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鲁迅元配朱安10张照,有全家福、母女照、婆媳照、守灵照

小蔡一碟啊 2024-11-20 17:51:01

1936年鲁迅离世,朱安这一“鲁迅的妻子”的身份才逐渐被世人所知晓。

然而对于鲁迅和朱安的婚姻,大多数人并不能赞同。

鲁迅性格偏内向,朱安却又是一个话很少的女子,两人之间丝毫没有交集,反而互不打扰。

尽管朱安为鲁迅做过许多,但在鲁迅的生活里,她却好似一个透明人。

但在鲁迅去世后,朱安就像被剥夺了所有,只剩一身的孤独。

他日夜守灵,捡拾鲁迅的遗物。

尽管一开始还有许广平的帮助,但后来也只能依赖其母,也就是鲁迅的母亲才能够生活下去。

而且早在1936年,鲁迅过世,朱安就成为了众人嘴里的“笑柄”。

朱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下面我们来讲述一下朱安的故事。

生活封闭,嫁给鲁迅。

朱安出生于绍兴,这个年代正处于封建制度最严重的年代。

虽然此时生活在相对富裕的家庭中,也有富足的粮食,可以说生活上并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却身处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中。

而且父亲比较开明,并不想限制子女的人生,所以让兄弟五人并排着读书,其中就有朱安。

朱安曾发表过声明:“如果我写过什么东西愿意拿去公开,我永远不会拒绝。”

但关于朱安当时写的那些东西,如今已无人得知,因为她颁布这一声明时,还不至于完全判定她为无用之人。

尽管她在当时意识到改变,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但随着教育的深入,她却发现自己也被规定了人生道路。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裹小脚。

她那未裹的小脚便被迫进行裹脚,朱安并不理解传统女性所认为的有气节、气量大、贤良淑德、富贵这些文字合为一句话。

所以尽管父亲对她开明,却最终也无法改变这个固有的观念。

其次,在教育上,就是“女儿经”,这本书蕴含着“听话、顺从、被动”这样的意思,又怎么能够循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呢?

他要遵循世人的规矩,从小就准备要找妾,这样显然不合适。

而且封建年代,家教严明,就决定了女子无法与外面的世界接触,生活圈子狭小。

所以换句话说,就是如果父母不安排,这些女子将一直生活在这个封闭的小天地里,一辈子都走不出来。

后来朱安与鲁迅二人相识,是鲁迅两位胞弟所作的介绍,鲁迅虽然从小就与鲁氏家族生活在一起,对于这个女子并不是很喜欢,但父亲却认为朱安是个好女子,于是二人在经过父亲同意下很快就成婚了。

鲁迅独断专行?

也许感情最初就是这样产生的,在鲁迅与朱安成婚后的第二年,有了第一个孩子,但是因为孩子怀孕时间过长,并且当时产婆手艺不精,所以孩子难产,最后夭折了。

而且夫妻两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很少说话,大多数时间保持沉默。

但是朱安一直很努力地去经营这个家,照顾好自己的丈夫和婆婆。

有许多人认为鲁迅非常专制淫乱,在一些文学作品透露出他对家庭的淡薄以及对家庭的厌恶,这一切与朱安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第一本书《呐喊》的出版,没有鲁迅哥哥许广平支持,便没有鲁迅,而第二本书《彷徨》却是由民国时期最伟大的女作家冰心所赠。

所以鲁迅的事业上是没有朱安的存在,而鲁迅与许广平可以说曾经最相爱的夫妻,如今朱安也已经去世,与许广平相互陪伴。

而且在《朝花夕拾》中也没有关乎朱安记载,即使是在《阿Q正传》中还有农妇和地主等其他角色,都没有朱安这一角色,所以只能说和印象中那个专断自私无关。

另一方面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鲁迅两兄弟,每天都要讨论政治,然而妇女无才便是国之大耻,尽管这个时候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鲁迅哥俩,一个读书人,没有想到这个,都是自己不够专制迷信。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认为不自由的是朱安,其实自由的是周公馆,在周公馆几乎没有什么书籍,一般都堆满了工具,还有祭品等东西,这是因为周家的传统风俗所造成的。

只有鲁迅临死前所看的书,有许多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有他能算得上是自由的。

日夜守灵,捡拾遗物

1936年10月,他走了,一代文豪离我们远去了,随后便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如今取缔红星出版社等,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一些波澜。

朱安担负着照顾一家人的责任,但随着鲁迅离开后,他们之间的一切都变得苏醒起来,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她都是受到了什么影响。

首先她要有一个合适的灵堂,然后要准备一些食物,最后还要每天给这灵堂提着灯余额,这样下去每天都是灰暗无物,令人恐惧的。

但还有那么多亲戚朋友来家里拜访,他还得微笑着迎接大家,请他们喝水吃干果。

这些苦楚常年累月,不断加倍,不知人间何时是个头。

然而当时许多人都对她有所帮助,也有一些关于生活的钱财,但是这一切都是暂时性的,慢慢的这种生活上的帮助就渐渐少了。

现在是一件困难,而当时显然会更困难,对于朱安来说,她能做的就是依靠宝宝与许广平以及母亲之间凑合活下去。

鲁迅离世后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她最困难的时候,于是她开始慢慢捡起鲁迅留下来的遗物,

一边想着这些记录着点滴回忆的文字,一边想着这些文字究竟会带来怎样的价值,同时也是她和自己心灵较量的时候。

晚上点上一盏油灯,再加一些数十元钱的条件,这就是她一生中最坚强时光的支撑,而这一切就像屋外沉睡,在内心强大的人格中活过来的一样,也照耀着她的一生。

但是好景不长,上帝总是在你高兴起来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在1936年周家老夫人去世后,她丢失了最后一个可以依靠的人,这个时候生活上显得更加艰难,她逐渐变得黑瘦匀称,因为缺乏营养,她只靠一点面包和稀饭混日子。

生活现状几平面为主,但这对她来说确实雪上加霜,让她愈发感觉到困难和麻木,但当时也有一些人会给她送东西,但最终这些人能帮助她很久吗?

现实总是残酷的,她等待着亲友们回家来帮助她,但是没过多久,她身边就只剩下来帮助自己的母亲,而身边的人也只有许广平和黄素等几位会定期过来照顾她。

随着朱安年迈色衰去世,也意味着这一段不堪回首的路走完,最终和自己的婆婆葬在一处城外,无力铺张整齐,所以这里也成了朱安永眠之地。

轰轰烈烈的一生最终变得平实无奇,但这恐怕就是当年一个封建女子最大的悲哀吧!

如果当年能得到一个好的老师,又或者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切真的将大不一样!

但是时代在进步,而且就算换做现在,又有多少像朱安一样伟大的女子,但历史应该给予更多重视和肯定!

朱安是不是应该得到像鲁迅一样的人生,没有谁说了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