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为什么大家都做一样的事,只有你最失败?

坤哥的书影世界 2024-07-23 19:04:31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需要一本《乌合之众》来跳出群体的怪圈

 

你是否总是被身边的群体左右思想?

你是否总是无意识地做出多数人的决定?

你是否就这样沦为了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

在这里,复杂抽象的心理学理论概念被转化成了生动具体的故事案例:将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的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善于断言的凯撒大帝、优秀演说家亚历山大……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了解过大众心理这一板块的知识,如果没有被打击地头破血流恐怕我也不会去了解。小学读《淘气包马小跳》,初中看《十宗罪》,不是自己喜欢看,而是大家都在看,那时候我就大概已经有了人云亦云的苗头。

在其他人准备学习ps玩摄影的时候小声嘀咕我也想玩,在身边大多数人开始准备考公的时候也开始搜集相关的资料……

就这样,我的一生就是我所有朋友的简单拼凑,为了买相机和父母争吵不休,跟着舍友一起准备省考,最后,考公失败,没能上岸,前路迷茫。看着吸引我准备省考的舍友成功上岸,身边的同学陆陆续续都找到了心仪的岗位,而我浪费小半年的时间做舍友的追随者,试图用打了折扣的努力支撑不切实际的梦,和爸妈聊天中所谓的“一心扑在学习上”也不过是逃避现实的谎话。两手空空时我才开始思考,到底是为什么?明明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啊?

我尝试着在互联网上寻找答案,便找到这本经典之作——《乌合之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自觉的把自己和书中的描写进行对应,情绪化,低智商,群体性,这不正是我的从前吗?曾经的从众选择,莫名被调动的情绪,依次在脑海中浮现,似乎都在印证着,我就是是这乌合之众的一员。我感受到,现实与书本在争夺着我的意识,这种撕裂感让我感到清醒,推动我跳出群体的怪圈,打开了我学习大众心理学的大门。

我不再随波逐流,而是经常性的思考。开始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现状。

其实,乌合之众,这个词似乎嘲讽了我们所有人,所有普通、平凡的大多数人。勒庞的文字穿越时空,照亮了我思想的昏暗。过往已无法改变,我该重新思考我的未来。我三次阅读这本书,书页早就被我划的密密麻麻,虽然我现在依然没什么成就,是公众认知里的平凡普通,但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遵循自己的内心而非外界的暗示,自由,清醒。

分享一个句子吧:

“有意识的个性消失,无意识的个性得势,感情和思想通过暗示和传染,被引到某个方向,可能立即就会把所暗示的思想变成行动,这就是群体中的个人的主要特征。他已经不再是他自已,而是成了不能控制意识的木偶。”

如果你想要一个人觉得新上的电影好看,你只需要在他耳边说些不着边际的话,然后重复对电影的单调赞美,“哎呦,这电影是真好看啊!我跟你说,你有机会一定要看一看”,一遍不够就两遍,两遍不够三遍,如此,暗示达成,思想入侵,你成功在他的脑子里注入了自己的意识。

同样的步骤,我们成为了公众思想的提线木偶。

 

可以说,读这本书之前的我和读这本书之后的我,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如果你也觉得自己身处群体的怪圈中,想要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是如何受群体影响的,那不妨读读看,它或许不能把你一把拉出泥沼,但至少可以给你一点启发,给你一个方向,让你成为乌合之众里的清醒者,有机会成为思想的高维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