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日本的“三井氏听冰阁本”,俗称“三井本”。此帖前人评价甚高。如宋黄伯思说:“此帖逸少书中龙也”。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也有人认为此帖“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这些评价都很中肯。尤其说它们写的从容、不受法的拘束,好像从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最为深刻准确。
《十七帖》是一部汇帖,134行,1166字。唐太宗李世民甚爱此贴,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而历代书家与文人对《十七帖》都十分推崇,其中又以朱熹的品评最具代表性。朱熹赞曰:“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朱熹的品评一方面恰当地阐释了《十七帖》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又弘扬了一种天然有度的书法传统。它不同于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相反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风规而自远。而其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
孙过庭曾说过:“子敬(王献之)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即王羲之以下,都是在写字时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现自己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就反而失去书写时的自然之美了。这种对比式的评论,对书法欣赏很有启示。
王羲之十七帖
纸本大小28.94x365.36厘米
王羲之十七帖概览
(下面《十七帖》全卷请横过手机欣赏)
王羲之十七帖全览
《十七帖》作者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年—361年) ,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高清《十七帖》可打印、比字帖清晰:01
郗司马帖
02
逸民帖
03
龙保帖
04
丝布衣帖
05
积雪凝寒帖
06
服食帖
07
知足下帖
08
瞻近帖
09
天鼠帖
10
朱处仁帖
11
七十帖
12
邛竹杖帖
13
游目帖
14
盐井帖
15
远宦帖
16
旦夕帖
17
严君平帖
18
胡母帖
19
儿女帖
20
谯周帖
21
汉时帖
22
诸从帖
23
成都帖
24
旃罽胡桃帖
25
药草帖
26
来擒帖
27
胡桃帖
28
清晏帖
29
虞安吉帖
【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
【释文】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
【释文】也。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
【释文】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释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释文】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
【释文】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
【释文】还具示问。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
【释文】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
【释文】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
【释文】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
【释文】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释文】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
【释文】之至。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
【释文】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
【释文】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
【释文】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释文】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
【释文】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
【释文】救命恒忧虑。馀粗平安,知足下情至。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
【释文】下使还一一。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日
【释文】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皆有后不?
【释文】胡毋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匆匆。
【释文】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
【释文】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
【释文】情至委曲,故具示。云谯周有孙秀,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
【释文】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
【释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
【释文】得不信具告。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
【释文】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
【释文】一一。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
【释文】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一一示,为欲广异闻。
【释文】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食,方回
【释文】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释文】彼所须此药草,可示,当致。青李、
【释文】来禽、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释文】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
【释文】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释文】知彼清晏岁丰,又所出有无,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
【释文】不游目?虞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
【释文】前过,云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足下为下僚。意其资可得小郡,
【释文】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
《十七帖》原文和译文比对(一)郗司马帖
【原文】十七日先书,郗(xi)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先给你写了一封信。郗司马(郗昙tan字重熙)没有去。当天收到你的信,很是欣慰。先前的信已经都陈述清楚,写几个字作为回复吧。
(二)逸民帖
【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过去在会稽内史任上时,总体上看还是有政绩的。我想做隐士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你(郗愔)怎么现在还犹豫不决?像是说梦话一样哩!没有机会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如何能表述清楚我的心意呢?
(三)龙保帖
【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zhi)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王羲之的晚辈)等人都平安,谢谢您。很希望见到你。舅还好;路途遥远,只能书信问候了。
(四)丝布帖
【原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译文】现在送上丝布做的单衣,只此一件,聊表一点心意!
(五)积雪凝寒帖
【原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xing)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起来和您(周抚)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现在虽然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也许能再得到您的来信。近来悠闲自得,怎么能用语言表达呢!
(六)服食帖
【原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服丹药很久了,但效果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凑合可以吧。您(王羲之的妻弟郗愔)自己保重珍爱为要紧。面对书信,只有无限的惆怅而已!
(七)知足下(至吴)帖
【原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zhi)知问。
【译文】知道您(郗愔yin)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后来郗愔固辞,乃改至浙江临海)。叔(郗昙)是否将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八)瞻近帖
【原文】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duo)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会见面,只有悲感叹息而已!您(郗愔)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准备来这里(会稽,即今浙江省绍兴市)居住,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我早就意料您不想住在京都(建康,即今南京),这里既能远离尘世,气候又好,所以很高兴您能前来。写此信意在回复您的问候。
(九)天鼠膏帖
【原文】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
【译文】天鼠膏治耳聋,有效吗?有效的话,才是所需要的重要药品。
(十)朱处仁帖
【原文】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
【译文】知道朱处仁现在的住处吗?以前收到过他写来的信,没有及时答覆,现在想借着您(周抚)的回信顺便寄给他,可一定要送到啊!
(十一)七十帖
【原文】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懃加颐(yi)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si)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译文】您(周抚)今年七十岁了吧?得知身体、精神都很好,这真是福气啊!愿你再进一步坚持调养。我现在年近六十了,依人寿常理推算,能获如此年寿,我已觉得是莫大的幸运了,只是担心未来的岁月紧迫啊。因此想去游览岷山,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望您一定要好好保重,等待同游的日子,不要以为我在说空话。若真能实现这一愿望,必成为一段稀奇的故事。
(十二)邛竹杖帖
【原文】去夏得足下致邛(qiong今四川邛崃)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译文】去年夏天,得到您(周抚)送来蜀地的邛竹杖,全都到了。这里读书人多有尊敬老者的习俗,都已很快地一一送达,让他们知道您从远方馈赠的心意。
(十三)蜀都帖
【原文】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杨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zhi)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译文】看到您(周抚)的另一封来信说:您那里(蜀地)山川的种种奇观,就连杨雄的《蜀都赋》、左太冲(思)的《三都赋》都比不上您的详尽了。您那里的山川确实多有奇妙之处,越加令人兴起想饱览一游其意方足的念头。果真能实现,当告诉您派人来接,人数不要多。可以去的时间,到时候告诉您。等待这个日子的到来,真有度日如年之感。猜想您镇守蜀地,一时没有调动的道理。想要借着您还在蜀地的日子,与您一起登上汶岭(四川岷山)、峨眉山而归,这真会是千古不朽的盛事呀!说到这里,心已飞驰到您那里去了!
(十四)盐井帖
【原文】彼盐井、火井皆有不(fou)?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译文】你们(周抚)那里蜀地盐井、火井都有否?你亲眼看过吗?为了想增加特殊的见闻,请回信详示!
(十五)远宦帖
【原文】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du),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译文】看到您(周抚)另一封信:问候起我家族里的大大小小,甚为感谢。大家多分散各地,感念您的挂念之情!陶武昌(陶侃,镇守武昌。周抚之妹嫁陶侃之子为妻)孩子们亦多远在各地做官。你关怀备至,都常通信吗?我的老妻最近常病重,救治中,我们一直担忧。其他人都大致平安。感念您的深情厚意!
(十六)旦夕帖
【原文】旦夕都(du)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译文】近来京中(建康,即今南京)情况清静平和,我猜想您(周抚)这次的使命已经完成。时值统帅桓公(桓温。周抚曾助桓温平定四川,后来被封为益州刺史,镇守蜀地三十余年)来信告知,很是欣慰。并深切期待您常能担负起更多使命来。谢无奕(谢尚谢仁祖的弟弟:谢奕字无奕)外出继任其兄的职位,数次来信,一切平安没事。谢仁祖过世,心里时常有无限的悲苦酸楚,怎么可以用言语表达呢!
(十七)严君平帖
【原文】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皆有后不?
【译文】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雄)等(东汉隐士)都有后代(留在蜀地)吗?
(十八)胡毋帖
【原文】胡毋(wu)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勿勿。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
【译文】嫁给胡毋氏的堂妹一切安好。她原来住在永兴,离这里(会稽)大约七十里地。我在目前的官职上,诸事极不顺利,近来又非常忙碌、匆忙。(胡毋氏堂妹)来信说,有信交给其家婢女,但问此来信,并没有得到。
(十九)儿女帖
【原文】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译文】我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一母(正室郗璇,字子房)所生,都已结婚,只剩最小的一个(王献之)还没结婚。只等这一婚事完成,就可以到你那里(蜀地)去。现在内外孙总共有十六人,眼前颇觉安慰。您(周抚)对我情深意厚,所以具陈以告。
(二十)谯周帖
【原文】云谯周有孙秀,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
【译文】听说谯周(蜀汉名士 诸葛亮任为蜀汉学政)有个孙子(谯秀)志向高远而隐居不仕,现住何处?(桓温于晋穆帝永和三年,率师平定在蜀自称汉国的李势,居留成都三十日,举贤擎善,蜀人悦之。此王羲之促其访察先贤后裔,后桓温果然荐举谯秀,然终不愿出仕),不知道此人是否名符其实、有此节操呢?此事令人念念不忘,期待您的回信详示。
(廿一)汉时讲堂帖
【原文】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
【译文】闻知蜀地尚留存有汉代的讲堂,不知是汉代哪位皇帝建立的?了解到其墙壁上画有三皇五帝以来的种种事迹,应有尽有;画的原身也颇精妙,甚为可观。您那里有能画画的人吗?想请他临摹下来,不知能否办到?请写信详细告诉我。
(廿二)诸从帖
【原文】诸从并数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shuo),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具。
【译文】我们王氏同族堂叔兄弟们常与我通信,大家都大致平安。只有修载(王耆之,字修载)在远处,不常通信,心里常挂念。司州(王胡之,字修龄)病重,终不能西行赴任(晋穆帝永和五年授司州刺史,以病重,未行而殁)。于公于私都让人痛心。您(周抚)信中所言,对时势的分析都很中肯,我没什么异议。王氏同族诸位兄弟们那里,想必您都另有书信给他们,我就不再多叙。
(廿三)成都帖
【原文】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具示。为欲广异闻。
【译文】昔日,在都城见到诸葛显时,曾经详细询问蜀中的情况。他讲:成都的城墙与护城河、门屋以及楼观都是秦时司马错所修造的。让人追忆久远的历史,顿生感慨,您是否有同感,来信详示。为我增广奇特的见闻。
(廿四)旃罽帖
【原文】得足下栴罽(zhan ji毛织品)、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译文】收到您(周抚)寄来的栴罽、胡桃和两种药,深感您的至深情意。戎盐是关键的成分(产于蜀地戎州,即今四川宜宾),是服食丹药的必备品。从来信知道您最近也在服食,方回(王羲之的妻舅郗愔,字方回)对此也有研究,但他的看法和我不一致。所谓“知我者希”,古人早有这句成语了。没有机会见到您,书写此信聊博一笑吧!
(廿五)药草帖
【原文】彼所须此药草,可示,当致。
【译文】您(周抚)那里(蜀地)若需要我这里的药草,可以告诉我,我当设法帮您弄到。
(廿六)来禽帖
【原文】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译文】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的种子,寄来时都以布袋装着较好,若密封在匣子里,种下去往往不能发芽。
(廿七)胡桃帖
【原文】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译文】您来信所说:这种水果很好。即请为我寄些种子来,我会种下。这里种下的那些胡桃都已成活了。我很喜好种植果树,而今闲居在乡里田间,独以栽培果木作为主要的工作。麻烦您这么远为我寄种子来,这真是莫大的恩惠啊。
(廿八)清晏帖
【原文】知彼清晏(yan)岁丰,又所出有无,一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
【译文】知道您(周抚)那里(蜀地)宁静清和、年岁丰收,特产又常为他处所没有的,自古以来就是闻名的地方,而且山川地理形势也是如此著名,怎可以不去游赏观览呢?
(廿九)虞安吉帖
【原文】虞(yu)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前过,云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足下为下寮(liao僚)。意其资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
【译文】虞安吉这个人,以前曾和我共过事,常常想起他,现在他担任殿中将军的职务。前次路过我这里,谈到他与您(周抚)是中表亲。不因为自己年老,很想去您那儿当您的属下。以他的资历,应该可以管理一个小郡。您有意录用他吗?心里惦记这事,特地远道寄信给你。
欢迎各位书友随缘点赞、品评、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