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逆袭之路:感谢合资车企的“不杀之恩”

汽车动力说吖 2024-08-07 19:25:26

据全国乘联会公布的信息,中国新能源汽车2024年上半年零售销量超过411.25万辆,同比增长33.2%,其中自主新能源汽车合计销量超过356.51万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绝对主力。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上升到41.8%,随着传统车企的加入以及插电混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年内将有望超过50%,新能源汽车终于在销量上赢得了对燃油车的反超。

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今发展得如火如荼,其崛起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与艰辛,直到今天还有许多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制约。

无论是特斯拉、比亚迪,还是蔚来和小鹏,它们的成功或许仅仅是一次又一次奇迹般的偶然,看看燃油车过去那压倒式优势就可见其压力之大。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特斯拉为开端,却在中国市场发扬光大,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大成就之一,新能源车企如今拥有至高无上的市场地位,还得好好地感谢广大合资车企。

感谢当年刀下留人的不杀之恩,新能源车企要感谢合资车企不看好新能源汽车市场而留下的市场机会!

在特斯拉以纯电动汽车开启了汽车产业革新之时,很少有人能想象得到新能源汽车会像今天这样强大而充满活力,背靠跨国车企的合资车企更是冷眼旁观。

不管是燃油动力的技术和专利壁垒,还是燃油车市场的超大规模量级,合资车企还拥有绝对优势,而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强的比亚迪,月销量才有惊人的40万辆,其他的新能源车企也仅仅是5万辆水平。

合资车企沉浸于引进跨国品牌的新车型、争夺市场地位,新能源汽车那不成熟的技术和稀少的销量无法引起它们的兴趣,也就留下了新能源汽车这个全新的小众市场给所有新车企自生自灭。

与其说合资车企的新能源汽车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和需求,还不如说它们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拱手相让,毕竟价格战的惨烈和技术的快速迭代,这些都不是合资车企的优先选择。

没有合资车企就没有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车企要感谢合资车企引领中国汽车产业的全面升级!

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实际上也就是比亚迪近三、四年间的带动作用,这更像是一次厚积薄发,从产业链到汽车制造,合资车企都为整个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管是汽车外观和内饰的设计、制造质量的管控,还是企业的运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合资车企以整个行业的发展成果打造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基础。

自主车企在与合资车企的长期竞争过程中,“低质低价”是其中一个挥之不去的印象,然而,在抛开了"油改电”的制约之后,从零开始的新能源汽车瞬间就站上了发展的制高点。

自主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都历史性地实现了品牌向上,产品定位越来越高端,平均售价更是达到了历史巅峰,自主车企借助新能源汽车站上了合资车企曾经所在的高位。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在新能源车企高呼遥遥领先之际,它们的背后站着的是一家家合资车企,即便部分车企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合资车企以自己的失败衬托出新能源车企的成功,这也是一种真爱!

当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趋于稳定,而市场和政策红利也成为难得的汽车销量来源,合资车企开始全面发力新能源汽车,比如大众亲自下手推出了ID.纯电系列,而丰田则找来了比亚迪打造了bZ纯电系列等等。

然而,不管是新能源车企早已进入智能赋能的新阶段,还是自主传统车企也几乎与之同时进入这个新市场,并推出性价比更高的新能源汽车,从产品到定价,合资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都成为了失败的标志。

新能源车企的销量规模还远远落后于合资车企,它们却在销量和技术上遥遥领先后者的新能源汽车,这鲜明的对比就是新能源车企的巨大成功。

随着传统车企加速转型新能源汽车,很快就没有新能源车企和燃油车企之分,所有车企都将再一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品牌和质量赢得用户。

或许没有哪一家新能源车企会感谢合资车企的不杀之恩,反而会讽刺合资车企的不思进取,然而,当合资车企也全面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可以看一看究竟是"姜还是老的辣”,还是后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不管是合资车企的战略失误,还是有心无力,新能源车企,特别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都要感谢合资车企。

如果感谢说不出口,用"致敬”或许会更加符合当下的市场竞争形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