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1947年5月,山东的孟良崮,枪炮声仿佛震塌了山头,几天后,战斗结束,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覆灭,孟良崮的山头血迹斑斑,山谷尸横遍野。
有人说,战后两年没人敢上山,连鸟儿都不再鸣叫,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牌部队与山间布防
1947年初,解放战争进入拉锯阶段,山东解放区成了国共争夺的焦点。
蒋介石调动重兵,试图通过重点进攻,迅速击溃华东野战军主力,将希望寄托于整编第74师,这支号称“五大主力”之一的部队。
整编第74师,张灵甫率领,这位国民党军中少壮派将领,出身黄埔四期,作战凶狠,深得蒋介石器重,装备精良,兵员训练有素。
蒋介石命令张灵甫以这支部队为主力,向山东腹地发动猛攻,拔掉华东野战军的据点,为随后进攻中原铺路。
华东野战军,则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灵活应对,正面对抗74师,看似“以卵击石”。
粟裕仔细研究战局后,提出“围点打援”计划。
利用解放区的地形优势,将张灵甫的部队,引入孟良崮地区孤立包围,集中力量各个击破。
孟良崮地形复杂,山势陡峭,公路稀少,是伏击和阻击的理想战场。
粟裕挑选精锐部队,迅速部署在山头,占据制高点,封锁了74师的所有退路。
而国民党其他援军,则被华东野战军牵制在外围,无法及时增援。
激烈战斗:从围点到总攻
1947年5月13日清晨,孟良崮的山谷,被一阵阵隐隐的炮声打破了宁静。
整编第74师,在张灵甫的指挥下,被华东野战军团团围困。
山谷陡峭,四周都是解放军占据的高地,张灵甫站在阵地前,眯着眼望向远方,山头的硝烟遮挡了视线。
这一仗如果支撑不住,不仅74师完了,他自己也难以全身而退。
上午,解放军第一波攻势从北侧山坡发起。
粟裕命令部队集中火力,攻击74师的侧翼阵地,意图切断敌人的联系,同时迫使敌军内缩阵地,为后续总攻铺平道路。
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顶着74师密集的火力逐步推进。
战士们用山石掩护身体,爬着向上,手中的步枪一次次瞄准射击。
张灵甫则命令部队集中火力,利用74师强大的火炮和机枪优势,将解放军的攻势多次压制下去。
战士们倒在山坡上,身旁的枪支仍然紧握不放。
一连、二连轮番冲锋,前进不过百米,就被74师的火力覆盖打了回去。
“敌人火力太强了,必须拉近距离,和他们拼刺刀。”粟裕冷静地分析战场,命令部队避开正面冲突,利用夜晚的掩护,从山坡绕道,逐步逼近敌军阵地。
14日晚,星光点缀着夜空,山谷间的风声夹杂着战士的低语。
解放军的小分队,趁着夜色悄悄向74师的阵地靠近,他们轻手轻脚地爬上山坡,将炸药包埋在敌军阵地周围。
零星的火光照亮了一些士兵疲惫的脸,手却始终没有一丝颤抖。
凌晨时分,解放军的夜袭开始。
战士们喊着“冲啊!”的口号,从山坡两侧涌向敌军阵地,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刺刀的碰撞声、惨叫声回荡在山谷中,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尽管74师兵员素质优于解放军,山地作战的劣势,让他们无法充分发挥优势,我军战士,用简单的武器,逐步削弱敌军的力量。
夜袭成功后,解放军占领了部分制高点,为后续总攻创造了条件。
百姓的记忆与战场的痕迹
5月16日凌晨,粟裕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解放军战士在山坡上集结,火力集中向74师核心阵地猛攻,山顶的火光亮如白昼,整座孟良崮都笼罩在枪炮声和喊杀声中。
于张灵甫来说,这是最后的时刻,站在阵地上,身后是他的警卫队和几十名副官。
脸上已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是一遍又一遍命令士兵,将机枪调整角度,封锁通往山顶的狭窄山路。
在他看来,只要守住阵地,援军便能及时赶来。
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增援部队迟迟不见踪影,反而是解放军的攻势愈加猛烈。
解放军战士已逼近核心阵地,一次次冲击敌军的防线,地上满是倒下的士兵,有的身负重伤,仍强撑着举枪瞄准。
他们没有退路,眼里只有一个目标——攻上山顶。
战斗愈演愈烈,张灵甫的士兵弹药告罄,许多人只能赤手空拳,与解放军士兵纠缠。
喧嚣中,张灵甫的最后一声指挥音刚落,身旁便响起枪声,中弹倒地,警卫队迅速将他抬往后方,最终还是未能抢救过来。
74师的核心防线彻底瓦解,剩余的士兵四散奔逃,山谷被解放军完全控制。
晨曦映在满目疮痍的山头上,显得异常凄凉。
一位参与战斗的战士回忆说:“当时地上到处是尸体,有我们的,也有敌人的。脚一踩下去,不是血就是泥。”这样的情景,让每个活下来的人都心情沉重。
百姓听到枪炮声停下后,纷纷聚在山下,远远看着山顶,不敢靠近。
战后的孟良崮,成为一片荒芜的禁地。
百姓们两年内不敢上山,山上的树木被炮火烧毁,满地都是遗骸和未爆弹药,那些未被埋葬的尸体在山间腐烂,散发出的气味连风都带不走。
村民们说:“鸟都不敢往山上飞,人怎么敢上去?”
战场让人望而却步,可战斗期间,孟良崮附近的村民,却冒着生命危险,为解放军送粮、送水,甚至为他们掩护伤员。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回忆,当时全村的人轮流送水,每天从早忙到晚。
很多人因为接近战场,被74师的士兵抓住,甚至有村民被打死,但从未退缩。
战后,村民们主动帮助解放军,修复被炸毁的道路,将被损毁的农田重新种上庄稼。
他们说:“不管流了多少血,孟良崮的土地还是我们的,我们得把它重新种起来。”
这些普通百姓的记忆,成为孟良崮战役历史中鲜为人知的一部分。
孟良崮经历了这场惨烈的战斗,这片土地逐渐恢复生机,满目疮痍的山坡上,重新长出了嫩绿的草木,鸟儿又开始在林间飞鸣。
每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会说,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泥土,曾浸透着先烈们的鲜血。
这场战斗让孟良崮,成为解放战争的经典战场,也让它承载了无数的悲壮记忆。
解放军的胜利、敌军的覆灭,以及百姓的贡献与牺牲,都让这片土地成为后人铭记的历史见证。
一次胜利改写战局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之一,也是解放军初次,全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拳头”部队。
这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重点进攻”的计划。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缴获了大量武器和物资,这些装备,极大缓解了解放区的后勤压力,也让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受到沉重打击。
更重要的是,74师覆灭,让蒋介石失去了具进攻性的“拳头力量”,对国军的整体士气产生了重大影响。
粟裕评价这场战斗时说:“孟良崮战役不仅让敌军失去了兵力,更让他们失去了信心。”
这一战,让解放军,从战略防御,逐渐转向战略反攻,也让解放战争的天平,开始向解放军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