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光伏行业自律公约是自毁长城!光伏太卷了?不,其实还不够卷!

雅彤正前方 2024-12-16 02:35:41

本文首发于“新能源正前方”公号,这里有更多新能源行业热门话题深度剖析,记得关注哦~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1038篇原创文章

当光伏产能过剩成为现实后,光伏协会振臂一呼,说要为行业做点事情,先是组织开会,让光伏企业不要搞“内卷式”恶性竞争;接着又是发布报告,称组件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之后就是企业开始签订自律公约,网传超过30家光伏企业签了公约。

光伏自律公约

对于光伏企业通过签署行业自律公约来应对产业周期、减少亏损的行为,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无论是从行业从业者还是市场的视角看,争议都非常大,很多人支持,尤其是很多投资者,他们认为光伏行业此前卷死其他厂商、亏钱补贴全球的行为不可持续,现在自律公约就相当于煤炭行业的供应侧改革,行业有望很快迎来产能出清。

当然了,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光伏行业既然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化行业,就应该将经营自主权交给企业,让市场自己来解决竞争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新能源正前方理解和尊重光伏协会以及各家光伏企业的行为,但也确实很难理解光伏行业通过搞行业自律公约的形式以解决产能过剩,继而解决企业经营亏损的行为。

光伏行业从来都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吧,虽然中国光伏产业在发展初期阶段因为三头在外,加上欧美国家一度的围剿,国内政策层面给了大量的支持,但这种支持更多是偏向于需求端,从未在具体经营层面做太多干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成为了全球无可争议的领头羊,甚至都已经进入了平价上网时代,在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情况下,遭遇产业周期的时候,我们却希冀通过行政的力量解决周期问题。

这实在让人有点哭笑不得,敢情这么多年了,中国光伏产业还是个长不大的巨婴?

为什么不像过去每一轮周期那样,通过市场的力量将那些不合时宜的企业赶出市场,完成行业的新生呢?

现在通过行业自律公约,产能以配额的形式分给各家企业,但各家企业的技术路线、设备、工艺、良率、管理水平、资金实力、市场能力等完全不同,如何保持配额的公平公正?

不仅无法保证公平公正,也会大大限制那些真正优秀、具备强大行业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让那些本来无法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企业苟活着,反而很可能大大延长行业产能出清的进程,行业走出周期底部很可能更加遥遥无期。

光伏供应侧改革行不通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煤炭搞供应侧改革可以成功?光伏为什么就不行呢?

因为这两者虽然同为能源行业,但一个是传统能源,一个是新能源,两者其实没有什么共同点。

各大煤炭集团基本都是国企、央企,说白了就是都是国家的,下游的各大发电企业也都是各种国企、央企,也都是国家的,本质就是国家说了算。虽然煤炭也经历过各种定价机制,从最开始的政府计划价格,到后面的双轨制,再到市场化定价,再到新双轨制,但归根到底肉都烂在国家的锅里,无非哪个锅多一点、哪个锅少一点的问题。

但光伏行业不是,国内绝大多数光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光伏的下游主要就是几大发电集团,它们却是国企、央企,这就不是体制内自己的事情了。现在光伏行业搞行业自律公约,要减产能涨价,下游发电企业答应吗?它们也有自己的业绩考核标准,如果采购量不变,但价格上涨,会不会有国有资产流失的说法?下游会不会因此减少采购量?

除了行业的所有制不同之外,煤炭和光伏本质也有巨大的不同。

煤炭属于传统能源,目前占据了全球能源结构中第二的位置,仅次于石油,国内消耗量更是超过了能源消耗总量一大半,而光伏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才刚刚超过5%,国内也才超过6%,差距依然巨大。而且光伏发电相比煤炭发电还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只能白天发电,带来了巨大的消纳问题,只有储能配套上去才能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光伏发电这个天然的缺陷决定了只有不断降低发电成本,拉开与传统化石能源的价格差距,才能在国内和全球能源结构中持续提升比例,与煤炭平价是远远不够的,发电成本必须要大幅度低于煤炭,低到加上储能的成本也能大幅度低于煤炭发电的价格,才能通过价格优势抹平发电不连续的弱势,提升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这就需要光伏行业通过技术和规模进行双重持续进化,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提升转化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并利用规模优势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拉开与传统化石能源的成本差距。

现在国内光伏每度电的发电成本大约在0.3-0.5元之间,如果再算上储能,度电成本基本要到0.6元以上,和煤电的0.3元左右相比差距依然巨大。

而且光伏不仅要和煤电抢市场,还要与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比拼,现在风电跟煤电度电成本差不多,水电甚至要更便宜一些,核电相对贵一点。

所以,我们虽然总是说光伏行业太卷,但如果从行业长期发展角度而言,其实不是太卷,而是还不够卷!

只是过去几年光伏行业的路子走歪了,几个巨头更偏向于在规模,而不是技术上搞军备赛,导致光伏发电的降本并没有超预期。

当然了,也确实有一些客观原因,这几年行业处于由P型向N型转型的大浪潮,面对N型市场的不确定性,巨头在技术的选择和投入上难免比较谨慎,如果押错宝,很可能是一无所有的结果,甚至可能自己也被颠覆。

光伏自律公约是弯路

如果行业还想进一步发展,想要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在成本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只有通过市场经济的充分竞争才能完成这样的事情,而不是寄托于希冀构筑“光伏欧佩克”的形式,通过减少供应来取得价格优势。

石油和煤炭可以这么做,因为都是化石能源,不是工业品,地球储量就那么多,而且技术也非常成熟了,成本就摆在那里,又是全球刚需,通过供应端的调控就可以操纵价格。

光伏并不是呀,这就是制造业,除了阿斯麦那样不多的企业,其他的制造业企业想要通过产能控制价格,并不多见,可惜光伏不是这样的技术,而且光伏行业里玩家那么多,也不可能达成真正的产业联盟。

更加关键的是,光伏发电当下的成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并非刚需,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新能源属于政治正确,在很多国家,尤其那些化石能源丰富的国家,他们真不一定屑于发展光伏产业。

总之,光伏产业永恒的主题是降本增效,如果离开这个主题,光伏的长远发展就无从谈起,而这只能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完成,任何有违这个逻辑的行为,短期看似是出路,长期而言,一定是弯路。

不信咱们就等着后面来验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