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盟"三个字重若千钧!就在王毅出席202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的演讲中,他用截然不同的措辞描述了中俄、中美关系。
在谈及中俄关系时,字里行间透着"高度战略互信"的温度,而一提到中美关系,立马变成了"管控分歧"的冷峻,这背后究竟暗藏着什么玄机?
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外交大戏正在紧锣密鼓地上演,12月17日,王毅站在202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的讲台上,一番掷地有声的讲话,让国际社会竖起了耳朵。
这场演讲不仅是对中国外交政策的阐述,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外交艺术表演,每一个用词,每一个语气的转折,都经过深思熟虑。
让人玩味的是,当谈到中俄关系时,王毅的用词可谓温情脉脉,"高度战略互信"、"相互支持彼此发展振兴",这些词汇仿佛在讲述一对志同道合的老友。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亲密感,让人不禁联想到两国领导人之间的频繁互动和深厚友谊,然而他随即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中俄关系要建立在"三不"原则之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这三个"不"字,仿佛给这段"忘年交"画上了一道清晰的红线。
为什么说中俄已经无法结盟?这要从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说起,"不结盟"作为中国外交三大核心原则之一,绝非一句空话。
它深刻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展现了一个大国不依附、不屈从他人的傲骨,就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即便与密友交往,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更重要的是,结盟意味着深度的军事政治绑定,这显然与两国合作的初心背道而驰,在国际关系这个大棋局中,中俄关系就像两位高手的对弈,既要配合默契,又要保持适度距离。
王毅强调,两国关系坚持元首战略引领,这种关系日益成熟稳定,但成熟稳定并不等于要捆绑在一起,反而是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再看中美关系这头,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就在台湾刚刚收到第一批38辆美制M1A2T坦克的敏感时刻,美方的行为可谓火上浇油。
这批坦克只是总计108辆订单中的一小部分,却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中美关系的心口,2024年12月15日,当这些钢铁巨兽运抵台湾时,无疑给两国本就脆弱的互信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王毅对美国的态度可谓针锋相对,一方面,他强调中国对美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愿意与美方保持对话,这像是在向美方伸出橄榄枝。
另一方面,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中方将坚决反对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干涉,坚决反对美方对中国企业的非法无理打压。
这种态度的转换,就像太极拳中的刚柔并济,既显示了中国的诚意,又展现了原则性立场,更让人瞠目的是,拜登政府还计划在月底签署新的行政令,意图限制中国企业从第三方采购AI芯片。
这一系列动作,就像是在中美关系这座冰山上又浇了一盆冷水,美方这种步步紧逼的做法,让原本就充满挑战的中美关系雪上加霜。
面对美方的种种举动,王毅的回应可谓滴水不漏,他提出要"保持对话"、"管控分歧"、"增信释疑"、"拓展合作",这四个并列的短语,像四记重锤,既敲出了中方的诚意,也敲出了底线。
特别是在"坚定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个问题上,王毅的语气格外坚定,显示出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绝不退让的态度。
西方媒体对中俄关系的解读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们不是在炮制"中俄威胁论",就是在炒作"中俄军事结盟"的话题,甚至不惜给中俄贴上"威权联盟"、"邪恶同盟"等充满偏见的标签。
这些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解读,就像是给一段正常的邻邦关系强行添加悬疑剧情,不仅歪曲事实,更暴露了某些西方媒体的偏见和焦虑,细品王毅的讲话,不难发现一个微妙的平衡。
在中俄关系上,他用"高度战略互信"、"彼此发展振兴"等温和词汇,展现两国关系的积极面,而在中美关系上,则以"保持对话"、"管控分歧"等中性词汇,夹杂着警告性表述,显示出中方的立场之坚定。
王毅的讲话,既没有因为中俄关系的密切而失去分寸,也没有因为中美关系的紧张而失去理性,这正是中国外交的智慧所在,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相生相克,动静结合。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在大国关系中展现出的这种平衡艺术越发引人瞩目,对俄罗斯,中国表现出了"亲而有度"的智慧。
对美国,则展现出了"刚柔并济"的胸怀,这种外交艺术,既不会让自己陷入结盟的束缚,也不会因为分歧而与他国陷入对抗。
最耐人寻味的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不结盟,既是原则,也是智慧,既是立场,更是方向。
这样的外交智慧,让中国在大国博弈中始终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姿态,也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不正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和胸怀吗?
参考资料:王毅出席202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并发表演讲
2024-12-17 18:37·外交部
王毅:中国将坚定做和平、团结、开放、正义、包容的力量
2024-12-17 15:10·环球网
王毅:愿同美方保持对话、管控分歧、增信释疑、拓展合作
2024-12-17 14:35·京报网