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的成败决定了个人荣辱,可他的死却左右了明朝的覆灭(一)

历史画中画 2024-10-12 07:47:16

1644年,是大明自我了结的时间,虽说帝国的陨落源于党争、国策,乃至自然气候,但半个世纪前的名将陨落同样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

1598年,明朝最后一任名将李如松在与蒙古人的作战当中意外战死,无论他的死有多么蹊跷,他终究是陨落在了明朝灭亡的关键时刻。

时年50岁的李如松,正是武将武力充沛、战力巅峰的年纪,却没想到在成功的道路上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滑铁卢。

尽管从他战死到明朝真正灭亡有40多年,但正是缺少他的这段时间里,明朝最大的死敌崛起了。

李如松个人的成败决定其本人和家族的荣辱,但他一个人的生死却决定了整个大明王朝的走势。

在大厦将倒之际,李如松是如何扶持大明王朝走完最后一程的,他的死又给大明与后金提供了怎样的不幸与机会。

三大征当中的中流砥柱

万历一朝明朝已经明显开始走下坡路了,但万历发动的三大征对于维护国家稳定,捍卫中华国土有莫大的积极作用。

无论是内部平乱,还是对外作战,对于此时的明朝来说已经不堪重负。

好歹三大征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其中,宁夏之役、壬辰抗倭援朝更是使得明朝国威远扬,保留了帝国最后些许颜面。

李如松作为唯一一位参与两次大战的名将,对于捍卫明朝的威严有着极关重要的作用。

1592年2月,已经出任宁夏副总兵的哱拜不满明朝的统治,决定起兵反叛。

两个月的时间,叛军已经拿下了中卫、灵州等重要城市,使得明朝西北边陲的局势发生了逆转。

当地的剿匪官兵迟迟没有拿出像样的成绩,使得远在京都的万历感到愤怒不已。

换将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取胜关键,此时梅国祯出面向万力推举了李如松。

本就受宠幸的李如松轻松便获得了西北总兵的职务,此时他才42岁,正是人生辉煌的开始。

从4月接到任命,到6月整顿大军到达宁夏之后,李如松并没有盲目出击,而是对宁夏叛军的局势做了详细的摸排之后,才制定了整体作战计划。

在李如松的作战计划里,分为内外两个方向。

对外,李如松主要消除叛军的外部支援,哱拜是蒙古人,他的外援自然也来自北部的蒙古部落。

7月间,李如松派出了手下的大将麻贵,率领本部骑兵向蒙古部族发起了攻击。麻贵也是明朝后期的一员猛将,其家族势力不输李家。

在麻贵的攻击之下,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纷纷后撤,一度被驱赶到了贺兰山以外,不敢再跨越边境。

如此一来,西北地区的局势被李如松梳理明白,外部势力已经无法干预,只剩下解决内部失误。

在内,哱拜的叛军固守在宁夏城,准备靠着城墙与李如松的平叛大军一较高下。

面对层高墙厚的宁夏,李如松没有选择贸然攻城,而是根据地理环境做出了水攻的策略。

背靠黄河水,李如松手下的士兵决堤放水,以水淹宁夏,围困达数月之久,这是宁夏城弹尽粮绝,哱拜部军心涣散,已无力再战。

心生悔意的哱拜主动向李如松投降,并献上了手下部将的头颅。可李如松并没有放过哱拜。

表面答应之后,将其全族予以斩首示众,以绝西北地区动乱之根源,震慑周边宵小。

从李如松6月进入西北地区,到9月16日他成功拿下叛军,时间仅仅过去了三个月而已,战事的胜利不仅奠定了李如松个人的地位,更是捍卫了明朝西北边防。

凭借着这一役,李如松展现出了李家超高的武学天赋以及谋略之道,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他的杀伐果断。

李如松得胜之后,还没有休息几个月就立即被派往了帝国的东边战场,与侵略朝鲜的日寇展开决战。

如果说宁夏之役展现了李如松的谋略之才,那么,平壤战役则形象的展示了李如松的果敢与勇猛。

1592年12月25日,整装完备的李如松带着明朝大军开始向朝鲜急行军。

此时的平壤城已经被小西行长带领的日寇占领,转年的正月初六,李如松到达了平壤城下。

对战场进行初步了解之后,李如松作出了初八正式攻击的决定,这里毕竟不是国内,作战的方式也就灵活了许多。

李如松手下携带了众多的弗朗机炮和火箭,按照作战计划,它们一字摆开,首先对于城墙上的日寇发动攻击,之后炮火延伸向平壤城内进行饱和式打击。

远程攻击之下,日寇死伤无数城墙也被炸出众多口子,伪装成朝鲜人的戚家军和李如松的部队纷纷登上城墙,与日寇展开了肉搏战。

火铳营和虎蹲炮营跟随大部队抵进城防,直接压低炮口进行平射,将平壤城内的建筑连同日寇一起就地消灭。

作战过程当中,李如松的战马战死,李如柏的头盔被击中,二人毫无惧色,换了战马、头盔之后继续作战。

最终,日寇被驱赶到平壤城内几个狭小的区域内,眼见火炮运进来,李如纵便决定主动敞开一个口子,驱赶日寇向外逃亡以便围歼。

小西行长果然上当,率领残存的9000日寇通过敞开的口子,涌向了冰封的河道。

还没等他们高兴多久,李如松埋伏在附近的火炮发出了强烈的怒吼,将河冰全部炸塌,9000日寇基本上葬身在了冰冷的河水当中。

能够侥幸爬上岸的,也被守候在岸边的步兵以长枪捅死。

抗倭一战,李如松仅以700人的伤亡就消灭5000多日寇,这让李如松不仅在明朝内部声名赫赫,更使他的威名远播日本。

(未完待续)

1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