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取外号的这种恶习不是现代人特有的发明,而是自古有之,陈习旧俗。虽然现在给别人取外号的例子真的十分少见了。这是由于教育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得到提高,不再借助于给别人取外号这种事情来让自己高兴,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满足。
但我爷爷告诉我,在他们那一代,也就是在早个三四十年,吃大锅饭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地相聚在田间地头。为了打发无聊的劳动生活,缓解身体的疲劳,其实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他们尤其喜欢给别人取外号。
比如谁家的孩子刚出生时有七斤重,于是就有人给他取外号为“七斤儿”。这种外号往往伴随着此人的一生,人们交谈时都不叫他的名字,而是直接叫“七斤儿”。等到他年老的时候,人们都仍然这么称呼他。不懂事的孩子由于好奇,就会问跟着大人一起叫这老人为“七斤儿”,实在是有些教坏孩子。
而有人耳朵天生就会长一些小肉瘤,也就是医学生上所说的“副耳”。有的人只会长在一只耳朵上,而有的人两只耳朵都会有。此时,这人也会得到一个“小耳朵”的外号。孩子小的时候,原本长的就异于常人,现在又经常受到同伴嘲笑,身心自然会受到伤害。
这种伤害虽然不是物理上的伤害,却比物理伤害更可怕,有时候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而那样普通长相人就没有外号了吗?不,这些人的外号其实和那些长相丑陋的动物挂钩了。比如,有的人叫“尿泡蛇”,它的学名其实是红瘰疣螈。由于身上有红黑色花纹,并且背上全是凸起的肉粒,因而人们觉得它很丑陋。常常用它来给别人取外号。
还有的人用“癞疙宝”给人取外号。它其实就是人们所说的蟾蜍。很多人看到蟾蜍都会退避三舍。不是因为这种两栖动物有多恐怖,实在是因为它的长相有些让人难以接受。用它取外号,实在是暴击伤害拉满。
身上遗传有“银屑病”的就称他为“蛇皮花”;眼睛长的一只大一只小的就叫“调墨眼”;身上总是一股油臭味的叫“老油”;声音不好听的就叫“鸭子”……总之,我爷爷那一辈人取的外号千奇百怪,涉及的东西很是广泛。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但这其实是不值得提倡的。
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给人取外号的这种恶习就已经有了记载。比如,齐懿公时期,就因为取外号的事情,导致了齐懿公被大夫所杀。起因是齐懿公还是公子的时候和大夫丙戎的父亲一起比赛打猎,但丙戎的父亲“箭高一筹”,比齐懿公的猎物多。心胸狭窄的齐懿公怀恨在心,等到他继位的时候,就把丙戎父亲的双腿给断了。而另一个大夫雍职的夫人长得漂亮。齐懿公仗着自己的国君,强娶了雍职的妻子为妾。
某日,丙戎和雍职二大夫跟着齐懿公到到春池沐浴。二人玩的很是高兴,于是就相互开起玩笑——给对方取外号。雍职叫丙戎为“断足子”,言外之意就是说丙戎的父亲被齐懿公断了双腿,丙戎的断腿人的儿子。
丙戎听了之后十分生气,这不是往自己的伤口上撒盐嘛!于是就给雍职取了一个叫“夺妻者”的外号。言外之意,雍职的夫人被齐懿公给夺走了,身上绿油油的。双方你一句“断足子”,我一句“夺妻者”,来回交锋不下数十次,二人都感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二人念着念着,甚至有了大打出手的决定。可转念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劲。双方到了如今这个局面,不是对方给予的,而是拜齐懿公所赐。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对方呢?于是二人结为同盟,合谋在回去的途中,于马车中杀了齐懿公报了仇。
可见,这种取外号的恶习不是在四五十年才兴盛的。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具体的记载。随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一起传承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