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3000字。
梅,独天下而春,傲风霜而曳,匿才情而泊。
所以,梅自古以来就被尊为百花之首。
千年以来,咏梅之诗词之多甚过漫天之飞雪,其中不乏让人一见惊艳,此生难忘的千古绝唱。
早春峭寒,有“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的山居春色;
万树凋零,有“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的隐士意境;
冷眼世间,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独善其身;
经历寒暑,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人生智慧;
梅雪相映,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哲学之辨;
世事沧桑,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静立天地;
月照孤山,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代风华。
世事变幻,白云悠悠。
梅花的风骨深入人心,蓦然回首,梅花与咏梅之人早已浑然一体。
千古以来,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被称为咏梅诗词双璧。两首词一时瑜亮,难分高下,本文将分层作深入解析。
一、昏暗欲坠与疾风暴雨的时代1、陆游与《卜算子·咏梅》
陆游出身望族,少年成名,一出生就跟着家人南下逃避战乱,见惯了金兵的烧杀抢掠和南宋王朝的软弱无能。
二十八岁的陆游第一次参加锁厅考试,就被录为第一,但却因当时宰相秦桧嫉恨,仕途不顺。
秦桧去世后,陆游开始步入仕途,他为官正直,屡次得罪宋孝宗和朝中大臣,仕途多坎坷。
最让陆游愤恨的是,南宋朝廷根本没有收复河山的志向,只满足于偏居一隅,守着残山剩水,陆游收复河山的大愿遥遥无期。
公元1166年(乾道二年),四十一岁的陆游第三次被贬谪,赋闲在老家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看惯了朝堂的无能和黑暗,看惯了风雨中飘摇的南宋,陆游化悲愤为力量,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写这首词的时代,那是南宋时期,王朝昏暗无能,摇摇欲坠的黑暗时代。
图1 驿外梅花
2、毛泽东与《卜算子·咏梅》
1959-1961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国内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新中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称作三年困难时期。
1960年6月,苏联与中国关系决裂,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加上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
当时的新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最艰难的时刻。
1961年12月,就在新中国面临最严峻的考验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在广州准备召开中央扩大会议,此期间,他以史无前例的大无畏精神,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主席写这首词的时代,那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内忧外患的时期。虽然艰难,却是上升时期。
图2 犹有花枝俏
二、悲愤孤傲与欣然共生1、陆游的悲愤孤傲
陆游的梅花,开在驿站之外,断桥之边。
断桥边的驿站一定是凄冷无人的郊野之地,娇艳的梅花居然开在这样差的环境中。这种地方,人迹罕至,当然没有人来照顾、欣赏梅花。只能是备受冷落,无人知晓。与枯木烂石为伍。
陆游的梅花,开在风雨中的黄昏中。
黄昏是昼夜的转换时分,在这样苦寒的地方,如果说白天还有一线希望让人能够发现,能够照顾,能够欣赏的话,一旦到了黄昏时分,最后的一丝希望马上也要破灭,紧接而来的无边的黑暗会笼罩天地。
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在严寒中绽放,无人欣赏无人可诉也就罢了,偏偏寒风冷雨接踵而至,梅花心中的凄苦可想而知。
陆游的梅花,处在猜忌昏暗的社会环境中。
就是如此不幸的梅花,它生就娇艳,清香袭人,从来不与百花争艳,它开在无人问津的地方,开在百花还没有绽放的时间,它不争春色,不争秋景,但就是这样,梅花仍然是遭百花嫉妒,认为它清高,别有用心。
其实就是它的不同流合污,遭到了那些同流合污者们的诋毁。
陆游的梅花,孤傲,毁而不改其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全篇的扛鼎之作,震耳欲聋。
梅花身处苦寒之地,不同流合污,不媚俗,不争春色,也难逃猜忌诋毁。但是,就是这样的绝境,梅花也绝对不会低下头,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即使粉身碎骨,牺牲生命。
词人借着梅花大声呐喊,以梅自比,写出了自己的格局和骨气。不屈服于这个社会险境,不屈服于命运的不公,更不会屈服于小人们的陷害。他的志向终会达成,终会向世人所传递。
陆游与梅花完全物我相融,深深的体现出一代伟大爱国主义词人的高贵品格,终会激烈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赞叹,为之奋斗。
2、毛泽东的欣然共生
毛泽东的梅花开在冬春之际,冬去春来,是自然的更替。
“风雨送春”,“飞雪迎春”,这里的“风雨”和“飞雪”已经不再是以前文人们描写梅花诗词中的那个完全恶劣的环境,已经变成了自然变化的客观规律。四季就是一个这样的规律,冷暖交替,春过冬来。
所以,寒冬既是艰难的环境,同时又是充满希望的时节,因为春天马上就会来到。
毛泽东的梅花,开在寒冬百丈悬崖之上。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直观的描写出了冬日严寒的艰难环境,但就是在这样艰难严酷的环境中,梅花的身影仍然摇曳在风中。
在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梅花于恶劣环境共生,“风雨”与“飞雪”都是梅花的朋友。虽然环境恶劣,但是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才锻炼出了梅花的高洁和凛然。
本词中,梅花依旧高洁、依旧凛然、依旧摇曳,但它不再是陆游那种柔弱,不再是其他文人笔下的孤傲。这里的梅花坚强无畏,大公无私。
三、独善其身与无私奉献1、陆游的退而独善其身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表现的是梅花铮铮傲骨,处无能黑暗的朝堂,遭小人嫉恨陷害,却仍然保持爱国主义情操,宁死不屈的气节。
但是,在这种情形下,陆游无可奈何,选择了退而独善其身,希望自己的气节和精神还能感化人心,让看到它的人,能够继续与黑暗斗争。
陆游的词里,人梅合一,梅花就是他自己。当然,也只是他自己,一个孤独的爱国者。
2、毛泽东的无私奉献
词人一开始就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那么,毛泽东反其意,反的是何意?
反的就是梅花不再孤芳自赏,独善其身,而是勇于挑战,无私奉献。
毛泽东的词里,梅花已经不是孤独者,它代表的是广大的爱国主义群体,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把明媚的春光带到人间。而这个时候,这个群体也已经和百花团结在一起,再也无法分离。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写的是梅花虽然傲立冰雪之中,俏丽娇艳。但是它却从来没想过与百花争艳,它只是想做一个报春的使者。这是一种谦逊的精神,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写的是梅花功成身退,不争的精神。等到完成报春任务之后,接到春天的信息,百花开始绽放,这个时候,梅花已经退而隐之,身藏百花丛中。这是一种与世无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四、无法超越的时代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在格局、意境明显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对两首词都赞颂有加,二者相比,我们更倾向于毛泽东笔下梅花的大格局,大无畏精神。
但是,笔者认为,这两首词孰高孰低,还要置于以下几个角度来深析。
1、时代的巨大差异
在陆游的时代,已经处于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时期,朝廷内忧外患,在此下行时期,陆游那种深深的无奈,读此词可见。
新中国时期,虽然也是内忧外患,但毕竟是新中国的上升时期,上上下下还是充满斗志。
2、作者身份的巨大差异决定格局
陆游只不过是当时的一介朝臣,宦海浮沉,几经贬谪,毫无实权。在封建王朝的牢笼中只能深深叹息。
而毛泽东是新中国的领袖,一举一动决定着中国的命运,格局当然远高于陆游。
最后,笔者想说,谁也突破不了当时的时代。
也许,若干年之后,还会有人继续站在时代的巅峰,挥笔写下更豪迈风骨的《卜算子·咏梅》。
图3 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