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赖名成到底是赤胆忠心,还是沽名钓誉

抹茶白金包 2024-06-08 21:26:36

《庆余年2》第十五集,杀疯了的赖名臣在朝堂上先是直谏范家父子,再状告长公主和二殿下,接着参鉴察院上下,最后大骂庆帝上梁不正下梁歪,被皇帝下令被活活杖毙。

由此引出范闲决定继承叶轻眉的遗志,要把大庆打造成一个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度。乃至为大结局中和庆帝父子反目埋下了伏笔。

然而赖名臣的死真得“壮烈”么?

到底是因为庆帝想要敲打范闲,警告鉴察院不可以和六部合作,错杀了这位赤胆忠心的老臣。

还是赖名臣从一开始就抱着不可言说的目的,逼着庆帝杖杀了他?

1,漏洞百出的“仗义执言”

第二季开篇前四集范闲假死回京这段原创剧情非常幼稚,唯一的作用就是推动抱月楼剧情从而引出蔬检司贪腐案。范闲以此作为把柄,试图以小博大,在朝堂上掀起一阵“反腐浪潮”。

结果因为范思辙是抱月楼的幕后东家,加上二皇子故意杀了抱月楼的姑娘,逼得范闲从执棋人变成棋子。从举报人变成了被举报人,由此成为了督察院首领赖名臣的目标对象。

从脉络上看没有问题,然而细看之下漏洞百出。

抱月楼不是第一天开张,检蔬司不是第一天压迫菜农,京中大小官员不是范闲回来了之后才烂到根,怎么赖御史像是头一天在督察院上班似得,非得等范闲开始查贪,赖御史才发觉朝中弊端横生么?

赖御史参范闲,到底是因为他铁面无私,直面强权,还是因为“处理不掉问题本身,就干脆处理掉发现问题的人”?

2,赖名成,为成名

“赖名成”的名字很有意思。

编剧给他取的名字就点出了赖名成的人生目标,他求的不是“功成”,而是“名成”。

而他赖以成名的途径就是两个字——死谏。

熟悉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明朝的御史们为了赢得“武死战,文死谏”的“美名”有多么疯魔。

明代之前的宋朝,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地位最高的朝代,宋代国策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加上受到“刑不上大夫”的思想影响,整个宋朝罕有谏官被打杀的事件。

而明代则继承了元代的残酷法度,读书人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洪武八年(1375),刑部侍郎茹太素向朱元璋进谏,直接被“杖于朝”。从此开启了明代廷杖之风。

在正德和嘉靖时期的廷杖达到了巅峰,正德皇帝他先后两次对146名官员施以廷杖,杖死11人。嘉靖皇帝因为“大议礼事件”下令对五品以下官员中的134人实行廷杖,杖死者达17人。

死亡让一部分官员恐惧,乖乖闭嘴。也让一部分官员打开了“新思路”——光靠做一个好官青史留名的难度太高了,但是被皇帝杖毙怎么说都要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死谏,就是朝廷官员,尤其是御史成名的终南捷径。在他们眼里“仗义执言”是沽名钓誉的武器,是党争的利器,尤其对那些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来说,属于“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要是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代表他们战胜了皇帝。要是皇帝打死他们,那他们就赢得历史上的美誉。

至于《庆余年》里的赖大人到底是“铁骨铮铮”,还是“沽名钓誉”。其实编剧已经借由庆帝之口说出了真相——廷杖,能让他们千古留名。

所以你还为赖名成之死感到惋惜么?

作者:抹茶白金包 |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阅读:297
评论列表
  • 2024-06-08 23:51

    原著中查贪腐只查了一下下,然后就不了而了了。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的,非要弄一个。

  • 2024-06-09 00:37

    看着那些靠喷清官吸流量的自媒体一个个那丑恶的脸,没把这些玩意杖毙了实属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