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区有两个双河场,一个改名为双河口镇,一个则并入接龙镇

巧云聊旅游 2024-09-04 17:34:59

以前经常去石滩游玩,从接龙镇往石滩方向的山脚下有个双新场,其实巴南的任何一个场历史上都是乡镇级单位,因行政区域调整很多乡镇被撤销并入大镇。双新场亦是如此,原本是双新乡的场镇驻地,在巴南区最后一轮撤乡并镇中撤销并入接龙镇。双新乡被撤销并不感到意外,唯一不解的是双新这名字从何而来,对着双新场的诸多疑问,本文就简单的书写一下被撤销的双新乡。

双新场原双新乡的场镇驻地,位于巴南区的东南部,距离巴南城区63公里,距离接龙镇8公里。双新的老地名叫双河场,起名双河场则是此处正好是两条河的交汇处,说是两条河,其实就是一条河还有一条小溪。河则是五布河,溪则是一条无名小溪,起名双河场无非就是好听点而已,若不然一河一溪交汇处,起名河溪场也不是不可以。

双河场形成于清朝嘉庆年间,兴盛起来的原因则是巴县至南川的中小路。起初也就是个野店方便于巴县至南川来往的官商,周边村民看到此地有发财机会而逐步搬迁到此地居住。清朝光绪年间双河场已形成规模,属巴县节里第十甲的一部分。民国初期双河场改为双河乡,后因本县原仁里还有个双河乡,为避免重名节里的双河乡改名双新乡。

起名双新乡的原因并非只是更改新字,新这个字则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节里的双河乡介于新槐村与新龙湾村的中间。起名双新乡是因为个靠近双河场的村都带有新字,双新也就是两个新村为主体的乡。民国24年(1935)双新乡改为联保,民国29年(1940)双新联保跟接龙联保合并设双龙乡。

不知是跟接龙联保合并感觉自己吃亏,还是跟接龙混得不好,接龙跟双新合并不到一年时间又拆开分设接龙乡和双新乡。解放后接龙乡升格为接龙区,解放初期的县管区,区相当于副处级单位,旗下管有太平(和平桥)、南沱、小观、凉水、双新、接龙6个乡。接龙区下有接龙乡,接龙区的区公所在接龙场,区公所与乡公所同在接龙场,但两者是上下级关系,共同存在并没有冲突。

接龙区后改为巴县第8区,接龙区被排在第8,并不是当时接龙区的区长在县里开会抽签抽到第8,而是接龙区曾经管过8个乡。8个乡除了上述提过的6个乡,还有后来增设的大矿和柏杨乡。接龙改为巴县第8区,双新乡理所当然的归第8区管理,不过双新乡归8区管辖时正值集体经济时期,此时的双新不是乡而是公社。

1993年撤区建镇时双新乡差点被裁掉并入接龙镇,可能是当时的乡长力争,双新乡没有被裁掉。90年代双新乡能保留下来纯属幸运,但在8年后的2001年被撤销并入接龙镇,同年并入接龙镇的还有小观镇、和平桥乡、凉水乡,3乡一镇被撤销的原因是人口基数太少。小观镇勉强过万,和平桥和凉水两个乡都不过万,被撤销那是历史的必然。

双新乡撤销时户籍人口仅为0.781万余人,7000多人口的乡镇如果还保留下来对强镇占率有冲突,双新乡则理所当然的被撤销了。7000多人口中男性为4100多人,女性为3700余人,也就意味着多出来400多个男人。按当时人口流动幅度较小的情况来看,双新乡就意味着有400多个光棍,军事人数编排标准,双新乡的400多光棍可组建2个加强连,要是打仗的话,光双新乡就可以派2个加强连上战场。可惜现在无仗可打,这400多人可能光棍一生了。

尽管双新乡已经撤销,但这里还保留赶场,自从撤乡后的双新场冷漠不少,但赶场还是挺有风味。猪肉摊不过是两摊,但猪肉佬个个都是由头肥耳,过得非常的滋润,如果生意不好想来猪肉佬身体不会长膘。唯一的理发摊,老师傅更是忙个不停,排队的都有好几个,若不是娴的麻烦,自己都想也跟着排队。或许吧,菜市场上赶场的村民用手指头都数得过来,但也不妨碍村民对赶场的热爱。

双新乡,原本有初中和小学,双新乡撤销后首先停办的是初中,原双新乡的初中生则到接龙中学去就读。接龙中学是现在的叫法,老一辈的人都叫接龙中学为8中,不仅是中学是8中,连接龙场老人们都叫做8中,看来巴县8区在老人的记忆里是挥不去了。双新乡几年前还保留有小学,不知为何现在连小学都没有,小学停办后学生只能到接龙去就读了。小观镇撤销后改为小观社区,南沱、凉水、和平桥、双新则改为村,看来人口基数对于乡多么重要,要是双新场常住人口有2000人,想来双新应该是社区而不是村了。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