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融合创作隶书作品,被评委看中,入选全国书法展,方法值得借鉴

滨滨谈文化 2024-12-22 04:28:58

许多书法爱好者创作隶书作品时,往往都是按照自己所学去写,这样创作隶书作品,要么风格单一,要么就缺少学古的能力表现。而当代书法展上,用这种方法所创作的隶书作品,在评委眼里就会被认为创作者既缺少学古能力,也没有创新意识。因此,想要在书法展上入选,就必须要在学古与创新上多下功夫,让自己的作品既有丰富的古意,也要有自己的个性风格。

上图中是某届全国书法大赛上的入展作品,从作品的风格来看,这幅作品是融合了多个秦汉时期的隶书经典作品,也就是说,这位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并没有取法一家,上追秦隶,下通汉隶,经过自己的理解与创作,把多个隶书风格的作品融合起来书写,既表现了自己的学古经验,也表现出了隶书书法的古意与创新水平,因此,在评委面对这样的作品时,往往在初评到终评时,都不会发生思想改变的。

但是,面对这样的隶书作品,也有书法爱好者认为,这幅作品看似笔力强劲,风格明显,但为了表现艺术性,却让字形很难看,并不像东汉隶书的某些作品那样,美观好看,如果仅仅是为了书法展览,还不如好好去学习那些经典作品为好。也有人说,这幅隶书作品是有个性,却也缺少了隶书那种雄浑之气,笔画太过细劲,不值得褒扬。但也有人觉得,这幅隶书作品可以说是当代书法艺术性的代表性作品,不论是用笔、个性还是风格,都堪称是佳作。

不论怎么说,但我认为这幅作品在当代艺术性的表现上,还是值得赞美的。首先,我们可以从取法上来看,作者对秦、汉隶书下过足够的功夫,用笔干净,风格多样,方圆结合,书写自然,融合了秦隶、东汉隶书的多种写法,如《张迁碑》、《好大王碑》、《石门颂》以及大篆书法的用笔和写法,使得自己的创作作品风格明显,个性十分到位,如果没有涉及上述原帖的话,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的。

在艺术性上,作者突出了书法矛盾关系,以疏密、粗细、方圆、大小、浓淡、正斜等多种方法,凸显书法的艺术性。可以看出,作品中有些字写得很匾,有些字写得很长,有些笔画写得很粗,有些笔画则很细,这些就是矛盾关系,而与此同时,有些笔画的用笔方圆兼备,有些笔势纵横交错,形成了字势与气势上的强烈对比关系,当然,这些关系并不是作者有意而为之,是随着书写的进行,笔法发生了变化,字形字势也会随着变化起来的,以此就达到了自然而然的效果。

最后就是作品的形式构成。从整体上看,作品在纸张上采用了黄白两种色彩,以白宣居多,而最后的落款部分,则采用了淡黄色的用纸,二者对比并不显得十分强烈,但也协调自然。尤其是落款部分,采用小行草的方式,前面六行大字隶书,后面三行小行草落款,使得作品整体上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表现出了作者在行草书方面的书写能力。

对于这幅全国书法展上的入展作品,大家还有哪些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