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李纲卧听秋雨,吟诵了一首七律,一波三折,耐人思索

墨有云水心语 2024-10-06 04:14:48

一曲老歌虽然时隔很久,但只要愿意静心聆听,就会觉得每个音符都好像在敲打着心灵,让人感慨万千。那些名家名作也仿佛一坛坛陈年老酒,在地窖里存放的时间越久,就越能产生一种香醇的口感。

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为了写出上佳之作,经常会冥思苦想,然后再经过反复揣摩和修改,就是希望诗文脱稿之后,可以流传千古,自己也能因此留名凌烟阁。

描写秋雨的古典诗词数不胜数,您一定会背诵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或许也读过杜牧《秋浦途中》,心中更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怀。下面介绍的一首描写秋雨的诗作虽然冷门,却值得一读:

秋雨

宋 · 李纲

飒然风雨作新凉,卧听檐声气韵长。

驱扫炎蒸逐流火,招邀秋月到虚堂。

日边梦断甘漂泊,泽国音稀堕渺茫。

犹喜北窗灯可近,简编为释九回肠。

诗的大意是:风雨飒飒作响,也带来了一丝清新的凉意。诗人安静地躺在床上,漫不经心地听着细雨从檐下滴落的声音,也在无意间感受到一种悠长的韵律与气息。炎热就像流动的火焰,在凉雨的驱赶下,全部一扫而空。秋雨过后,明月高挂,空旷的厅堂里顿时显出一派清爽和静谧的氛围。

离家万里,好梦难续,虽然漂泊不定,不过只要可以报效祖国,也就无怨无悔。远在泽国的亲人音信难通,诗人想要与亲人团聚的愿望,不知不觉间就变得有些渺茫。尽管人生无常,但诗人仍然非常知足,北窗的灯光可以照亮他的心房,那些典籍也成了排解愁绪的良方。

李纲

李纲出生于宋徽宗年间,28岁进士及第,在他41岁时金兵南下,大宋王朝岌岌可危,诗人也心急如焚。为了社稷和苍生,李纲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抗金队列之中。

宋高宗登基后,李纲虽然曾一度担任过丞相,可是很快就被免为观文殿大学士,此后他的宦途虽然更加崎岖难行,可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抗金的主张。

这首诗写于金兵的铁蹄开始践踏大宋江山之际,虽然当时的形势尚未显得极其糟糕,不过很多地区的百姓们都显得人心惶惶,纷纷背井离乡。李纲也暂时与亲人失去了联系,心中焦虑,于是赋诗抒怀。

起首点题,次句则表达出一种欣喜之情,“飒然风雨作新凉,卧听檐声气韵长。”一场秋雨,赶走了炎热,风雨飒飒,天气凉爽。诗人没有外出办事,也未立在窗前观雨,而是从容地卧听从屋檐坠落的雨滴声。

“气韵长”三字,本来形容文章和书法作品的韵味,这里是说檐声清脆响亮,又显得悠长,不仅衬托出一种清幽的气氛,而且表明诗人内心也非常平静,如果当时他思虑太多,就不可能听到如此细微的滴水声。

“驱扫炎蒸逐流火,招邀秋月到虚堂”,这两句进一步描写秋雨。作者将大地上蒸腾的热浪比作流火,十分形象。秋雨也象征着抗金力量,而炎热则暗指当时势力强大的敌寇,诗人希望大宋王朝早日恢复安定和繁荣的局面。

同时,诗人又采用了拟人手法,秋雨热情地邀请出躲在阴云背后的明月,从而让空旷的堂院显得一片清亮,作者也借助委婉地传达出内心的惬意和舒畅。

颈联又显得有些伤感,“日边梦断甘漂泊,泽国音稀堕渺茫。”诗人为了报效国家、实现梦想,辞亲别友、形单影只,“梦断”二字透出一种无奈和惆怅。一个“甘”字,则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任劳任怨的精神品质。

不过诗人即使可以熬得住生活的艰辛,却经常因为无法与亲人团聚而感到迷茫。一个“堕”字,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如堕深渊的痛苦心境。

结尾又由愁苦转为恬静,“犹喜北窗灯可近,简编为释九回肠。”一盏明灯,照耀北窗,温暖了内心,驱散了孤寂;一堆古籍,陪伴长夜,释放了压力,指明了方向。诗人不再一直忧愁,心情也恢复平静。

宋代李纲卧听秋雨,吟诵了一首七律,一波三折,耐人思索。全文以秋雨为线索,穿插着展现了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刚落雨时,由于天气变得凉爽,诗人颇感欣喜;等到雨后初霁,月色皎洁,诗人独自在虚堂之中望月怀远,不禁勾起了乡愁。最后作者又鼓励自己,并从灯火里获得勇气,在阅读中明辨事理,也暂时忘记了尘世中的烦忧!

0 阅读: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