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9名特战兵钻入日军据点,来了一场漂亮的关门打狗

橙子说历史啊 2025-01-02 17:32:3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1943年的秋天,尧山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竟成了历史书中少见的奇袭战场。

而故事的主角,只有9个人,他们没有重火力,没有后援,甚至连手里的武器也少得可怜。

可就是这样一支“寒酸”的小队,硬是在一个日军据点里上演了一出“关门打狗”的好戏。

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这事真发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事情得从义乌的沦陷说起。1942年2月,日军攻占了义乌,随后在义乌到东阳的交界处建了一个据点,叫尧山。

据点不大,驻扎了二十多个日军,但设备齐全,机枪、掷弹筒一应俱全。

日军仗着据点居高临下的地势,经常下山扫荡,烧杀抢掠,弄得周围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新四军浙东纵队的独立大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要拔掉这个据点并不容易。

敌人有武器、有地势,而独立大队装备简陋,硬碰硬是送死。

怎么办?智取,成了唯一的选择。

独立大队很快找到了突破口。

据点里的勤务人员楼顺潮,虽表面上在给日军当差,心里却并不甘心。

他的老同学方英凯是独立大队的文书,两人私下接触了几次后,楼顺潮答应当内应。

听到这个消息,大队长彭林和副队长俞慕耕心里有了底。

他们派突击队长张志萱先去探查地形,了解敌人的火力分布,然后一边设计计划,一边挑选队员。

最终,9个精壮的战士被选出,每人一把手枪、20发子弹,还有两颗手榴弹。

就这些,九个人要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完成任务,简直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10月9日,天刚蒙蒙亮,张志萱带着队员们化装成农民,在楼顺潮的带领下,扛着木板朝尧山据点出发。

他们假装是来送木料修建兵营的,大摇大摆地朝据点走去。

一路上,大家神色如常,表面看似镇定,心里却绷得像根琴弦。

突然,一辆满载日本兵的大卡车从公路上开来,停在据点旁。

这一突发状况让队员们心里一凉。

他们怀疑楼顺潮是否“反水”了,但此时已经没退路。

张志萱小声提醒队员们“稳住,继续往前走,该动手时再动手。”

进了据点后,他们发现大卡车上的日军只是路过,悬着的心稍稍放下,却又遇到了新的麻烦。

一个日军军曹拦住了他们,打算把他们抓去修路,还让他们先去楼里拿工具。

这对张志萱来说反倒是个机会。

他们一边装模作样地挑工具,一边暗中观察敌人的动静。

外面的卡车终于开走,时机成熟。

张志萱迅速给队员们使了个眼色,九个人同时掏出藏在衣服里的手枪,对着外面的日军一阵猛射。

守在门口的几个鬼子当场被打死,剩下的鬼子乱作一团,试图抢回营房里的步枪。

张志萱和队员们分头行动,封锁了据点的出口,彻底断了敌人的退路。

楼上的哨兵试图用机枪反击,却被楼顺潮一枪打下了岗楼。

此时,日军开始反扑。

他们发现对手只有几个人,用的还是手枪,于是集中火力冲向营房。

张志萱和队员们子弹有限,不敢浪费,只能一枪一命。

有个鬼子兵手持刺刀扑向战士黄包玉,战士罗生福子弹打光,抓起一把柴刀冲上去,一刀砍下鬼子的手腕。

黄包玉趁机补了一枪,彻底解决了敌人。

战斗进入白热化,日军军曹组织残余士兵疯狂反击,甚至打伤了两名战士。

眼看子弹快用光,张志萱果断命令队员们用手榴弹。

爆炸声过后,敌人伤亡惨重,但仍有几人负隅顽抗。

关键时刻,罗生福和黄包玉抢到两挺机枪,这成了压倒敌人的最后一击。

两挺歪把子机枪火舌狂喷,敌人被彻底击溃,尝试突围的也被当场打死。

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尧山据点的二十多个日军,包括他们的小队长,没有一个活下来。

战士们缴获了机枪、掷弹筒、步枪和大量弹药,却也付出了代价。

两名战士因伤势过重牺牲,他们的名字成了后来尧山纪念碑上的一。

这场战斗规模不大,却意义重大。

它不仅拔掉了一个日军据点,还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有人说,尧山之战不仅是一次军事胜利,也是胆识和智慧的胜利。

这九个普通战士,用他们的行动告诉了后人只要敢拼,就能创造奇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