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编38000人的美械军,为何凑出25000人,就算不错了?

甲骨堂 2024-09-27 16:08:28

在战争年代,一个军有多少人?

几百人的情况有,几千人的情况也有,甚至有的军编制就是几千人,不过一般而言的军,都是会有小几万人的。

正常情况下,一个师会有万人规模,那么一个军加上直属队的话应该在3万人到4万人之间。

不过在战争年代的话,实际情况跟编制数往往不一样,尤其是国军部队,会有相当大缺额的情况出现。

比如在抗日战争中,一个编制上万人的师,可能实际兵力就五六千人,战斗兵还要更少,可能只有两三千人。

这样一个明面上的军,实有兵力往往就连两万人都不到,实际战斗力至多相当于一个加强师。

对此,老蒋曾感慨道:

各级层层蒙蔽,至有一师之中缺额至3000人以上者亦相率视为故常。平时领一师之饷,临时不能作半师之用。

这还是老蒋了解到的情况,真正下去的话,缺额当然是要更严重的。

所以美军在接触到国军的情况后,就认为虚浮的编制严重不利于战斗力的发挥,魏德迈甚至建议只要保留50个好的师即够用。

这样的师必须保证齐装满员,在兵额齐全的基础上,再装备美械,从而具备强大的战斗力。

最早编练的驻印军部队,一个师的实有兵力达到了13000人左右,大约相当于国内两个师的实有员额;而且美式部队的战斗兵比例多,辅助兵也多配武器,因此实际可参战的兵员可能要相当于国内三个师之多。

这还仅仅是考虑到战斗兵的数量,如果再考虑到兵员质量、武器装备以及后勤补给的因素,驻印军一个师的实际战斗力,可能要相当于国内一个集团军了。

对于这样的部队,老蒋自然是希望多多益善为好。

所以在1945年初,在美国军事顾问的介入下,搞出了一套三十四年甲种军编制,其实就是俗称的美械装备军。

在这种编制下,一个军的实有兵力为38000人,其中下辖的3个师每师兵力约11000人,其余5000人为军部及直属队。

因为它是按照美式部队的思路打造的,所以配备的武器超多,甚至一个步兵连里都要有6门六零炮。支援、辅助类的炮兵、工兵部队也大量配备步枪、机枪等。

具体入选的军,都是中央军的精锐,如第13军、第18军、第74军等。

不过即便是中央军部队,当时照样是抓壮丁、吃空额,所以这些部队本身也不满编,不断地补充兵力,同时又不断地减员,以至于真正编齐38000人的军都为数寥寥。

而在编配过程中,日本就宣布投降了,此时国军主力都在大西南,此后又着急向东北、华北、华东运兵,并接受日军投降,所以军队整编进程就被耽搁了。

在远距离的机动中,一些不愿意离开本地的兵员也不断逃亡,所以就使得即便是中央军嫡系的美械军,缺额不断加大。

以第73军为例,该军算是第74军的“兄弟军”,同样也是当时的美械军编制。

到1947年初,这个军运往山东的时候,其缺额甚至能挤出3个步兵团的建制来。所以抵达当地后,就用这3个团的缺额另外成立了一个矿警旅。

但是这个旅用的是山东本地兵员,所以它实际掌握在王耀武的手里,第73军并不能直接指挥。

到当年2月,第73军参加莱芜战役时,该军实际能动的兵员就只剩下了25000人。

从38000人到25000人,兵力数可是下降到了原先的三分之二,以至于一个师其实只有7000多人。

所以第73军虽然在当时名义上没有改为整编师,但它的实力数也大概相当于裁减掉3个步兵团后的整编师了。

当然,国军当时进行整编师调整,另外一个因素也是各部缺额较大,遂顺水推舟改换名称,压实各部兵力数而已。

因此我们看当时各三旅六团制的整编师,基本上实有兵力都是2万多人的级别。像整编第74师兵力超过3万人,这是国府明令的超额配置结果。

事实上由于该部的减员问题,在孟良崮战役时,这个师的兵力也是2万多人;孟良崮战役歼敌3.2万余人的战果中,是包含了对整编第25师、第83师以及阻击其他各部援军的战果。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