却给人以启发和鼓舞。
展望未来,文物归还之路仍然漫长,但我们相信,随着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会有越来越多的文物重返故土。
毕竟,这些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记忆,它们理应回到生养它们的土地,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游子”能够落叶归根,重现故土。
参考文献极目新闻-2024.9.6《日本有多少中国文物?归还遥不可期......》
中国新闻网-2015.8.27《二战日本从中国掠10万件文物 有的已成日本“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