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4500,曾生产红箭-73反坦克导弹控制盒,远去的三线建设

忆三线岁月 2024-07-09 20:33:54

在那片被岁月轻抚的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南缘的雄山脚下,隐藏着一个曾经辉煌而又神秘的代号——4500。它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段历史的印记,一段关于三线建设、关于国家脊梁、关于牺牲与奉献的深刻记忆。国营山西建山机器厂,这个对外鲜为人知的名字,却在我国国防工业的版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将带您走进那段历史,感受那份远去的三线建设情怀。

隐秘山谷中的军工明珠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随着国际形势的紧张,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一场名为“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悄然展开。不同于一线、二线的沿海与重要城市,三线地区被选定为后方建设的重点区域,旨在构建一套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而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南宋乡的山谷中,因其隐蔽的地形、丰富的资源,被选为了代号为4500的国营山西建山机器厂的落户之地。这里,从此成为了国家秘密军工生产的重要基地。

1969年,随着一声令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汇聚在这片荒芜的山谷之中。他们带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用双手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厂房、宿舍楼、食堂、医院……4500厂,这个看似普通的名字背后,是无数人心血与汗水的结晶。工厂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每一步都凝聚着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红箭-73的辉煌篇章

在4500厂的众多产品中,红箭-73反坦克导弹控制盒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这款导弹的研制,源于珍宝岛保卫战后对先进反坦克武器的迫切需求。面对苏联T-62坦克的威胁,我国决定仿制前苏联AT-3型(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并命名为红箭-73。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科技攻关,而4500厂,正是这场战役中的关键一环。

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控制盒,虽看似不起眼,却是导弹精准打击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接收指令、处理数据、控制导弹的飞行轨迹,是导弹“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4500厂的精密车间里,技术人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断优化设计、提升性能,确保每一个控制盒都能达到最高标准。正是有了这些控制盒的精准控制,红箭-73才能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我军反坦克作战的重要武器。

随着红箭-73的成功列装,我国反坦克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多次军事演习和实战中,红箭-73以其卓越的性能赢得了广泛赞誉。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4500厂无数技术人员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也见证了我国国防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

三线生活的独特印记

4500厂不仅是一个军工生产基地,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在这里,电影院、学校、银行、医院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职工们在这里工作、生活,几乎不需要与外界有太多交集。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工的视野和自由,但也培养了大家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集体荣誉感。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4500厂的职工们却享受着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工厂不仅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通过各种方式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家属区内的高档宿舍楼、卫生所、托儿所等设施的建成,让职工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每当春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工厂还会组织各种庆祝活动,让职工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和集体的关怀。

除了物质生活的保障外,4500厂还非常注重职工的精神文化建设。厂里经常举办各种比赛和娱乐活动,如篮球赛、乒乓球赛、文艺晚会等,丰富了职工们的业余生活。同时,广播站每天播放的革命歌曲和时事新闻,也让职工们时刻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关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远去的三线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三线建设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1991年,4500厂响应国家号召,搬迁至了更加便于发展的太原地区。这一决定虽然标志着三线建设在4500厂的正式结束,但也开启了工厂发展的新篇章。然而,对于那些曾经在4500厂工作过、生活过的老职工来说,那段在三线建设中度过的岁月将永远铭刻在他们的心中。

如今,4500厂在长治城南的厂区遗址已大部分被南宋村接管。电镀车间、木工房、装配大楼等建筑依然矗立在那里,见证着那段辉煌的历史。装配大楼被南宋乡政府用作“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继续发挥着它的余热。而生活区内的三栋宿舍楼虽已年久失修,却依然有人留守其中,守护着那份远去的记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