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亩耕地,解决了14亿人吃饭问题;43亿亩林地,却解决不了14亿人木材问题,为什么

森林驴 2024-07-25 16:15:47

首先,我们来看看“18亿亩耕地,解决了14亿人吃饭问题”这部分。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用于种植粮食和农作物,‌其产出直接转化为人类的食物来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定,而且得益于我国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和集约化,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

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我们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足够的粮食,满足全国人民的口粮需求,‌从而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

当我们转向“43亿亩林地,却解决不了14亿人木材问题”这部分时,问题顿时就变得复杂了。

尽管我们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伟大的祖国,但实在说不上“物产丰富”,比如木材资源长期短缺就是不争的事实。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拥有林地林地面积43亿亩,森林面积34.65亿亩,森林覆盖率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14亿亩。

尽管在各项指标上的数量不少,但在质量上却差强人意,每年的木材产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形成了巨大的供给缺口,每年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进口木材,仅2023年我国木材产量为11944万立方米,而木材进口量高达6581万立方米。

对外木材依存度超过50%,且呈现连年持续攀升的势头。

与此同时,随着热带雨林资源持续减少,保护森林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国际社会对我国木材进口问题越来越关注、越来越敏感。

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正逐步收紧原木等资源型产品出口政策,有关林产品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国家木材安全风险较大。

难怪木材价格的风吹草动,会牵动很多人的心。

18亿亩耕地,就能解决了14亿人吃饭问题,那么,坐拥43亿亩的林地,为什么不能解决国内的木材需求,哪怕是基本的需求?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林地生产力低下。

与耕地相比,林地的生产力相对较低。林木的生长周期长,且受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其产量往往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木材需求。

我国有两大最主要的速生丰树种,即北方的杨树和南方的桉树。他们生长快,成材早,且轮伐期短,一般杨树8年到12年、桉树5-6年就能采伐利用。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杨树年生长量0.5-0.7立方米/亩、桉树年生长量1.8-2.2立方米/亩,其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即便是广西长得最快的桉树,其生长量也不到巴西的50%。

从南到北,我们随处可见的松树,其采伐年龄在30年以上,每亩产量也不过十几、二十立方米。

第二,林业资源利用不合理。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林业资源的利用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采伐、滥砍滥伐等,且普遍重视植树造林,不注重天然更新,又不注重科学抚育,使原始森林和天然林比重下降,造成森林生态功能弱化,导致了林业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

同时,林业资源的利用结构也不尽合理,“要么使劲砍,要么一棵不让动,在两个极端间来回摇摆”。大面积“皆伐”,虽然带来了即时效益,但这种“剃光秃”的采伐方式无异于涸泽而渔,如果任由长期发展,不但大径级优质木材战略资源难以实现,结果还会使森林质量越来越差,公顷蓄积量和生长量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另外,一些优质林木资源被用于低附加值的产业,而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木资源却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不得不长期依靠进口来解决。

第三,木材需求增长迅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木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建筑、家具、造纸等领域,木材的需求量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特别是高品质的木材需求尤为旺盛。

比如,广西人造板材原料缺口较大,每年还得从广西区外的云南、贵州等地购进补充、甚至从国外的东盟国家采购进口,而面板所采用的大径级阔叶材,则主要来自越南、缅甸、喀麦隆,加蓬,厄瓜多尔等地。

因此,这种结构性的需求快速增长,使得现有的林业资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差距是问题,也是潜力。

拥有43亿亩林地资源就是优势,如何经营、管理好这些林地,就要千方百计提高林地生产力、优化林业资源利用结构。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唯有这样,才能提高国内木材产出水平,尽可能地满足发展的需求。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