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仿冒网站,可从“暴利”入手

冯海宁 2024-10-17 17:51:18

近日,一篇带有某新闻网站标识的文章,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而真相令人大跌眼镜:经警方调查,该文章系不法人员假冒媒体名义杜撰,传至网络。  记者调查发现,“仿冒网站”并非个例。因仿冒网站所需的技术门槛低、制作成本低,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通过仿冒媒体、企事业单位网站的方式,达到牟取经济利益的目的。

身处互联网时代,公众无论是获取信息还是网上办事,都要通过官方网站来实现。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仿冒官网的假网站,比如名为“廊坊市教育信息网”“常州市教育信息网”“玉林市教育信息网”的网站,均为仿冒相应地市教育局的不法网站,由于网页具备查验等功能,让普通公众真假难辨,轻则会被不实信息误导,重则有可能上当受骗。

尽管我国对仿冒网站已经治理多年,但不法分子依然“克隆”不休。究其原因是,仿冒较逼真,普通公众真假难辨;隐蔽性较强,甚至网站服务器在境外。更重要的是,低成本,高收益。所谓“低成本”,不仅是指客户支付给网站制作方的费用极低——“几百至几千元”,而且无需提供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无需备案——即风险成本、门槛成本为零。

同时,仿冒网站会获得较高收益。有的仿冒网站通过销售伪劣商品、假证件来获益,这里面都隐藏着暴利;有的仿冒网站通过实施诈骗,获益更多。比如不法分子冒用某国字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名义,运营非法网站,以高回报为诱饵,诱导网民注册账户,充值,购买理财产品,参与投资、融资项目等活动。这种诈骗式“回报”应该比暴利还要暴利。

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20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当年我国共发现约20万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同比增长约1.4倍。由此可见,不法分子制作、使用仿冒页面有多疯狂多嚣张。即便经过治理,仿冒页面数量在今天明显减少,但恐怕还有相当数量的仿冒页面若隐若现,既损害仿冒对象的声誉,又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治理仿冒网站不能松劲,只能加强,而下一步治理的重点应该从“低成本,高收益”入手,如此才能遏制不法分子通过仿冒网站牟利的冲动。也就是说,既然制作仿冒网站是受利益驱使,就应该从“利益”角度进行打击。只有让不法分子付出的违法成本远远高于所获收益,才能倒逼其放弃这种不法仿冒活动。这就需要系统构筑治理“组合拳”。

坦率说,从低成本角度入手不好治理,因为制作仿冒网站、网页在今天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甚至购买专门的模板就可以自行制作。那么,很难通过增加制作成本来治理。但可以从高收益角度进行治理,比如从源头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假证件;再如,引导公众远离非法投资理财活动,以及提升公众甄别真假网站的能力,会让相关的仿冒网站失去市场。

作为被仿冒网站的运营主体,要时刻防范自己网站被“克隆”,一旦发现被侵权要及时依法处理。同时,各地互联网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借助新技术手段,或者针对性研究监测技术,以便及时识别、发现仿冒网站。对仿冒网站背后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严从重进行处罚。即便有的不法分子藏身境外,不妨纳入电诈范畴,进行跨境打击。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