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援俄罗斯?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达哥有点味 2024-04-25 11:22:53

俄乌战场上出现中国生产的炮弹,照片在社交平台上流传。

有些西方媒体就开始移花接木,说在俄乌战场发现中国制造的武器,石锤中国军事援助俄罗斯,

咱们很多中文媒体都驳斥了这种毫无根据的说法,但并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俄乌战场会出现中国炮弹。

我简单总结一下,炮弹确实是中国制造的不假,但来源并不是中国,

要弄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得从上个世纪中国的军工外贸说起。

这是一枚在俄乌战场上发现的中国产迫击炮炮弹,

国外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照片

“60杀”不是指能杀60个人,而是表示口径和弹药种类,是60mm人员杀伤弹的意思,

“黑27石”表示装药成分,即黑索金炸药和石墨钝化剂混合配比27%,

“4-75-62”代表批次、年份和工厂代号,也就是62厂1975年生产的第四批次弹,

“+”代表这是一枚重弹,弹丸生产出来会有一定公差,比标准弹重的标记为“+”,比标准弹轻的标记为“-”,

符号越多公差越大,最大我见过三个“+”,同装药发射时重弹加标尺轻弹减标尺。

这枚中国制造的60mm迫击炮弹有说是俄罗斯缴获乌克兰的,也有说是乌克兰缴获俄罗斯的,

谁缴获谁的不重要,战线反复拉扯,军备物资反复缴获被缴获都有可能,

但炮弹的使用者一定是乌克兰,因为俄罗斯根本就没有60mm口径的迫击炮,他拿这些弹药有什么用?

上个世纪国际军火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班组曲射火力就是60mm迫击炮,

俄罗斯因为军队机械化程度那个时候相对高,看不上这种手提肩扛的小口径迫击炮,牵引式82mm矢车菊速射迫是俄罗斯口径最小的迫击炮。

使用弹夹供弹的俄罗斯2B9型“矢车菊”速射迫击炮,每分钟40发具备较强的火力覆盖能力

63式60mm迫击炮是80年代中期之前解放军的班组伴随支援火力,有重量轻和便携的优点,非常适合山间林地作战

但是当年北约和中国都在大量生产60mm迫击炮,尤其是我们的63式60mm迫击炮,质量稳定供应量足够大,所以在军火市场上最受欢迎。

到了90年代初,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大部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一下子都陷入到了经济危机之中,

于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开启自救之路。

乌克兰由于分到了苏联相当一部分军事工业体系,那为了活下去自然是重操旧业,

又由于60mm这个口径的迫击炮市场足够大,和北约的制式又相通,

所以乌克兰就开始仿制63式60迫抢我们的生意,弄出了一个KBA-118式60mm迫击炮,自己装备一部分,剩下的全部出口。

乌克兰KBA-118型60毫米迫击炮,可以使用中国63式和美国M224型迫击炮炮弹

后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西方的忽悠下,乌克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文恬武嬉军备废弛,

图160拆了,核武器销毁了,本土军事工业基本没有了,结果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一下子傻眼了,没武器啊。

好在还有美国以及北约的援助,只不过美国自己的炮弹产能也挺着急的,法国德国着不着急不知道,反正都等着大哥先上,

那怎么办呢?只能在其他小弟家里一个一个淘,结果还真让他淘出了一个宝贝,那就是阿尔巴尼亚。

1961年12月11日苏联与阿尔巴尼亚断交,中国由此开始了十多年的援阿之路

阿尔巴尼亚是位于希腊和意大利之间的一个地中海沿岸国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与中国关系不错,经贸往来军事交流都挺频繁的,

那个时候咱们针对北方战备,武器弹药的生产量是极其可怕的,可怕到溢出,

同时又和阿尔巴尼亚的目标一致,所以包括66式60mm迫击炮在内的大量武器以援助的形式进入到了阿尔巴尼亚,

这种关系一直到1978年才停止,随着阿尔巴尼亚逐步倒向西方,两国关系趋于冷淡,

2009年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这个东欧小国成为拥有最大中国军火库存的北约国家。

那乌克兰急缺60mm口径的迫击炮弹,阿尔巴尼亚有大量库存,又是北约国家,这不就对上了嘛。

唯一没想到的是,咱们当年为头号大敌准备的炮弹,随着这个敌人的消失本以为就此化作尘埃,

结果兜兜转转,在半个多世纪后用这种戏剧性的形式履行了当年的使命,难道这就是历史的宿命?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