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是最好的养生

十点来读书 2025-01-10 14:57:44

不久前,有网络媒体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

“松弛感”入选。

拥有松弛感的人,总是格外令人羡慕:

工作游刃有余,生活有张有弛,人生有滋有味。

然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却常困于“倍速模式”的生活节奏,焦虑内耗,神经紧绷。

想不通、放不下、输不起几乎成了生活的常态。

尤其在刚步入2025年时,回望来路,展望新年,心里更是焦灼不安。

其实,要过上松弛感的生活,并不难。

1200多年前的一位古人就是“松弛感”的典范。

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位古人终生未仕,也没什么功名业绩,一介布衣,实在一般。

但他却胜在有个好心态:

守得住,想得通,看得开,放得下。

一生从归隐开始,以归隐告终,随心而动,自在漂流。

他就是盛唐顶流诗坛的诗人,孟浩然。

如果你正被生活所累,那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去读读这位“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

或许,你能在新的一年换种活法,把自己调成松弛模式。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书香之家。

作为孟子后人,父亲以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为其命名,希望他承先人遗训,出仕为官,建功立业。

孟浩然从小与弟弟一起每天苦读儒学,勤勉练剑,磨炼心性,为此写下一首《洗然弟竹亭》: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昔有鹡鸰心。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他在书香剑影中养成了豪迈自信、乐观旷达的性格,并立下了鸿鹄之志。

孔子曾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盛唐时期,面对社会不公,隐逸风气盛行,孟浩然深受影响,决心“文不为仕”,隐居生活。

他特别钟情家乡的鹿门山,那里山水宜人,风景秀丽,常常让他沉醉其中,忘了回家。

在这个新的天地里,他饱览山林景色,寄情泛舟戏水,倾心游玩研学,探访隐士遗踪,静养“浩然之气”,好不惬意快活。

他为此乘兴而作《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他渐渐爱上了这种清净而自在生活方式,与鹿门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隐居期间,孟浩然认识了富有才情的歌女韩襄客。

才子,佳人,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个说:“只为阳台梦里狂,降来教作神仙客。”

一个说:“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

韩襄客看得透孟浩然的淡雅之心,而孟浩然也惜之怜之,两人心性相近,彼此欣赏,遂情定终身。

孟浩然一系列“不成体统”之举,让父亲怒不可遏,老人家扬言要断绝父子关系。

但孟浩然不为所动,依然坚守自己的底线和选择。

他厌恶尘世间的功名利禄,热爱山水自然的意趣,钟爱心心相印的心上人,这有什么错?

他恪守着自己的初心和选择,甘愿沉湎于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这种扬弃,也让他由内而外,始终散发着清爽干净的气质,成为世人的精神偶像。

是啊,在纷扰繁杂的世界里,最该被温柔以待的,应该是我们自己。

一个人在自己的节奏里,忠于内心,爱我所爱,守好自己的能量场,才能过好一生。

当孟浩然踏着青春的节拍,即将迈进中年门槛的时候,他的脚步却不那么轻松了。

父亲在他的不听劝说中,已经无望而逝,老人家未了的遗愿,让他久久不能释怀。

同时清贫的家境、亲人盼他出仕振兴家道的期待,也让他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再三斟酌后,孟浩然决心凭借满腹诗书,走向仕途,去创造另一种人生可能。

39岁的他,经过精心准备,春风满面赶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可现实很骨感,给了他重重的一击,未能及第。

这也不打紧,他才华满身,交游了不少政坛、诗坛第一流的人物,大家自然会助他一臂之力。

丞相张说为他的才华叹服,答应向上举荐,但也许运气不到,也许命运如此,孟浩然并没能因此一举登临朝堂。

时任襄阳郡守的韩朝宗,是孟浩然的老乡,闻讯后第一时间赶来拜访,邀他出仕。

两人约好一起赶赴京都结交官员,但到了约定的时间,却迟迟不见孟浩然。

韩朝宗连忙派人寻找,却发现这位老兄正和朋友喝得意兴阑珊。

来人赶忙提醒孟浩然:你忘了今天和韩荆州的约定啊,怎么还不去?

孟浩然正在酒兴上,一摆手:“业已饮,遑恤他。”

没看到我正喝得高兴吗,不去了。

真性情的孟浩然,就这样轻描淡写地浪费了一次被引荐的机会。

老朋友王维约他相聚,正逢唐玄宗来访,皇上要求他即兴作诗一首,以观其才情可否一用。

这可是天赐良机,可孟浩然却鬼使神差地吟出了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玄宗一听,当即不悦:我没有弃过你,却反诬我不用你,你哪儿来回哪儿去吧。

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其实,从唐玄宗拂袖而去的那一刻起,孟浩然就知道一切已经结束了。

望着长安街的背影,他在心里一遍遍地问自己:

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求官多年,最终还是没能实现父亲的遗愿,也辜负了家人的寄望,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吗?

我秉性率真,是过惯了闲适生活的人,如果真的走向仕途,就真的适应虚与委蛇的官场吗?

不,我做不到,我已经浪费了许多时光,已经发生的就让它随风而逝吧,不必自责内耗,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余下的岁月我就只做自己,去寻找我向往的自由,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这才是我的初心。

早年鹿门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小日子,又重回了孟浩然的脑海。

此时的孟浩然,望着故乡的方向,内心已经平静如湖,感到了一种期盼已久的释然。

他知道,余生该怎样度过了。

陶渊明曾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人这一生,世事无常,得失难料。

当遗憾已经造成,我们要做的不是捶胸顿足,纠结内耗,而是要看淡得失,允许一切发生。

往后的日子里,尽人事,听天命,敢放下,敢翻篇,苦乐随缘,淡然处之,才能问心无愧。

当一个人放下了执念,抚平了心中的万千褶皱,就会迎来如沐春风的新生。

远方不曾留我,我便向远方作别。

孟浩然告别了蹉跎岁月,毫不犹豫地回到了鹿门山,真正过起了心心念念的隐居生活。

诗书之外,他或遍访名士,写诗会友,或游山玩水,在“穷极山水之胜”中,尽享无尽乐趣。

他尤其崇尚田园牧歌般的乐趣,和朴素平淡的农家生活。

一次,孟浩然路过老友的田庄,看到农家小院推开窗户,正对着谷场和菜园,周围环绕绿树青山,风景宜人。

他欣然和老友欢聚小院,品尝田园美食,举着酒杯闲谈桑麻的长势,一首流传千年的《过故人庄》油然而生: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屏蔽了人世间的喧嚣浮躁,细致地品味生活之美,如同洗尽铅华一般,越来越自然安宁。

他无限留恋鹿门山的山山水水,真诚地热爱这里的草木人间:

清秋送爽,他兴之所至,登高远眺,慨叹“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清夏之夜,他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静听“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夕阳西下,他聆听着樵夫的山歌,感怀“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大自然抚慰了他的灵魂,让他的心越来越平静,他对这个世界,也越来越坦然。

晚年的孟浩然,在山水田园中,打捞着真实的自己,真正把诗意融入了生活,把生活化作了诗意,活得自在而潇洒,松弛而自洽,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所谓浩然之气,其实就长存于天地之间、内心之中。

人们在世间行走,常会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或者对名利物欲有很深的执念,遭遇数不清的破事烂事。

如果纠缠其中,不能自拔,就会作茧自缚,焦虑迷茫,终日难安,不得开心颜。

一个人最大的清醒,是懂得放下。

放下了束缚自己的外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人生就不再是苦海。

内心会随之越来越通透,生活状态也会越来越松弛,离真正的幸福也就很近了。

毕淑敏曾说:“人惟有松弛,才可达久远。”

轻松生活,是孟浩然年轻时就懂得的道理,让他早早品尝到了生活的甜美和人生的快乐。

中年时,他曾困顿于功名,一度纠结于仕与隐的矛盾之中。

好在他有一个好心态,能看淡得失,允许一切发生,没有陷入内耗和痛苦的泥淖。

最终他在复杂多变的世道中,一步步追寻真实的自我,在晚年重拾愉悦生活,并达到了随心而至的境界。

岁月流转千年,“孟浩然”这个名字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淡忘。

他的处事原则和生活态度,就是松弛感的来源,而这,恰恰是我们活在世间,最稀缺的心态。

世界很喧嚣,生活不只有忙碌,还有松弛的艺术。

喜欢松弛感而不刻意追求,直面现实又能淡然处之,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模样。

那就在新的一年里,卸下所有的包袱和杂念,怀着一颗松弛心,轻松自洽地前行,活出人生的快乐和满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