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发学生视频上网引热议,吴一钶解读短视频记录生活边界在哪?

吴一钶育儿 2024-11-26 10:40:37



你是否刷到过这样的视频: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给爱说话的学生戴上了“小蜜蜂”扩音器,视频一出,迅速走红,不少网友还纷纷效仿,晒出自己给班上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并表示这种方法很有效。

但随后,这位老师却迫于压力选择了离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事儿挺值得咱们深思的。老师把日常教学中的片段发到网上,本意可能是想分享一些教学心得,或者觉得某个瞬间很有趣,想和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但别忘了,这些视频里的主角,可都是未成年人啊!他们的隐私、他们的感受,都得好好考虑。

咱们先说说这记录生活的短视频分享,到底该把握哪些原则和边界吧!

短视频记录生活,应把握哪些原则和边界?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得尊重隐私

你拍的是自己的生活,但视频里出现的其他人,特别是未成年人,孩子和家长同意你拍了吗?你征求过他们的意见吗?别忘了,他们也有自己的隐私权。

第二,保护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可是咱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他们的身心都还在成长中,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你把他们的视频发到网上,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第三,别带褒贬色彩

你分享的视频,应该是客观的、真实的,别为了博眼球、求点赞,就故意去夸大、去抹黑。

像给学生戴“小蜜蜂”这种,明显就是带有褒贬色彩的,老师想通过视频传达出“这是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这种做法,真的合适吗?

说到这,吴一钶想起之前还看到过类似的视频。

案例:

有个老师,经常把学生的日常发到网上,有时候是学生上课的片段,有时候是学生课间玩耍的情景。

虽然视频里没打出学生的名字,也没对准学生的脸拍,但那种氛围、那种环境,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谁。

你说这老师是不是也没恶意?

可能就是想记录一下生活,分享一下教学的乐趣。但别忘了,互联网可是有记忆的,这些视频一旦发出去,就可能永远都删不掉了。万一哪天被学生或者学生的家长看到了,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所以呀,老师们在分享教学视频的时候,真的得小心再小心。你得先想想,这个视频发出去,会不会对学生造成影响?会不会侵犯他们的隐私?会不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当然,吴一钶也不是说老师们就不能分享教学视频了。只是,在分享之前,咱们得好好掂量掂量,这个视频到底值不值得分享?是不是真的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嚼思帮卡片式提问训练

吴一钶想说,作为老师,咱们得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引路人。

正如“嚼思帮”所倡导的,通过卡片式训练,以提问激发思考,我们得以授人以渔,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学会自我探索与成长。嚼思帮的价值观“嚼思行导,教创点亮人生!”正是对我们教育使命的深刻诠释。

最后,吴一钶给家长你一个思考:

思考:在“嚼思帮”的卡片式训练中,你如何平衡分享与保护,让孩子们在思考中成长,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呢?

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吧,让我们一起在“嚼思帮”的大家庭中,共同成长,共同守护孩子们的未来!

【PS】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和内驱力,点我头像——书信——“圈”,一起探讨更多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等话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