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一年一度,调理「气虚」的黄金季来了

凌翠评健康 2023-06-10 18:28:06

原创 栗子 少点盐 2023-05-06 07:00 发表于四川

插画 / 莉香

今天是立夏,古人说“夏,假也”,“假”就是“大”。

从立夏开始,世间万物都开始了“长大”的过程:樱桃、青梅成熟了,花朵开始疯长,乡间里麦浪翻滚,连风的味道也变得热情浓郁……

它像一个温柔的提醒,告诉我们:夏天来了,我们都要满怀热烈,将生活过得足够有朝气。

「立夏,是补养气虚的黄金季」

从立夏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了一年一度调理气虚的黄金季。这段时间把握得好,调理气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黄帝内经》讲“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所谓的少火,指的是能帮助充实身体能量、温煦脏腑的阳气。而壮火,则是过于亢奋、对身体来说多余的火气。

初夏时,天气回暖,阳气得到足够生发力,开始唤醒脏腑,运作起来供给身体能量。

这时候的生发力,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少火”,可以帮助脏腑生成足够的阳气。此时,我们不需要过多的复杂调养,着重补充一些平和、不猛烈的补气食材,就能顺利的接引天力、改善体质。

而到了长夏,天气炎热,阳气亢奋,对气虚的人来说,就是“壮火”了。就像热气球一样,适当的火力可以保证平稳飞行,火力过猛却会提前消耗固有的能量,反而后劲不足了。

所以长夏的补气反而要复杂、更有力一些,之后的文章里,也会详细和大家介绍。

而立夏时,我们只要保证自己能够借助天地的力量,让身体实现平稳过渡就好了~

「你属于气虚的情况吗?」

说到气虚,很多朋友总是分不清它到底是什么?

其实,气虚更像是亚健康的初级阶段,对于拥有复杂体质:湿气、血瘀、血瘀、寒热交杂······的人来说,是逆转体质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原因是,只有气足了,身体才有动力生血,就好像先给机器充电,让它能动起来,才能生产出身体需要的营养、能量。

而如果气不足了,人就会像自行车一样,可以走,但却会走的很慢,整个人看上去是“懒懒”的:

喜欢躺着,懒得说话,四肢没有力气。饮食减少,喜欢吃辛辣、热的食物。月经推迟,经量少,色淡。上午如果活动、说话比较多,下午会头痛。总感觉有困意,却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又睡睡醒醒。

尤其是最近“第二波新冠”又上了热搜,提升免疫力成为重中之重。

只要我们能够保证气足,给身体补充源源不断的能量,才能更加从容的面对外界的邪气、病毒。

「黄芪粥

是最适合立夏喝的平和“补气粥”」

如果要选一个最平和、最适合立夏补气的食物。我比较推荐黄芪粥。

补气的食材很多,黄芪比较特别的一点在于,它很平和,不容易上火,气息偏柔和、绵软,进入身体后,速度很快,专入脾经、肺经,对于夏季湿气重的环境来说,是提振脾气、协助清湿最好的食材。

不过,想要完全吃到黄芪的补气功效,一定需要三煎三煮才行。这个方法最早来自于中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方法很简单:

30g的黄芪,用10倍清水清水浸泡半个小时,和水一起烧开后中火煮30分钟,将汁水滤出备用。然后再加入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滤出汁水。再重复一次这个步骤。最后将3次煮的汁水合在一起,放入100g大米煮成粥吃就可以了。

这个方子的好处是,一方面让黄芪的功效充分释放了出来,同时搭配了温和的大米,也让整个补力变得平和,不容易上火。

黄芪属于深根类植物,在土里能生长到40cm左右,可想而知,它的生长力有多强。晒干之后的黄芪,也保留了这样的特性,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如果只是单纯的泡水喝,可能只发挥了黄芪10%不到的功效。

从成分来说,黄芪发挥作用最主要的两个成分是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

它们俩都属于水溶性物质,在反复的煎煮中,才能溶解出100%的成分,这才是黄芪补气的关键所在。

「腹式呼吸

帮助气息更好流通」

我大概是今年春天开始练习腹式呼吸的,相对于轻松的胸式浅呼吸,腹式呼吸的方式更累,所以我一般只在每天早、中、晚,固定训练3次,每次练15分钟,不算很多。

大约练了一个月,在运动、跑步时,明显发现自己的核心可以很轻松的收紧,以前松垮垮在腰腹部、外散的肉,就像被束腰牢牢锁住一样,变得更加紧致,日常的呼吸也更绵长,不容易疲惫了~

明代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旨》中写有养生十六字令:“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里面提到“气气归脐”,就是说要把气引导到肚脐,也就是腹部这个地方,加强了经脉气血的运行,使人体处于气血充裕的最佳状态。

腹式呼吸就是这样的方式,它是一种深呼吸,可以把氧气深深吸入到肺部下端,带动腰腹部的活动。

所以,也想把这种方式分享给你们,帮助大家更好的养气

自然站立,将两手贴在自己的腰上,慢慢开始吸气。吸气的同时,感受到腰腹部向外扩张,像一个花苞慢慢绽放,舒展自己的花瓣;再均匀地吐气,让吐气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长一倍,同时腰腹部向内收缩,好像花瓣又再次收拢。

腹式呼吸刚开始大家可能觉得不太习惯,多多练习就好。平时多花时间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呼吸方式,在进行调整,慢慢地就能调整过来。

-END

1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